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看起來真窮酸

你的朋友圈看起來真窮酸


“不好意思啊,看朋友圈就知道咱倆不是一個階層的人,我喜歡精緻一點的女生,咱倆就別浪費彼此的時間了吧。”

喬喬最近被姐妹兒新介紹了個男孩子認識,倆人剛加上微信沒聊兩句,對方就猝不及防的來了這麼一句。

喬喬一頭霧水的發過去幾個問號,對方沒再回應。

直到朋友聚會上喬喬才從那個介紹他倆認識的姐妹兒那裡聽到了該男生的說法,對方向她列舉了一串兒理由來抨擊喬喬的朋友圈質量。

大致來講就是:“廢話太多,逼格不高,自拍背景窮酸,總之看起來挺low的。”用那位姐妹兒的話講,就是這位男士的優越感簡直能從屏幕裡滲出來,恨不得給自己貼上“貴族男孩,賤民誤碰”的標籤。

姐妹兒愧疚得不行:“真對不住啊,我也沒想到他是這麼挑剔又嘴欠的人。”

喬喬朋友圈我瞭解,小姑娘很喜歡分享生活中瑣碎的點滴,路上撿了個破破的小玩偶,去超市剛好趕上零食大減價,看了場電影也能有感而發寫一長串兒感悟,街邊的烤紅薯,奶奶家剛長出來的一撮青菜。她能把她認為美好的一切小事發到朋友圈裡。

喬喬的朋友圈看起來就是一個普普通通心底柔軟的小女孩,沒什麼奢侈品加身,不會發什麼旅遊定位,更沒有挑選背景精心修好所謂“高逼格”的自拍,可我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

事實上,喬喬本人身材樣貌俱佳,外企HR,月薪3萬,每天出入的場合除了高級西餐廳就是大公司會議室,可她能夠接觸到的一切“高逼格”事物,在她眼裡都比不上奶奶家裡剛冒尖那撮兒綠油油的青菜更值得分享。

不可否認,朋友圈在某種程度上是瞭解一個人的窗口,但它所呈現的狀態,只是一個人的切面而已。

朋友圈的存在不可避免的會暴露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和性格特點。

看過許多像模像樣的“從微信朋友圈看一個人的個性”之類的分析,說愛發旅遊定位的就是典型裝逼犯,愛分享書和音樂的就是自命清高的偽文青,愛發健身打卡的就是偽自律婊,實際上去健身房只會自拍等等。不少人把這種評判標準奉為圭臬,不著痕跡地把朋友圈分為三六九等。

可單單一個朋友圈能展現的人的某一面,只是極其片面的部分,一個人個性的豐富和複雜,絕不僅僅只能被朋友圈呈現定性。

認識一大學同學,二十來歲的小姑娘,朋友圈分享除了豪車就是度假區,小姑娘拎著LV的袋子風姿綽約定位不是東京就是巴黎。

不熟悉那會兒所有朋友都以為姑娘家境優渥工作閒適,每天大把時間可以用來享受人生。可瞭解以後才曉得,姑娘月薪三千,照片裡的奢侈品袋子是淘寶買的,每次拍照來來回回反覆利用,旅遊定位也是微信買的,十幾塊錢就能讓身處城中村的年輕人出現在可望而不可即的大都會里。問及原因,姑娘說了這麼一句:

“朋友圈是一個人的名片和簡歷,要想吸引到上流階級的男人,怎麼能學不會經營?”

大家笑笑不置可否,倒也沒錯,姑娘是吸引到了一些有錢的“上流階級”,可對方要麼是一上來就不懷好意的中年油膩男,要麼試著接觸一下之後委婉告訴她:“不好意思,我們還是不太合適。”

經營朋友圈或許可以讓你看起來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但金玉其外的表象就像虛妄的泡沫,謊言堆砌起的人設也就僅僅會是人設而已,被這樣的人設吸引聚集的盛大場面,最終也會因為看到真相而離去。

前兩天和朋友閒聊,說到朋友圈也是有鄙視鏈的。

一週一發的瞧不上一天一發的,三天可見的瞧不上一週一發的,每天都分享生活的覺得半年可見的一些人優越感爆棚,更有徹底關閉朋友圈的,成了大家眼中公認的搞特殊不合群。

真沒這麼複雜。

朋友圈僅僅是一個社交平臺而已,它的本質原本只是讓大家分享生活點滴。願意分享的就盡情發揮,偏愛緘默的就坦坦蕩蕩做自己,與其費盡心思營造假象讓自己看上去光鮮亮麗貴氣逼人,不如真的問一問自己,這麼做我真的會開心嗎?

約翰列儂說,五歲時,媽媽告訴我,人生的關鍵在於快樂。上學後,人們問我長大了要做什麼,我寫下“快樂”。他們告訴我,我理解錯了題目。我告訴他們,他們理解錯了人生。

不是沒有朋友建議喬喬多在朋友圈發一些看起來高逼格的自拍和生活照用以吸引優質男性,喬喬只是笑一笑跟我們講:

“可是我覺得,成年人的快樂本就寥寥無幾,與其用力包裝自己來取悅別人,我自己舒服開心才更重要,不是嗎?”

你說呢?

PS·大家有什麼感情或生活上的困擾想問烤魚,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本週五,南風將從留言中精選幾個不同的問題,帶上烤魚的答案在公眾號上回復大家哦~


作者|李烤魚

李烤魚。“我身無長物,唯有愛和忠誠可以給你。”


雜誌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