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將《紅樓夢》全寫入她的小說中

《紅樓夢魘》是張愛玲的一部重要作品。 1966年張愛玲定居美國,至1995年離世,期間以十年時間研究《紅樓夢》,此書正是其晚年多年研究的結晶。書中共收入其七篇研究文章,包括

《〈紅樓夢〉未完》,《〈紅樓夢〉插曲之一》,《初詳〈紅樓夢〉》,《二詳〈紅樓夢〉》,《三詳〈紅樓夢〉》,《四詳〈紅樓夢〉》,《五詳〈紅樓夢〉》。好像對於喜歡文學的人,《紅樓夢》都是繞不開的作品,有的人研究《紅樓夢》,比如:俞平伯、胡適等等;或者再就像張愛玲一樣,深入骨髓中將《紅樓夢》寫進她的作品中。

張愛玲將《紅樓夢》全寫入她的小說中

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領略。我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聽蘇格蘭兵吹 bagpipe,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欣賞雨夜的霓虹燈,從雙層公共汽車上伸出手摘樹巔的綠葉。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也不能克服這種咬齧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我的天才夢》張愛玲

這是她十九歲時候的作品,我們能看到的就是她日後作品中有的一種雍容與堆砌的資本主義情調的潛伏。這麼一個十九歲的女孩就已經體會到生命是爬滿跳蚤的的華美長袍了。說實話,我對張愛玲的喜愛程度不是很高。因為張愛玲的故事大多是男歡女愛的資本主義情調,這種情調對於男生來說是一種折磨與煎熬。喜歡張愛玲的,大都是女生。她們希望自己的生活是一襲華美的長袍,並且是一襲不帶任何跳蚤的華美長袍。

張愛玲將《紅樓夢》全寫入她的小說中

《京華煙雲》、《子夜》、《山洪》、《臺北人》這些作品都有一種"輕易而自發的,從人的行為和性格中產生的東西"《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叔本華。這就是一種無形的魅力,這種"無形的東西"會被人輕易接受而使用。其中最好的接受者就是:張愛玲。

張愛玲

張愛玲將《紅樓夢》全寫入她的小說中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原名張煐。代表作:散文集《流言》《重訪邊城》;方言版小說《海上花開》《海上花落》;長篇小說 《小團圓》《半生緣》;中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怨女》《傾城之戀》。

張愛玲將《紅樓夢》全寫入她的小說中

對於張愛玲和《紅樓夢》大家都太熟悉了,筆者已經沒有必要再去介紹了。可是,最重要的還是張愛玲和《紅樓夢》的有著怎樣關係,她又是怎麼講這部《紅樓夢》化入她的眾多作品中呢?

筆者在讀了張愛玲的一些作品後,能看到的就是張愛玲對《紅樓夢》深入骨髓的迷戀,以至於她的大部分作品都像中了《紅樓夢》的"魔咒"一般。

"紅樓魔咒":張愛玲如何將《紅樓夢》精髓寫入作品

張愛玲對《紅樓夢》的喜愛用"夢魘"兩個字最適合不過了。唐 韓愈 《陪杜侍御遊湘西兩寺獨宿有題一首因獻楊常侍》:"猶疑在波濤,怵惕夢成魘。" 明 屠隆 《曇花記·禮佛求禳》:"清閨夢魘,曉黛愁蛾斂,漸香肌疲損腰纖。"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正悲號間,聞遊者呼曰:'兄夢魘耶?'豁然而寤。" 茅盾 《子夜》一:"一切夢魘似的都市的精怪,毫無憐憫地壓到 吳老太爺 朽弱的心靈上。"揮之不去,就是"夢魘",又是"魔咒",張愛玲就中了咒很深:

1, 《紅樓夢》人物繼承與《傾城之戀》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禮記.大學》

這段話今天我們看來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在《紅樓夢》中賈寶玉心中卻是"胡言亂語"。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

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

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西江月》

張愛玲將《紅樓夢》全寫入她的小說中

這首《西江月》出自《紅樓夢》的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有的人說這首詞說是"喻褒實貶",也有說是"喻貶實褒"。不管怎麼樣吧,賈寶玉算是個"紈絝子弟"也算是不為過吧。不上進、不想好的行為準則雖然是對封建社會一種反抗,但是要是當時或者現在的主流意識觀來看,賈寶玉絕對是個只會"吃喝玩樂的文藝公子"。當然,張愛玲作品中這樣的"邊緣人"式的公子也是有的,就是《傾城之戀》範柳原。他想找到一箇中國式的妻子,可是中國的情形讓他大失所望。他是深受異國文化影響的"留洋者",更是富貴閒人。偏離了社會的既有規矩而玩世不恭。但是,範柳原身上也有賈寶玉的"孤獨感",都知道賈寶玉的那番"理論",那番不容於世的"男女觀點"。賈寶玉在大觀園中是孤獨者,那種精神中孤獨無人理解,也只有林黛玉是他的知音;就像範柳原從小"流浪"英國,他融入不進這樣的社會,在那裡有種無家可歸的失落感。賈寶玉就是如此,雖然有家但是心靈卻無歸宿。賈寶玉和範柳原的共同點就是對愛執著,賈寶玉對林黛玉與範柳原對白流蘇都是帶著至死不渝的真情。

《上海灘上的新好男人?——範柳原論》提出他是"一個排出一切外在力量的、天長地久的真愛承諾。"他還引用《詩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典故對這麼個不太懂中文的人確實為難,但是為了向白流蘇表白愛意也是甘願出醜的:

在一堵舊城牆下,範柳原看者白流蘇道:"這堵牆,不知為什麼我想起天荒地老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整個文明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塌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牆根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傾城之戀》
張愛玲將《紅樓夢》全寫入她的小說中

至於白流蘇和林黛玉共同點就更多了:不管是"她那一類的嬌小的身軀是最不顯老的一種,永遠是纖瘦的腰。她的臉,從前是白得像瓷,現在由瓷變為玉——半透明的輕青的玉。下頜起初是圓的,近年來漸漸尖了,越顯得那小小的臉,小得可愛。臉龐原是相當的窄,可是眉心很寬。一雙嬌滴滴,滴滴嬌的清水眼。"和林黛玉的"兩灣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都帶著一股古典美。

白流蘇和林黛玉雖然出生大戶但是身世飄零,她們都在寄人籬下過著日子,所以才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感受。在這樣的一個淡漠的人情環境下,她們也感到孤獨,她們覺得自己是被命運玩弄的女人,正如《傾城之戀》中白流蘇的親生母親說道:"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你跟著我,總不是長久之計"。最親的人都變得那麼陌生了,她們都是柔弱孤獨的女人。當愛情來臨的時候,她們付出了很多,當範柳原和賈寶玉來到她們身邊的時候,她們就開始至死不渝。

2、 《紅樓夢》式的雍容語言

筆者認為張愛玲的語言風格就是一種資產階級的雍容華貴。張愛玲的《傳奇》處處透露指出濃厚的《紅樓夢》語言。

張愛玲將《紅樓夢》全寫入她的小說中


窗外還是那使人汗毛凜凜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個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陽。屋裡看得分明那玫瑰紫繡花椅披桌布,大紅平金五鳳齊飛的圍屏,水紅軟緞對聯,繡著盤花篆字。梳妝檯上紅綠絲網絡著銀粉缸,銀漱盂,銀花瓶,裡面滿滿盛著喜果。帳簷上垂下五彩攢金繞絨花球,花盆,如意,粽子,下面滴溜溜墜著指頭大的玻璃珠和尺來長的桃紅穗子。偌大一間房裡充塞著箱籠、被褥、鋪陳,不見得她就找不出一條汗巾子來上吊,她又倒到床上去。月光裡,她的腳沒有一點血色——青、綠、紫,冷去的屍身的顏色。"
——《金鎖記》

這是張愛玲最常用的色彩:紅、紫、銀、綠,這些都是色彩大亮的顏色,非常明豔,有時候你還能讀出來一種富貴的庸俗氣。這些顏色後面好像帶著很多富貴女人身上的脂粉味道。

只見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帶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帶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繫著豆綠官絛,雙魚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褃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紅樓夢》

張愛玲將《紅樓夢》全寫入她的小說中

不管從語言的色彩、還有語言的繁複和語言的"俗氣中的富貴"中可以看出張愛玲對於《紅樓夢》語言的學習。這樣的語言其實臃腫而且讀起來讓人感覺很油膩,但是張愛玲加入了很多"悲涼與恐怖"的氣氛,可以講張愛玲是一種"驚悚的雍容"。這種驚悚的雍容是不可複製的,是她超越《紅樓夢》的地方。這樣的寫作在很多她的小說中都有呈現:除了《金鎖記》,還有《半生緣》、《傾城之戀》、《小團圓》等。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說道:"張愛玲在《傳奇》裡所描寫的世界,上起清末,下迄中日戰爭;這世界裡面的房屋,傢俱,服飾等等都整齊而完備。她的視覺的想像,有時候可以達到濟慈(Keats)那樣華麗的程度。至少她的女角所穿的衣服,差不多每一個人都經她詳細描寫的。自從《紅樓夢》以來,中國小說恐怕還沒有一部對'閨閣'下過這樣一番寫實的功夫。"

3、 只寫《紅樓夢》式樣的悲劇

散文《童言無忌》中對母親的印象:"他們劇烈的爭吵著,下慌了的僕人們把小孩拉了出去,叫我們乖一點,少管閒事。我和弟弟在陽臺上靜靜騎著三輪的小腳踏車,兩人都不作聲,晚春的陽臺上,掛著綠竹簾子,滿地密條的陽光。"

張愛玲將《紅樓夢》全寫入她的小說中

梅娘曾說:張愛玲的悲劇在於沒有愛心。1957年,張愛玲的母親客死倫敦。在此之前,她曾寫信給張愛玲:"我現在惟一的願望就是見你一面。"可惜,張愛玲並沒有滿足她的這個願望,還以為她是生病無錢醫治,找她要錢。不知道為什麼張愛玲為什麼冷漠和無情,也可能是她從小經歷所引起。因為這樣,她的作品大都悲涼。

叔本華把悲劇分為三種狀況,第一種是由異乎尋常的惡人造就的悲劇,第二種是起於盲目的命運和偶然的機運,第三種是劇中人不同的地位和相互關係造成的悲劇。他認為第三種悲劇最好"既不需要有一個巨大的謬誤,或者聞所未聞的偶然事件,也不需要一種人物,其邪惡達到了人類所能達到的極限;而只是些具有普通品德的人物,在普通的環境中,彼此處於對立的地位,它們的地位逼使他們明知故犯地、爭著眼睛地相互造成了極大的災難.而他們當中沒有一方是完全錯誤的"。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

悲劇通常和"崇高"相聯繫,《紅樓夢》的悲劇意識自然不必說,我們看張愛玲《半生緣》顧曼楨與沈世鈞的愛情悲劇;《金鎖記》曹七巧的悲劇;《色戒》王佳芝的愛情悲劇;《紅玫瑰與白玫瑰》的王嬌蕊和佟振保的悲劇;《花凋》女主人公,《封鎖》的男女主人公;還有上文多次提到的《傾城之戀》,哪個不是悲劇,哪個不是"一把辛酸淚"?

張愛玲將《紅樓夢》全寫入她的小說中

或者說,張愛玲只寫悲劇,因為寫悲劇讓她感受到快樂,因為她覺得自己的身世不幸也可以轉嫁到自己塑造的人物中感受自己是"命運主宰"的快感。她自己的痛苦通過人物進行宣洩與濃縮,就像曹雪芹將自己人生不幸寫入《紅樓夢》。她和曹雪芹一樣是現實主義者,她們看到的多是世界的不幸,他們想的都是人生中最消極的那部分。張愛玲沒有"愛心",因為她看到都是不幸,所以用冷漠包裹;曹雪芹不幸,冷眼旁觀後用筆墨書寫憤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