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話安全丨劉多:如何構建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大生態

大咖話安全丨劉多:如何構建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大生態

近日,在《“未來製造”這張“網”能為製造業帶來什麼》一文中,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要堅持開放包容發展,繼續依託產業聯盟平臺,加強國家與國家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和經驗分享,共同構建全球協同、兼收幷蓄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大生態。那麼,如何理解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大生態的內涵?如何構建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大生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給出了她的想法。

記者:為什麼說工業互聯網是構築數字經濟的基石?

劉多: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網絡信息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包括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部分,其中,產業數字化部分是數字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即各傳統產業通過應用數字技術帶來的生產數量和生產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構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下的關鍵基礎設施、新型應用模式和全新工業生態,是各產業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實現創新發展的關鍵依託,為製造業以及整體經濟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演進提供關鍵基礎和核心動力。

首先,工業互聯網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新型基礎設施支撐。工業互聯網聚合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催生出具有通用性的新網絡、新平臺等,能為製造、能源、電力、交通乃至經濟各領域和生產各部門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提供必不可少的網絡連接和計算處理能力,支撐各行業深度優化生產和服務流程,開發部署滿足不同場景的智能應用服務,全面支撐產業轉型發展。

其次,工業互聯網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工業互聯網能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和產業鏈緊密協同,幫助各實體行業加速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創新模式和商業範式深刻變革,提升產品和服務創新效率,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延長產業價值鏈,促進新動能蓬勃興起。

最後,工業互聯網為數字經濟構建與之匹配的新產業體系。工業互聯網將推動以網絡為基礎依託、以數據為關鍵資源、以智能生產和服務為顯著特徵的新產業體系加速形成,帶動共享經濟、平臺經濟、供應鏈金融等在更大範圍拓展,帶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技術加速演進升級,促進邊緣計算、時間敏感網絡(TSN)、軟件定義網絡(SDN)、工業數據建模分析等新興技術及產業不斷髮展壯大。

記者:工業互聯網新型產業生態是什麼,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劉多:工業互聯網新型產業生態是以工業互聯網為驅動,面向新型工業製造體系和生產服務體系的構建,匯聚工業企業、信息通信企業、安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各領域主體,形成的跨界融新、跨界合作、開放包容、協同創新的新型產業生態體系。

工業互聯網新型產業生態以企業為主體,包含了供給側和需求側相關企業,如信息通信技術企業、工業解決方案企業和工業應用企業等。

信息通信技術企業作為工業互聯網使能方推動生態供給側,提供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所必需的底層技術與產品,例如三大電信運營商、華為、中興、阿里巴巴、騰訊、聯想、浪潮、紫光、用友等。同時,發展過程中也催生了一些初創性企業,如崑崙數據、天澤智能、寄雲科技等。

工業解決方案企業作為傳統工業能力提升使能方,提供自動化工控產品、工業軟件、智能裝備、系統集成解決方案等產品和服務,例如浙大中控、和利時、華中數控、科遠、瀋陽機床、東方國信、博華、索為等。

工業應用企業是工業互聯網需求方與應用側,以製造企業為代表,提供了廣泛的應用場景和需求,是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的牽引力,如航天科工、海爾、三一重工、徐工集團、富士康、華能、中石油、中石化、寶武鋼、一汽等企業。同時,這類企業在向工業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也形成了較強的新型解決方案能力。

另有一類新型產業生態的關鍵載體需要重點強調——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平臺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類似於工業中的操作系統,平臺企業未來將作為工業需求側與供給側的關鍵節點,可支撐形成工業領域的開放協同生態。一方面對接工業需求側與應用方,收集需求併為特定行業和場景提供多類解決方案與工業App;另一方面匯聚大量開發者,沉澱工業模型、知識庫等資源,推動應用創新。平臺企業可脫胎來源於信息通信技術企業、工業解決方案企業和工業應用企業等各類企業,當前各行業、各領域的龍頭企業和先行企業從不同維度切入,催生出多元化、多樣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同時,工業互聯網新型產業生態中,學界高校、研究機構和金融機構也成為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引領產業生態中的創新鏈,通過科研創新和測試實驗,提供工業互聯網發展所需的智力支持和人才資源。金融機構為工業互聯網提供資金等支持和保障,通過靈活的投融資方式引領市場方向,為大企業創新發展、中小企業應用普及提供了資金保障。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就是當前工業互聯網新型產業生態的一個典型代表和範式,目前聯盟會員數已經突破千家,匯聚了國內外工業及信息通信業的領軍企業/初創企業、高校與科研機構、投融資機構,出了大量重量級產業發展報告和成果。通過該生態匯聚了資金、人才、技術等跨界資源,加快了工業互聯網頂層設計、技術創新、應用部署、產業推廣和投融資等工作,加強了更為廣泛、更深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工業互聯網產學研用融協同發展、合作共贏。

記者:政府、行業、企業、產業聯盟等相關機構如何共同構建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

劉多:打造與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必須堅持市場主體與政府推動相統籌的原則。

政府主要是在加強規劃引導、完善法規標準等方面發揮作用,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近兩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頂層設計不斷加強,出臺了《國務院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成立了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和戰略諮詢專家委員會,發佈了“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國家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指南”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了對工業互聯網的政策支持,啟動了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一期工程,支持一批技術先進、特色鮮明的項目,並推動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建設。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的良好環境,引導產業向縱深發展。

企業是產業生態構建和發揮作用的主體,在構建開放共享、融通發展的良性產業生態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在工業互聯網中,既有大型龍頭企業,也有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在構建生態的過程中,一方面,龍頭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將業務流程與管理體系向上下游延伸,帶動中小企業開展網絡化改造和工業互聯網應用,從而提升整體發展水平。另一方面,通過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的升級和平臺的打造,以需求為導向,以數據開放共享、創新開發、開源合作為手段,促進裝備、自動化、軟件、通信、互聯網等不同領域企業深入合作,推動多領域融合型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

在產業生態構建中,還有非常重要的一環,那就是產業聯盟。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把製造企業、通信企業、IT和互聯網企業匯聚起來,搭建起政府和企業的雙向溝通平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跨界融合平臺、國內發展和國際合作的有效對接平臺。在工信部指導下成立的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經過三年快速發展,聯盟會員已突破千家,形成“12+9+X”組織架構,分別從工業互聯網頂層設計、技術標準、產業實踐、國際合作、投融資、評估測試等方面開展工作,已成為協同各方跨界創新、推動產業生態構建的重要載體。同時,依託聯盟,在上海、廣東、重慶、江蘇等地成立了分聯盟,成為各地方政府和企業間的紐帶,加快推動各地方工業互聯網工作部署和實施,引導企業在地方開展工業互聯網建設,打造當地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