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中消失的廢都:統萬城,它的前世今生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大家好,我是青史回聲,解讀千年歷史。今天我要講述的是沙漠中消失的廢都——統萬城。


位於靖邊縣城北58公里處紅墩界鄉白城子村,無定河畔,有一座廢棄的遺址。聽當地人講,這座遺址叫做白城子,事當地人給起的,因為裡面的城牆是白色的。走進這座遺址,你能深深感受一股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彷彿穿越到一個雄偉壯闊的古城當中……

這就是統萬城!

沙漠之中消失的廢都:統萬城,它的前世今生

統萬城地理位置

公元418年,大夏國皇帝赫連勃勃在滅掉後秦之後,就在關中灞上稱帝。自漢代以來, 歷代打入關中的王朝都定都在長安,赫連勃勃的大夏國也不例外。據史料記載,當時赫連勃勃攻入長安後,底下的文臣武將都建議建都長安,但是赫連勃勃拒絕了。早在公元407年,他攻入高平城後,就準備另建新都,而這新都既不在高平城,也不在長安。

在今天無定河的上游有一條河,叫紅柳河,而北岸又有一條支流,叫淖泥河。據記載,赫連勃勃有一次出征時,路經此地,頓時感覺非常喜歡,他讚歎不已:“美哉斯阜,臨廣澤而帶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馬嶺以北大河之南,未有若斯之壯麗矣。”而這句話如今還在立在遺址的語錄牌子上,十分顯眼。而赫連勃勃所說的地方正是他日後所建的新都統萬城選址。

沙漠之中消失的廢都:統萬城,它的前世今生

統萬城選址

統萬城始建於公元413年,以叱幹阿利為將作大匠,由他全權負責築城事宜,發嶺北夷夏十萬人於朔方水(今紅柳河)之北,黑水(今淖泥河)之南營建都城。經過11年的時間,這座新的都城正式竣工。都城建好了,接下來就是名字了,正是意氣風發的赫連勃勃認為:“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可以統萬為名。”統萬城因此得名。不僅如此,他還在城池的東南西北四扇門分別命名為招魏、朝宋、服涼、平朔,以示大夏要統一天下。

在他看來,統萬城,是他大夏國輝煌時刻的象徵,也是他一統天下的第一步。

統萬城建成之後,事情還沒完,赫連勃勃為了給他的新都揚名天下,特命秘書監漢臣胡義周撰寫了《統萬城銘》。

乃遠惟周文,啟經始之基;近詳山川,究形勝之地,遂營起都城,開建京邑。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塞。高隅隱日,崇墉際雲,石郭天池,周綿千里。其為獨守之形,險絕之狀,固以遠邁於咸陽,超美於周洛,若乃廣五郊之義,尊七廟之制,崇左社之規,建右稷之禮,御太一以繕明堂,模帝坐而營路寢,閶闔披霄而山亭,象魏排虛而嶽峙,華林靈沼,崇臺秘室,通房連閣,馳道苑園,可以陰映萬邦,光覆四海,莫不鬱然並建,森然畢備,若紫微之帶皇穹,閬風之跨后土。然宰司鼎臣,群黎士庶,僉以為重威之式,有闕前王。於是延王爾之奇工,命班輸之妙匠,搜文梓於鄧林,採繡石於恆嶽,九域貢以金銀,八方獻其瑰寶,親運神奇,參制規矩,營離宮於露寢之南,起別殿於永安之北。高構千尋,崇基萬仞。玄棟鏤榥,若騰虹之揚眉;飛簷舒咢,似翔鵬之矯翼。二序啟矣,而五時之坐開;四隅陳設,而一御之位建。溫宮膠葛,涼殿崢嶸,絡以隋珠,綷以金鏡,雖曦望互升於表,而中無晝夜之殊;陰陽迭更於外,而內無寒暑之別。故善目者不能為其名,博辯者不能究其稱,斯蓋神明之所規模,非人工之所經制。若乃尋名以求類,蹤狀以效真,據質以究名,形疑妙出,雖如來、須彌之寶塔,帝釋、忉利之神宮,尚未足以喻其麗,方其飾矣。

上述就是《統萬城銘》全文,什麼意思?其實我也不知道,不過大概意思應該是說統萬城的各種輝煌之景。這也很正常,赫連勃勃這麼看重統萬城,底下那些溜鬚拍馬之輩自然會對統萬城大書特書,恨不得將其作為天下第一名城。

好景不長,赫連勃勃自我感覺良好,彷彿有了統萬城後,真的能夠統一天下,於是他就過了幾年比較“安靜又舒心”的晚年生活。人吶,一旦閒下來就會想做點事兒,不知哪抽風,赫連勃勃有一天突然想廢掉太子赫連璝,改立酒泉公赫連倫。

沙漠之中消失的廢都:統萬城,它的前世今生

赫連勃勃

這傢伙這是想廢立太子啊,不怕動搖國本嗎?可是保密工作卻沒做好,太子赫連璝也是不吃乾飯,他深知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立馬乾掉了酒泉公赫連倫。不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赫連璝以為能夠穩穩當當做上皇帝了,可卻讓太原公赫連昌漁翁得利,幹掉掉了赫連璝。後來赫連昌率兵八萬五千餘人回到統萬城,傳說赫連勃勃立馬就立赫連昌為太子,至於赫連勃勃是不是願意的,我想估計大概是被脅迫的吧。不過這都不重要了,第二年,大夏國開國君主大夏天王赫連勃勃就死於統萬城永安殿,而赫連昌則成了統萬城的新主人。

你以為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嗎?大夏國鬧出了這麼大亂子,別國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很快北魏國太武帝拓跋燾率兵攻打統萬城,但統萬城不是那麼好打的,太堅固了,拓跋燾打了一年之久,也沒打下來,於是撤兵。拓跋燾第二次來的時候,赫連昌這次沒來得及跑回統萬城,就被俘虜了,群龍無首的統萬城,自然就被攻破了。而統萬城也就成為了北魏的了,並且改名為統萬鎮。曾經赫連勃勃取得招魏、朝宋、服涼、平朔四大城門,不僅一個都沒實現,反而自身家門都成了別人的了。歷史有時候,真的是你來我往啊。

到了唐宋時期,統萬城就一直是党項人的地盤,雖說是獨立的,但終究還是中原政權的一部分,每年還是給中原王朝一部分“孝敬”。而這一直持續到北宋,才發生了變化:北宋時期,党項族首領李繼遷投遼,這還了得!這不是打宋朝的臉嗎?於是北宋立即派兵攻打統萬城,雖然後來打了下來,到北宋當局考慮這個地方的重要性,而駐紮太多軍隊在這兒,也不現實,於是乾脆把統萬城的外城廓給拆了,只留下了內城,還將其百姓全部遷移到綏州和銀州。也就是從這裡開始,統萬城一步一步走向了毀滅。

雖然後來西夏再次攻下統萬城,但是誰都知道,要想恢復到赫連勃勃那個時候的輝煌景象,是不可能的了。後來蒙古人打西夏,佔領了統萬城,而以蒙古人的尿性,每打一城,這個城就遭到極大破壞,統萬城也不例外。很快隨著時間的流逝,統萬城漸漸在地圖上消失,慢慢的,也就成為了現在的遺址。

沙漠之中消失的廢都:統萬城,它的前世今生

統萬城遺址

如今的統萬城也只剩下一片廢墟。不過還好,1992年,統萬城遺址被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統萬城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統萬城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漸漸地,一個完整的統萬城遺址展示在世人眼前:馬面、城垣、甕城、城壕等等當年的遺蹟彷彿在向人們展現了當年統萬城的輝煌景象!

沙漠之中消失的廢都:統萬城,它的前世今生

統萬城遺址

《晉書·卷一百三十·載記第三十》·房玄齡等人合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