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削減2019年預算,老師也要“過緊日子”嗎?

中小學教師待遇問題一直是中國社會的痛點。在預算壓力面前,最能考驗各級政府對教師的重視程度。老師生活困窘是中國教育的悲哀,也是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癥結之一。

教育部削減2019年預算,老師也要“過緊日子”嗎?


2019年4月2日教育部官網公佈了《教育部2019年部門預算》,10%的預算削減是否會影響中小學教師待遇的落實呢?

2019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今年財力雖然很緊張,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繼續保持在4%以上,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安排超過1萬億元。”

不過,從剛剛公佈的預算看,教育投入有所縮減,比如教師進修減少1100多萬元等。那麼,高達3.6萬億人民幣的全國教育經費撥款是否因此而削減呢?

教育部削減2019年預算,老師也要“過緊日子”嗎?


政府縮減開支一般是層層分解指標,在教育部減少預算的同時,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也會相應降低投入。

而焦點問題是在哪些方面縮減。

職業教育、中小學教師待遇、學前教育、雙一流建設都是2019年教育界的重點工程。其中,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工資待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兩次提及,而且被提到了“改善民生”的高度。

在“自上而下”的預算縮減責任分解中,各支出項之間的權衡非常關鍵。

教育部削減2019年預算,老師也要“過緊日子”嗎?


同時,中國是公辦教育為主導的教育體制,公辦學校是政府的事業單位,也就是說,政府的預算調整同時也會導致隸屬學校的聯動。

政府“過緊日子”導致學校“過緊日子”,由此會不會讓老師也“過緊日子”呢?說得更直白些,會不會延緩教師待遇的提升和改善呢?

中小學教師待遇問題一直是中國社會的痛點。在預算壓力面前,最能考驗各級政府對教師的重視程度。

以預算壓力為藉口推延小學教師真正享受公務員待遇,會挫傷老師的積極性,加劇低薪所造成的教師流失。

教育部削減2019年預算,老師也要“過緊日子”嗎?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提之一應該是教師的財務自由度,這也符合中國尊師重教的傳統價值觀。

老師生活困窘是中國教育的悲哀。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部在2019年預算中體現了對學生的關愛,從小學、高中,到大學,“生均綜合定額撥款經費”不降反升。

同理,我們能否進一步做到“再窮不能窮老師”呢?


教育部削減2019年預算,老師也要“過緊日子”嗎?

國際教育知名觀察員,北京城市廣播特聘教育專家,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獲評網易號“2018態度風雲榜年度耕耘作者”、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撰寫出版《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