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改革,對事業編來講,究竟意味著什麼?

從去年到今年,體制內最熱門的話題,要數機構改革了,在機構改革中,一些單位將會合並,一些單位將會撤銷,一些單位將會重組,那麼,在改革中,原來的事業單位,或者說事業編制人員,會怎樣呢?

機構改革,對事業編來講,究竟意味著什麼?


關於事業單位的改革,很多地方的政策是這樣的:直接參與市場經濟的事業單位,將全面實行企業化;公益類事業單位,保持現有狀況不變;擁有行政執法權或者審批權的事業單位,向行政編制轉變。

這樣一來,問題就明確了,簡單說,就是:你現在的工作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機構改革之後你的編制。
機構改革,對事業編來講,究竟意味著什麼?

比如,你現在在某縣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工作,該公司是政府融資平臺,屬於事業單位,但是你的單位已經資不抵債、運行不下去了,那麼在機構改革中,極有可能轉為純企業,相應的,你的事業編也面臨取消的風險。

再比如說,你在當地政府辦督查室工作,而督查室屬於政府辦內設科室,是事業編,但是政府辦本身是純行政編的單位,那麼,在改革以後,由於你的工作性質,很有可能隨著大流,一起轉變為行政編的身份。

機構改革,對事業編來講,究竟意味著什麼?


其實這兩種情況,都是比較少的情況,絕大部分事業編人員,還能享受原來的事業編待遇,隨著自己單位的合併或者重組,到新的部門去工作,不用太擔心。

而且,即便是你的單位要轉為企業,國家也不可能把你的級別待遇一刀切似的抹掉,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放平心態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