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來總裁白雲峰:“教育+AI”打造更好的教育

11月14日,好未來教育集團總裁白雲峰在2017年GET大會上發表《不同的方式,更好的教育》主題演講。他通過“我們想培養怎樣的學生?”、“AI 是否天然離教育更近?”等問題,引出好未來在“教育+AI”領域的認知和探索,並強調了好未來及學而思作為教育科技企業的責任和使命——幫助孩子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人,獲得“受益一生的能力”。

同時,白雲峰在演講中分享好未來創立以來對教學品質的堅持,並以自身的成長經歷為案例,正面回應了公眾對好未來“飢餓營銷”的疑慮。

好未來總裁白雲峰:“教育+AI”打造更好的教育

好未來教育集團總裁白雲峰在2017年GET大會上發表演講

什麼是更好的、應對未來的教育?

在21世紀,到底用怎樣的能力武裝學生,從而更好的應對未來的挑戰,成為教育行業乃至全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

在大會上,白雲峰首先探討了決定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從而導出了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白雲峰認為,學習的效果由“學習動力”、“學習環境”、“學習能力”三個方面決定,興趣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最好導師,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而能力需要在興趣和環境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和構建。

《21世紀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頒佈,明確了新時代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介紹好未來大量的實踐和探索之後,白雲峰提出了未來學生需要培養的六大能力:閱讀能力、溝通能力、探索能力、抽象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思辨性思維。培養學生“受益一生的能力”,正是好未來的教育目標和方向。

AI天然離教育更近

面對 “飢餓營銷”的質疑,白雲峰用自身的成長經歷為案例做了回應,“從來不知道所謂的‘飢餓營銷’是什麼樣子”。面對學生需求與學而思教學承載能力的不平衡,學而思也在不斷拓展教研能力。例如,為確保教學質量,好未來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教師隊伍的培養上面,但是依然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家長和學生的期待,造成了外界認為的“飢餓營銷”的假象。

如何破局?AI來了,“我們真的有機會把教學環節當中所謂的重複性的、程式性的、靠記憶、靠反覆練習的模塊,用更好的方式為教師賦能,提高效率,而把人的價值集中在情感的交互、個性化的引導、創造性思維的開發上面,提升教研服務能力的深度和廣度。”白雲峰表示。

人工智能已經具有很高的行業成熟度,而“AI+教育”也正在成為教育企業競相追逐的熱點。“教育場景的‘容錯性’和教育數據的‘可控性’,讓‘AI+教育’天然離教育更近。”白雲峰如是說道,“人工智能能夠提升人效,重新定義人和機器的分工職責,在教育領域產生最大化的價值。”既能有很高的人效,同時又能關注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幫助孩子成為他們想成為的樣子,這是“AI+教育”應該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