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激活死氣沉沉的微信群,你需要這10個小妙招!

相信很多人都加過很多微信群,或者有自己的社群;

但是有些群死氣沉沉或廣告亂飛,有些社群質量卻很高,每天互動不停,轉化率突破50%;什麼原因呢?‍

想要激活死氣沉沉的微信群,你需要這10個小妙招!


其實一些高質量的社群,不難發現它們基本都具有以下要素:

1.設置群門檻

2.明確的社群定位

3.適合的社群規則

4.社群領袖

5.社群運營官

6.核心用戶/核心成員

7.價值感(提供高價值內容)

8.參與感

9.儀式感

10.歸屬感

1.設置群門檻

群門檻的設置是為了保證群成員的高質量,它就像一個過濾器,將不符合本群定位的用戶剔除出去,只留下精準的目標用戶。

這跟以前通過福利來吸引人進群的社群圈人模式不同。

因為在後一種模式中被福利吸引而來的人,極大可能是僅僅關心福利的人,他們獲得福利後基本會抽身離開,這種模式成本高而用戶留存率極低。

所以優質社群一般都會採用“略加門檻,福利後置”的方式吸收群成員。

對用戶而言,有門檻將意味著高質量,每個人都希望躋身於高質量人群當中,門檻本身就是你對用戶的社群價值保障。

2.明確的社群定位


先來看看以下兩個場景:

場景1:一次產品促銷活動,你把參與活動的用戶拉進一個群,把群作為通知用戶活動後續消息的一個工具;

場景2:你在抖音上發佈了一個很火的小視頻,很多粉絲慕名添加了你微信,你把他們拉到一個群裡作為粉絲聊天的地方。

你們認為哪一個的發展會更好?

不,兩個都不會有更好的發展。因為這種沒有明確定位的社群,它們的命運走向往往是生於活動,興於聊天,死於廣告

要想定位社群類型,我們就要理解“社群是大家共同去做一件事情”,我們就要去想用戶需要什麼?想實現什麼?然後為用戶提供實現的途徑和方法。

所以這種有著明確定位的社群,會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而且會在群內小夥伴的共同維護下持續良好的運轉。

3.合適的社群規則


“無規矩不成方圓”,為了實現社群的目的和目標,社群運營也需要規矩,這表現為群規則。

它的主要作用是界定群內各種行為的性質並嚴格執行,比如哪些內容和行為是鼓勵的,哪些則是禁止的;如果觸犯了應該如何處理,而出現了負面反饋又該如何解決等等。

想要激活死氣沉沉的微信群,你需要這10個小妙招!


通過群規則的規範和引導,群內成員會按照規定自發性地約束自己的行為,並自發性地監督和懲罰發廣告等違反群規的行為。

4.社群領袖


一個高質量的社群一定會有社群領袖。所謂社群領袖,是指正在進行或者曾經進行某項較有影響力的活動/組織的負責人。

他們一般具備這三個能力:專業能力、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

專業能力,是指要對某個垂直細分領域非常專精,有一定的權威;

管理能力,是指他本身要能夠很好地協調和控制社群的一些結構;

最後是他本身具備的人格魅力,他具有某種精神,能夠吸引一幫人圍繞在他的身邊。

5.社群運營官(群主)


社群運營官,其實就是“群主”。

他一般是群內最活躍的人,負責社群內大大小小的事務,而這些事務基本可以總結兩點,分別是群秩序的維護以及群成員的感情交互。

想要激活死氣沉沉的微信群,你需要這10個小妙招!


群秩序的維護是指群內重要信息的發佈,群內答疑,群氣氛的活躍以及違反群規的處理等;

這些細節,會讓成員覺得自己在社群中得到重視,那麼他們就會不餘遺力地去維護群秩序,並自願且自豪的為這個社群做背書和宣傳。

6.核心用戶


一個高質量的社群一定有一定數量的核心用戶,他們可能是種子用戶,可能是鐵粉。他們是對社群高度忠誠的一群人,他們會幫助群主維護社群,而且具有較高的活躍度。

核心成員很重要,比如小米今天的成就,是離不開最初的100個小米發燒友的,有了這100個發燒友才有了後來的50萬論壇粉絲,有了這50萬的論壇粉絲,後來小米手機上線才能裂變的如此之快。所以,聚集或者發展出一批有共同價值觀的核心成員非常重要。


想要激活死氣沉沉的微信群,你需要這10個小妙招!

7.價值感


我們加入某個社群,為的是能夠有所收穫,這種收穫可能是知識技能上的提升,可能是某個好習慣的養成,可能是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而社群運營者,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給你的社群成員,持續提供這種高價值內容或資源

8.參與感


一個高質量的社群,它會通過設計一系列遊戲規則讓社群成員都能參與進來。

有參與才會有感情,如果說一個人在社群中可有可無,那麼他就很可能會流失。

當社群成員參與感增強,他們會把社群當成是自己的家,會自發的在社群中組織一些事情比如話題討論,比如維護群秩序,也就是說他們會為這個社群考慮,這將極大地減輕社群運營者的工作負擔。

那麼怎樣設置遊戲規則,讓社群成員都能參與進來呢?

這一系列遊戲規則的設置可以是線上的群內話題討論,也可以是線下的成員見面活動。

線下見面互動是個“大殺器”,因為面對面的交流更容易讓成員彼此產生信賴,參與感會進一步提高。


9.儀式感


一個高質量的社群,會設計一系列帶有儀式感的東西,這些東西專屬於這個社群。

關於儀式感,《小王子》裡有這樣一句話:

“你定在下午四點鐘來, 那麼到了三點鐘,我就開始很高興。時間越臨近,我就越高興......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期待你的到來,我們需要儀式。”


藉由儀式帶來的儀式感,是一種態度,它強化某種事情的重要性,暗示自己必須要重視這件事。

10.歸屬感


一個高質量的社群,會讓群成員感到一種歸屬感,併發自內心的為自己是其中一員而感到自豪和驕傲,而這種歸屬感是由前面九種要素共同作用帶來的。

《市場就是談話》裡面講了一句話,說所有企業的核心目標就是在製造自己的企業公民。

而我認為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社群運營,因為一個高質量社群的核心目標也是在製造自己的社群公民。

“製造公民”的這一說法其實羅振宇也反覆提到,他說要把“得到”做成一個城邦,“得到”的用戶則是城邦公民,而城邦公民需要做的就是維護好這個城邦。

想要激活死氣沉沉的微信群,你需要這10個小妙招!


“一個好的城邦不用到處去發移民廣告,只需要維護好這個城邦的交通基礎設施、市民文化,讓大家覺得自豪,外面的人自然會拉家帶小,投親靠友移民到你這個自由的城邦來。”


但是,要說明一點,一個高質量高轉化的社群,絕不僅僅就是互聯網產品形態上的“q群”“微信群”這樣。而是真正因為某個共同認知,共同目標,共同願景,共同處境,當然也可以是共同基因等共同特質所聚集起來的組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