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產生焦慮情緒之後,你知道會關注什麼嗎?

信念是有經驗基礎的,一個人說沒有人真的愛我,這是一種信念。心理諮詢師要嘗試去區分自動想法和信念之間的區別。信念可以解釋一個人在他身上發生的很多事件是怎麼看待這個事件的。自動想法是對特定事件或者場景的看法。

一個女生在腦袋中出現一個場景:她覺得她男朋友不喜歡她。這就是想法。還比如說她男朋友下班沒有給她打電話、沒有來接她,她就覺得她男朋友不喜歡她了。這是自動想法。如果她說:沒有人喜歡我。這肯定是信念。

人一旦產生焦慮情緒之後,你知道會關注什麼嗎?

自動想法是對過程和內容的歪曲。而生活規則是價值判斷。想法是對特定事件的解釋,可以通過現實實驗去驗證。生活規則的改變會更困難。如果要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規則,那勢必要幫助他去獲得一些新的體驗。一個人相信別人是不愛她的,那麼改變這種信念,最起碼她和諮詢師之間建立一些新的體驗感受。最起碼覺得諮詢師是關心她的。

改變信念是一個長程治療。很多人覺得認知行為治療很容易,其實是挺難的。自動想法有兩個維度:一個是過程,一個是內容。要了解他的內容是什麼?你讓他描述一個事件,去嘗試來訪者腦中有什麼想法。比如說:老師批評你了,你腦子裡有什麼想法?

人一旦產生焦慮情緒之後,你知道會關注什麼嗎?

不同的精神障礙有不同的主題。癔症總是跟喪失有關係,如健康的喪失、能力的喪失。焦慮有不同的主題,有社交焦慮,總是擔心別人對他社會交往的負性評價。強迫症總是擔心自己的疏忽給家人帶來不同程度的災難。

過程,是信息處理的過程。信息輸入有視覺和聽覺,我們都在選擇性的輸入。人一旦焦慮之後,就會出現選擇性關注,會關注危險性的關注。如果去找資料,就會增加焦慮的程度。凡是上網找資料的人都會加重焦慮。焦慮者過分關注自己的健康,比如說胸悶,就會編碼是不是有心臟問題。這種編碼就會產生驚恐症狀。

人一旦產生焦慮情緒之後,你知道會關注什麼嗎?

過程錯誤往往決定我們的認知歪曲。人處在焦慮狀態會誇大危險,從而出現災難化狀態。非黑即白、讀心術這種命名對來訪者是有幫助的。來訪者自己以後出現相應問題的時候就會想到之前的概念問題,就會自動想法出現:哦,我又出現這個問題了,需要自己去注意了。

認知行為治療和來訪者的體驗結合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實踐中去嘗試體會才會有更多的幫助和理解。認知行為治療是聚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