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00億到40億,暴風的全方位淪落


從400億到40億,暴風的全方位淪落


對於上市即巔峰、經營狀況一路下滑了許多年的暴風來說,2019年也並不是它的轉運年。

2019年2月24日,急需資金的暴風集團對外發布了重要事項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暴風投資作為GP的浸鑫基金目前還不能退出,而基金無法退出意味著暴風集團此前投資的2億元“打了水漂”。

2019年3月1日,暴風集團創始人馮鑫因合同糾紛被法院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合同了結後限制解除;3月8日,暴風集團因勞動人事糾紛,欠下了1.2萬元的工資沒有按時償還被法院列入俗稱“老賴”的強制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爆出後的3月9日,法院刪除暴風集團的失信信息。

從當年的“互聯網明星”、“牛市第一妖股”,到經營困難、負面消息頻發、創始人被法院執行限制消費,最後到現在,成為資本市場的棄子,暴風到底怎麼了?

馮鑫和他輝煌的400億暴風帝國

1993年,暴風創始人馮鑫剛剛大學畢業。與賈躍亭、李彥宏等這些個山西老鄉相比,馮鑫起點頗低,他讀的是一所很普通的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畢業後即被分配到了家鄉,混跡在食品保健品行業做一名普通文員。

如果馮鑫安於現狀,也就沒有後來的暴風影音和暴風帝國的故事了。像很多年輕人一樣,他一方面每天重複著枯燥的工作,迷失了未來的方向;另一方面卻又不安現狀,想要做出一些改變。

之後,一本名叫《聯想是什麼》的書闖進了馮鑫的生活,給了他方向。從書中那些早年間國內互聯網大佬們的傳奇故事裡,他選擇了互聯網行業作為自己的未來方向。於是馮鑫決定閉關自學計算機,期望在互聯網領域,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1998年,馮鑫在被自己事業的精神領路人聯想拒絕後,進入了中國第一代碼農求伯君的金山軟件工作,成為金山軟件的一位市場渠道經理。隨後經過短短一年的時間,馮鑫就升任地區銷售老總。一直到2004年,馮鑫坐上了金山毒霸事業部副總經理的位置,

也就是在這段金山的經歷,讓馮鑫關注到中國的影視播放市場。那個時候的國內影視資源不像現在那麼豐富,人們想要看視頻都是要從網頁上下載到電腦裡,然後再用電腦系統自帶的播放器進行播放。而當時的Windows系統自帶的播放器支持的格式又少的可憐,這就導致很多視頻無法播放,導致那個年代的整體視頻播放體驗都非常差。

馮鑫在金山毒霸事業部副總經理的位置上沒有做多久,就被雅虎挖去做了雅虎中國個人軟件事業部的總經理,一年後,馮鑫念念不忘互聯網影視播放市場的機會,決定創業。

2005年,馮鑫成立了“酷熱影音”,專注開發視頻播放器產品;2007年,馮鑫以一千二百萬元的價格成功收購了創立於2003年的暴風影音,成立了暴風集團的前身——暴風網際有限責任公司。

馮鑫將早期暴風的目標確立為做出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萬能播放器”,這款在當時就支持幾百種格式的播放器(在別的播放器只能做到幾十種解碼時,暴風影音已經可以解碼400多種格式。遠遠甩出競爭對手。在解碼領域的成功,令暴風影音長期位居播放器領域第1名。)隨之開始火遍大江南北,深受網友的喜愛,暴風影音的發展勢頭於是青雲直上。在視頻播放器領域,暴風影音一度佔據了國內70%市場份額。

2009年成為了暴風的第一個巔峰。這一年,暴風影音用戶總數發展到2.8億,每天上線用戶達到2500萬,這一數字僅次於當時的騰訊QQ和迅雷,暴風影音成為當時國內互聯網領域的新貴。

在這段暴風影音“火爆全網”的時間裡,暴風公司也摸索出了自己成熟的一套業務模式——即後來典型的互聯網公司“免費+廣告”的業務模式。暴風公司一方面通過開發暴風影音系列產品,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以此形成一定的用戶群體;另一方面憑藉免費使用積累的用戶規模,吸引商業客戶投廣告。

用戶可以通過暴風影音客戶端播放在線視頻內容,也可以通過暴風影音客戶端播放觀看用戶自提供的視頻內容,客戶投入廣告的模式則包括在視頻內容緩衝、暫停以及激活播放器時,以各種形式彈出廣告,以及安裝暴風影音過程中“捆綁”安裝其他軟件等。

到2012年、2013年、2014年,廣告信息發佈與推廣業務收入(含廣告收入及軟件推廣收入)佔暴風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達到 99.95%、99.82%、98.28%,基於暴風影音產品及其衍生的廣告業務成為暴風公司最主要的盈利來源。

2015年3月,暴風科技正式在國內創業板掛牌上市。作為當時A股市場少見的互聯網公司,暴風引領了國內“互聯網平臺+A股”的迴歸浪潮,一經上市就引起了市場的廣泛追捧,創下了40天拿下36個漲停板的神話之後,暴風股價直接由7.14元漲至327.01元,被市場稱為“妖股”。暴風內部因此誕生了10個億萬富翁、31個千萬富翁、66個百萬富翁。在此之後,暴風市值最高的時候一度超過400億。

馮鑫在暴風科技上市(2015年3月24日)當天說的話最能代表當時暴風的意氣風發:“今天,我不是一個人來到這的,截至昨天,每天使用暴風的活躍用戶是5000萬,每個月活躍用戶有2億,我是帶著5000萬中國網民來到今天,帶著2億中國網民來到A股的”。

風雲突變,盲目擴張自食惡果

暴風上市時據其招股書披露,暴風科技上市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互聯網高清視頻服務平臺升級與擴建項目”以及“移動終端視頻服務系統研發項目”。但上市後的暴風卻開始飄了,不再想把注意力僅僅集中在互聯網視頻上,而是希望尋找更多新的增長點,構建屬於暴風自己的互聯網生態。

上市後不久,暴風科技確立了全球“DT大娛樂”戰略,即在發展原有互聯網視頻業務的基礎上,開始嘗試虛擬現實(VR)、智能家庭娛樂硬件、在線互動直播、影視文化。同時,還要佈局O2O、雲視頻、互聯網遊戲研發和發行、影視等業務,想要成為互聯網綜合性娛樂企業。

2015年4月,暴風宣佈對暴風魔鏡增資擴股;5月,暴風正式宣佈將從一家網絡視頻企業轉型為DT時代的互聯網娛樂平臺;7月,暴風TV宣佈成立;此後,暴風還擬以31.05億元,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收購甘普科技100%股權、稻草熊影業60%股權、立動科技100%股權以進行擴張。但該收購案最終被監管機構否決,引起了一時的轟動;2016年6月,暴風體育成立。同樣在6月,暴風將證券簡稱由“暴風科技”變更為“暴風集團”,“大暴風”的野心躍於紙上。

隨著暴風集團業務的急劇擴張,隨之而來的人員需求和成本不斷增加。“公司最開始做業務的時候,鋪得有點大。”在一名暴風離職員工看來,增加辦公地點、擴充員工,都需要很大的成本,而暴風業務鋪得太大,導致資金無法聚焦到核心業務。

就在此時,國內互聯網視頻行業的發展正迎來新時代。2016年開始,在線視頻行業發展迎來高潮,用戶付費模式開始崛起,在線視頻開始主要通過廣告及會員、點播付費等方式變現。而暴風卻未趕上視頻內容爆發和視頻行業新的變現模式的腳步。

由於暴風影音具有本地播放功能,因此不像在線視頻對視頻內容那樣高度依賴。不重視版權採購、忽略獨家版權的重要性、缺乏自有內容優勢和IP意識,在其他視頻平臺為建立起自身優勢開始“大手筆”購買內容版權和建立大IP效應之時,暴風逐漸開始徹底喪失了自己核心優勢板塊的影響力。

互聯網視頻行業大本營的喪失之後就是暴風其他擴張業務條線的紛紛失利。整個2017年,暴風因此四面擴張的策略陷入經營和資金困境。同樣也是這一年,另一家暴風一直學習的知名互聯網企業樂視也正飽受資金問題煎熬。

但馮鑫相對於賈躍亭更加幸運一點。2017年底,暴風集團旗下的電視業務運營主體公司暴風統帥獲得了一筆8億元的融資。這筆關鍵融資幫助暴風集團暫時走出了2017年的困境。

此時的馮鑫如釋重負,與媒體大談在過去一年融資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走出樂視危機所帶來的影響。馮鑫認為在暴風走出陰霾之後的2018年,暴風電視與小米電視不可避免將正面交鋒。

“回過頭來看樂視,如果樂視在2015年沒有在別的事情上亂花錢,專心做電視,而不要搞汽車,也別做手機,大夥覺得這是一家很棒的公司。”馮鑫說。

可惜後面的故事沒有像馮鑫預想的那樣,暴風電視也沒有能得到和小米電視正面PK的機會。

2018年1月,暴風提出2018年全面聚焦電視業務,並且謀求暴風電視業務整體注入上市公司的計劃,將家庭互聯網電視作為自己的主戰場,馮鑫還親自擔任了暴風統帥的首席產品官。可惜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2018年國內電視行業的總體下滑,暴風TV也沒有逃脫命運。壓上了暴風身價性命的暴風TV在2018年全年銷量僅僅只有70萬臺,暴風All In智能電視的計劃破產。

內憂外患,暴風的全方位淪落

因經營不佳,在整個2018年裡,暴風集團還經歷了更多的暴風驟雨。除了業績虧損,投資方撤資、高管離職、轉型艱難、市值連續下跌等一系列問題不斷出現,暴風集團開始全方位淪落。從暴風集團在2018年的業績報告中來看,這一年暴風營收達到11.23億元,比起2017年下跌了42%,利潤也減少了近10億之多。

2018年5月9日,暴風集團向證監會申請撤回2017年推出的近18億元的定增申請,標誌著最大一筆金額的融資計劃打水漂了。就像馮鑫曾經在一次內部談話中說到的,“暴風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上市三年時間,由於我和團隊在這方面零經驗,能力也很差,所以沒有完成任何一次的融資和併購。”,暴風在企業融資上的一再失利給它帶來了很多經營壓力。

2018年7月,暴風魔鏡的投資方中信資本要求撤資,雙方因此鬧上了法庭,馮鑫持有的327萬股的暴風集團股份被法院司法凍結,從而導致了暴風集團股票的跌停。其根本原因馮鑫為了避免此次風暴會給公司代來負面影響,選擇了答應了中信資本的要求,因此給暴風帶來了4000萬的資金缺口,從而導致了其個人股票被凍結。而後馮鑫承認自己在2015年以來就戰略上犯下的嚴重錯誤,並表示雖然在資金方面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但是公司還是完整無缺的。馮鑫還是對外表示要把暴風集團的未來壓在暴風TV上,並認為暴風TV將在2019年進入盈利期。

與此同時,裁員和離職潮降臨暴風集團。2018年7月10日左右,暴風魔鏡率先開始進行裁員,7月12日,暴風體育也加入裁員行列。裁員完成後,暴風體育的員工數由最高時期的130人減少至僅剩10人。曾有被裁員工對媒體說,暴風的裁員工作在當週就完成了,之所以這麼急迫,是因為7月15日之後要交當月的社保、公積金。可見暴風的資金壓力之大。

除了基層的裁員,暴風集團的高層也隨著暴風危機動盪不止。2017年10月公司董事、董秘畢士鈞辭職,董秘一職由王婧接任。2018年3月,王婧辭職,董秘一職由董事長、總經理馮鑫親自擔任至今。2018年一整年,暴風集團董監高團隊多人離職:7月2日,董事趙軍辭職;7月27日,副總經理呂寧辭職;11月5日,監事會主席李永強辭職;11月5日,董事、首席財務官姜浩辭職。至此,暴風集團上市前的董監高團隊,幾乎只剩下馮鑫。

截止到2019年3月初,暴風集團的總市值為41.82億元,雖然相比較春節前夕的23.13億元增長了50.9%,但是比較其在巔峰時期的408億元來縮水了將近9成。可以說市值方面曾經非常耀眼的暴風集團,現在的成績相當的慘淡,而營收額方面也是持續下降。2017年,暴風集團全年的銷售額為19.15億元,其中廣告收入4.28億元,暴風電視產品收入為12.83億元。2018年暴風全年的銷售額為11.23億元,同比下降了41.23%,淨利潤虧損達到10.9億元。不論是股市還是營收,目前暴風集團的總體情況來說,已經跌入到了最低谷。

回過頭再看暴風的各個核心業務,曾經風光一時的暴風影音早已在視頻平臺競爭中被日益邊緣化,暴風魔鏡的VR概念被時間證明是個偽風口。而暴風秀場、暴風影業和暴風體育則更是曇花一現。暴風產品和各方面業績全面淪落,公司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從400億到40億,毫無疑問的是暴風眼下正迷失在全方位淪落的風暴之中。從巔峰到低谷,我們不知道馮鑫是否還會像過去那樣盲目擴張、一意決斷,我們更無法得知暴風是否能從這場風暴中走出來。但不論如何,作為用著暴風影音成長起來的一代,我們不希望暴風真的成為下一個“樂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