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石橋古鎮,被稱為千年水碼頭,沱江“小漢口”。沱江在簡陽北4公里處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回水沱”,因此造就了石橋這一歷史上的商貿重鎮。千年以來,這裡商賈雲集,是物資從重慶、南京等地通過水路運往成都的必經之地。

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石橋古鎮上隨便拎一幢建築出來,都有一兩百年曆史。”


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這裡的老建築集中成片,是曾經商貿繁榮的實物例證,它們見證了千年碼頭的繁華。

其中有兩處——戢家茶鋪與和平街57-63號民居入選了成都市第十三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戢家茶鋪

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時值上午,戢家茶鋪內擺放著一排排發黃油亮的竹椅,10多個老人坐在茶鋪內喝茶看電視。這座清代的茶鋪現在仍然發揮著茶鋪的功能,不過現在已成為當地老齡協會的活動場地。

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戢家茶鋪位於石橋鎮中山街25號,正好在中山街與福建街交叉路口。從前搬運貨物的挑夫們集中等待攬客的“力行”就在這裡,是人來人往的繁華地段。

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多年前,戢家人在這個“黃金口岸”開設茶鋪,供來往客商在此洽談業務和休憩,可謂水碼頭的“會客廳”

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據介紹,茶鋪為二層穿鬥式木結構建築小青瓦懸山式樣。該建築佈局因地制宜,建築比例適當,空間尺度適宜,撐弓、吊瓜等構件木雕工藝精美,選材精良,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和平街57-63號民居

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和平街57-63號民居建築面積600平方米,佔地面積428平方米,坐落在楊柳溪畔

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該建築為二層木穿鬥結構,四合院平面佈局,竹編壁木鑲板牆體,小青瓦懸山屋面。

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過去,鹽商把建築的前半部分作為存儲貨物的倉庫所用,自己居住在建築的後半部分。中間小巧的天井將前後兩部分進行了功能區分。

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以現在的眼光看,整個院落佈局緊湊但小巧別緻,建築比例適當,屋面線條流暢,木構樑架、牆體、門窗等

製作工整,撐弓、風窗等雕刻精美,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老瓦房、舊茶館……承載著簡陽人記憶的石橋古鎮這回出名了!

石橋鎮不僅是商貿重鎮和物流集散地,也是食鹽集中產地之一。下一步,將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基礎上對建築進行保護修繕後,作為茶鋪、鹽業史展覽館

等公共空間使用。

【來源 簡陽電視臺綜合成都日報 編輯 楊馨雅 審核 鄢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