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戀最後輸在了哪裡

異地戀最後輸在了哪裡

你是一個大學生,口袋裡就剩500塊。為了省錢,你只能花230塊買了武漢杭州來回的通宵硬座。第二天清晨,終於見到了心愛的她。拖著疲憊身軀,你突然發現,她變了。

“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打過最長的電話,坐過最久的列車,懷著幻想異地相戀,終究還是敵不過時間和距離。

異地戀難,誰都明白。只是那些的戀人們,到底輸在了哪裡?

距離根本不是問題

異地戀在中國非常普遍。根據中國青年網的調查,67.5%的受訪者有過異地戀經歷,其中19.6%的受訪者正在進行異地戀,47.9%的受訪者有過但已經過去。

討論異地戀輸在哪裡,首先難以繞過的問題就是距離。“要親親”、“要抱抱”,為什麼發再多表情包,語言上的寬慰還是無法替代身體的親密接觸?

異地戀最後輸在了哪裡

回家的大兵與戀人相聚 / YouTube

讓我們回到人類誕生之初。嬰幼兒時期,我們在母親黑暗的子宮裡,既看不到,也不能聞,與世界唯一的交流就是在溫暖的羊水裡,隨著母親的身體晃動,在觸摸、擠壓和移動中慢慢發育出神經系統。

所以,我們從誕生時起,最親密的身體記憶就是觸摸。成年之後男女相互觸摸,心中想到的不再是親情和友情。性器官的成熟,帶了全新的接觸信號,即性吸引信號。

為什麼性行為在男女親密關係中如此重要?並不僅僅是因為需要集中動用外生殖器,而且因為胯間集中了人類最主要的禁忌:撒尿、拉屎和月經。但直接脫褲子不行,性信號太刺眼,遮蓋得嚴嚴實實,是我們區別於野蠻動物的基本標誌。

異地戀最後輸在了哪裡

《銀翼殺手2049》中的人工智能戀人Joy為什麼非要讓高司令摸到她? / Pinterest

因此,現代文明人的初次接觸往往要經過若干漸進的階段,第一步往往是觸摸。因此,在現代男女的求愛過程中,直接看對方性器官其實並不太重要,相反輕柔的愛摸更能讓人春心蕩漾。

而異地戀最大的難言之隱,就是不能擁抱,不能接吻,無法解決的性需求。

我們用數據說話。平均下來每個男性在清醒的時候,每小時想到性的頻率在1次以上,和想吃飯、睡覺一樣自然,而女性僅是男性的1/2左右。在親密關係裡,女性對於性的需要隨著戀愛時間逐年衰退,而男性可就不一樣了,性趣有增無減。異地戀裡,“有情飲水飽”對男性可能真的有點難度。

異地戀最後輸在了哪裡

2012年春運,上海,一對情侶吻別 / 視覺中國

那麼物理距離真的是異地戀情侶分手的理由嗎?不是的,雖然打一炮難,但漫長等待之後的碰撞總能擦出不一樣的火花。科學家們在四百多對異地戀和同城戀情侶中做了個調查問卷,讓他們選擇一下什麼因素影響了性生活滿意度,結果挺驚人,和異地戀相關的三個因素:心理壓力、相隔距離、何時穩定,對於性生活這塊的影響只有6%,和同城戀相差無幾。

不止是性生活滿意度,包括戀愛投入程度,交流質量等等,異地戀甚至比近距離戀愛的情侶更和諧。

因此,和近距離戀愛相比,物理距離真的不是所謂分開的理由,甚至距離還能產生美。根據普度大學的一項統計,異地戀的分手率和非異地戀的分手率為27%和30%,近距離戀愛的分手風險,甚至比異地戀更高。

異地戀最後輸在了哪裡

2016年陝西西安情侶異地戀6年,140張火車票見證著他們的愛情 / 視覺中國

異地戀人到底靠什麼在苦苦支撐?難道是柏拉圖式的精神交流?

確實是。地理的分隔反而變成了進行深入靈魂交流的一次契機。而且這種交流更講究效率,大多省去了需要交代更多事件背景的瑣碎日常,更專注於二人世界,單刀直入“你愛我嗎?”、“你會出軌嗎?”,甚至更開放地討論性話題。儘管頻率比不上近距離戀愛的情侶,但勝在平時交流能精準把握雙方需求,以質取勝。

而且異地戀人彼此信任程度更高,原因其實非常諷刺。異地讓戀愛中的男女沒辦法隨時查崗,也不知道對方身邊有誰,只能說什麼信什麼,距離反倒讓他們的信任感成倍增加。

異地戀不是誰都能談的

如果距離不是異地戀失敗的藉口,那麼為什麼有些人總是異地戀失敗,是否真的像情感專家們所說,這是“依戀人格”的鍋?

異地戀最後輸在了哪裡

27歲的李川從事的是動車方面的工作經常出差,妻子卻在四川工作,長期兩地分居 / 視覺中國

“依戀”是個心理學概念,簡單的說就是粘人,從手挽手一起上廁所的女同學,到一切媽媽做主的媽寶男,人類身上的這種情感羈絆從猿猴時代就已經開始了。

剛出生的小猴手臂力量特別強大,不用藉助外力就能一直掛在母猴身上,一掛就是好幾個星期。像大猩猩這種巨猿,雖然體型巨大、體重更重,還是會在出生幾天後抱住母猿身上不鬆手。

異地戀最後輸在了哪裡

剛出生的帽子短尾猿抱著母猿 / Pinterest

人類的嬰兒的手臂力量雖遠不如猿猴,腳趾甲也很短,不能穩穩地抓住母親的身體,但從嬰兒身上,我們可以隱隱地看到祖猿攀緣行為模式的殘跡,比如你伸出手指觸碰嬰兒的掌心,他就會緊緊的抓住你的手指。但這些動作已經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此握爪動作在出生兩個月後就逐漸消失了。

雖然小手抓不住,但是人類更聰明,一哭鬧,大人就會第一時間抱起孩子,溫柔地左右搖晃,幫助嬰兒重溫子宮裡的親密記憶。很多媽媽以為餵奶或者其他獎勵行為讓嬰兒依戀她,但真正形成依戀關係的,其實是肉體的親密接觸。

異地戀最後輸在了哪裡

2015年春運廣州火車站“母嬰候車室”內,4個月的寶寶在姥姥的懷裡打著哈欠 / 視覺中國

青春期以後,年輕人離家居住,像離開母親的子宮一樣脫離了家庭的子宮,進入第二輪嬰兒期,偶爾會跟戀人撒嬌:“抱抱我,親親我”,言下之意就是“永遠不要離開我”,甚至互取“寶寶”這樣的愛稱,都是嬰兒時期記憶的重現。

因此,有些人特別粘人,很有可能是受嬰兒時期母親的親密行為所影響,並不是一種怪異的精神疾病,或者巨嬰行為。適當的依戀,反倒說明他在一個爹媽疼愛的正常家庭長大。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長成媽寶男和永遠不能獨自去廁所的女同學,大部分人可以一個人吃飯、逛街獨立地生活。因為依戀人格可以靠後天更改,比如遇到一個體貼可靠的伴侶,亦或是收到宗教力量的感召,都可能讓你從不安全的依戀裡解脫出來。

這說明,“依戀人格”並不足以為異地戀分手背鍋,其次依戀人格的分佈沒有性別差別,但現實中,很多異地戀其實都是女生先投降,這就得追溯到男女體內的雄激素變化的差異了。

異地戀最後輸在了哪裡

山西運城留守婦女王香梅站在地裡,家裡的重擔完全落在她一個人肩膀上 / 視覺中國

雄激素,也就是雄性荷爾蒙,意味著威猛強壯,爭強好勝,是男性的魅力之源,也是女性戀愛的徵兆。男女互相鍾情的時候,雙方的雄激素水平都會上升。而在進入穩定的戀愛關係後,男性體內的雄激素水平會有所下降:“她已經是我的了”;女性則會上升:“他到底愛不愛我”,這就是戀愛後男生迅速冷淡,女生持續焦慮的根源。

而且對於男性來說,雄激素的變化和女友在不在身邊沒關係,只要戀愛關係穩定,雄激素就能穩定。但是女性就不一樣了,分隔兩地的女生雄激素水平明顯高於和男朋友成天在一起的姑娘,這就構成了第二個落差。

看明白男女雄激素的差異,直男們就該理解在異地戀裡患得患失的女朋友了。因為女生對於親密關係的需要,其實遠遠大於男性。“多喝熱水”式的直男關愛遠遠不能把這架感情天平拉正,不作為的男朋友和不滿足的女朋友,到頭來又是一場異地戀慘劇。

危機四伏的重逢

沒錯,身處異地的時候分手概率確實不高,只是異地戀的危機不在異地,而在重逢。有三分之一的異地戀情侶,在結束異地後三個月內分手。

因為看到戀人在真實生活中的樣子,突然讓他們不知所措。並不是說卸了妝的女友彷彿換了一副面孔,而是長時間的分離,讓情侶們傾向於給對方加上柔光濾鏡。

異地戀最後輸在了哪裡

畢業季是情侶異地戀開始的高發期,也是情侶分手的高發期 / 視覺中國

這層濾鏡是怎麼加上去的?

很多人都知道,愛情會讓人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卻不知道還會分泌一種叫苯基乙胺神經興奮劑,呼吸心跳加速,面色潮紅,甚至會讓你瞳孔放大,這時候你再看你的對象,太多的光線投射到視網膜上,你就會看到傳說中帶著一道光從天而降的男神或女神。

看到這裡,很多單身狗可能會覺得無語:戀愛中的人都是傻子嗎?沒錯,他們都變傻了。如果你去掃描情侶的大腦就會發現,他們在戀愛時大腦中只有4-5個區域會特別活躍,這些區域要麼跟情緒有關,要麼跟動機有關,比如在期望得到愛人的獎勵時會特別活躍,最特別的一個區域跟上癮有關,和人在吸食毒品時激活的區域一樣,愛情也可以讓你欲罷不能。

而人在正常交流時所動用的大腦區域有7-16個不等,戀愛中暫時失活的區域悠關人的智商。很多知道多巴胺會讓人開心,卻忽略了多巴胺會同時抑制大腦中的批評性區域,讓你處理社會觀念與負面情緒的功能也會減弱,也就是說愛情真的可以讓人變笨。

異地戀最後輸在了哪裡

2018年1月9日,廣州一醫院急診室外一對情侶相擁取暖,等待就診 / 視覺中國

這彷彿是愛情影視劇裡才出現的橋段,卻在我們每天的日常中反覆上演:在戀人面前,你堅持了20年的擇偶標準和做人原則突然都失效了,即便是TA撒潑打滾,在你眼中也是刁蠻小可愛,也就是所謂的“情人眼裡出西施”。

這層濾鏡在異地戀情侶中,還有一道技術加成:自帶磨皮功能的視頻軟件和上揚45度角的自拍。

在我們面對面的溝通中,65%的信息是通過非語言的方式傳遞的。比如你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觸摸,甚至你的尖叫、呻吟、嗚咽、嘆息等等,都在傳遞著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而藉助通訊軟件戀愛,一下子過濾掉了很多信息。拿表情包來說,異地戀情侶間很喜歡發“親親”、“抱抱”的表情包,但同時,這也是一種門檻極低的表達方式。不知你是否用過這樣的體驗,當在使用表情包的時候,很容易變得不像線下真實的自己,用二次元表情包偽裝萌妹,用暴漫扮演逗比,從而將自己塑造成那個更容易被接受的形象。

異地戀最後輸在了哪裡

2006年1月14日,南京火車站放假回家的學生情侶,通過手機道別 / 視覺中國

為了給對方塑造更完美的形象,只能逃避彼此生活上的差異和無法解決的距離,轉而聊更有娛樂性的八卦消遣時間。畢竟一起欣賞互聯網上的沙雕段子,還是比探討什麼時候才能同城來得輕鬆。

在彼此的想象中,他是那個什麼都做的很好的完美男友,她是那個體貼入微的理想女友。只是沒想到,重逢之後,才發現,那個存在手機裡的TA,遠比現實生活裡更加完美。

異地戀,不輸距離,輸在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