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巔的一個古村落裡,發現一座潞商富翁的棋盤四合院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請點擊關注。

莽莽太行山綿延八百里,崇山峻嶺間,峰巒褶皺處,藏著無數小山村。絕大多數山村都是建在半山坡上,然而,太行山深處,卻有這麼一個小山村,建在山巔上的小小平原上,這就是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長治市壺關縣東井嶺鄉崔家莊村。

這是一個古老的村莊,有據可查的歷史也有數百年。現如今,這裡依然保留了一定數量的古建築群,留住了幾千年的民俗民風,其中尤以格局宏偉、氣派非凡的侯家棋盤院最為著名。數百年風雨過去,院落群雖有破敗,但格局依然完整,門樓依然氣派,磚木石雕依然精美絕倫,昔日的輝煌和富庶的氣息依舊逼人。

太行山巔的一個古村落裡,發現一座潞商富翁的棋盤四合院

崔家莊棋盤院俯瞰。

崔家莊村位於壺關縣東南35公里處,北邊是店上鎮,往西距離大名鼎鼎的長治縣蔭城鎮20公里,南邊6公里處是陵川縣的平城鎮,往東穿越太行山大峽谷60多公里,就是河南林州市的合澗鎮。這幾個地方均是明清時期比較有名的商業集鎮,崔家莊位居其間,加之交通便利,明清時期崛起了一個大家族——侯氏家族,給後人留下了一座壺關商業文明的見證——侯家大院,也留下了一段壺關人文歷史的珍貴縮影。

一座棋盤院,幾多興廢事

過去,人們常說,壺關縣城出南門,崔家莊的房子最好。這說的就是崔家莊的侯家大院。這個最好,指的是侯家大院房屋佔地大、樓層高、用材好兼雕工好。

根據資料介紹,侯家大院佔地有30畝,可是胡哥一行實地走訪大致測量到的面積,現有的侯家大院也就六七畝,還被近現代的農村房屋包圍在中間,頗有點遺世獨立的感覺。魁勝院位於村南端,從南邊的圓形拱門進去,就見到了魁盛院的真容。它由當中院、西院、小庭院、東院、柏樹院、書坊院、前庭院七個院落組成,大小房屋共200間,外邊還有兩個院落,50間房。

從俯瞰圖上看,若是不算後面的書坊院,那就是一個整齊的象棋棋盤格局。東邊兩座兩進四合院並列,西邊兩座兩進四合院並列,東西之間是各自的後牆隔成的長長的南北走廊。走廊最北邊是北門,南邊是分隔東西院落的中門,也是圓拱形。以走廊為界,東西院落整齊排列,像極了象棋棋盤。

太行山巔的一個古村落裡,發現一座潞商富翁的棋盤四合院

四合樓院。

幾座院落各有各的門樓,院落之間有甬道相連;東西之間有中門相隔。關閉各個大門,每個院落成為封閉的獨立小空間,打開則連通一體。整體院落閤中有分,分中有合,既能保持各個院落的隱私,又能方便連通,古人的用心由此可見。

所有的房屋全部坐北朝南,都是高大的兩層棚樓式兩進四合院,一色的青磚灰瓦磚木結構房屋,單簷雙坡硬山頂。山牆兩端有精美的磚雕墀頭,正面博風板有磚雕懸魚惹草,院門以及梁頭都有木雕,門匾額有題字。兩百多年前,有一座磚房就是小康殷實人家,遑論洋洋200多間青磚瓦房?

太行山巔的一個古村落裡,發現一座潞商富翁的棋盤四合院

精美的墀頭磚雕。

據資料記載,魁盛院建成於嘉慶二十年(1815年)。按照古代建房一般的情形,佔地這麼大、這麼高檔次的一座院落,耗時要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非有大財力不可為之。以今天尚存的建築格局倒推,侯家在侯發魁那一帶代富甲一方是無可爭議的。

太行山巔的一個古村落裡,發現一座潞商富翁的棋盤四合院

精美的墀頭磚雕。

在這些院落裡穿行,你能感受到古人建造房屋時的用心。安全上,院落之間閤中有分、分中有合;功能上,休息、學習、休閒,包括磨坊、碾坊俱有,一進二進內外有別,主臥廂房主次分明;審美上,選址構建符合古代風水理論,門窗等各部位裝飾用心講究,磚木石雕俱有、匾額對聯常見,既賞心悅目有情趣,又具有教化警示作用。種種構建手法,無一不體現了侯發魁那一代人的對家庭生活的最高追求,以及彰顯財富實力的種種努力。

太行山巔的一個古村落裡,發現一座潞商富翁的棋盤四合院

額枋上的木雕。

自古成難毀易。或者說,富不過三代。侯發魁富甲一方時,遭遇過一次從河南來的山東響馬劫掠,房屋土地等固定資產搶不走,但金銀財寶等貴重財物卻損失不少,侯家由此家道中落。

隨著代代傳承、開枝散葉,後代子孫數量越來越多,家產分配後的稀釋以及各自經營的乏力,侯家作為一個整體家族的財富也是越來越縮水,再也不復侯發魁當年的盛況。特別是後代中也有些不肖子,生生把自己那份家產踢騰光了。比如一個叫侯珍的財主,吃喝嫖賭抽大煙,手邊錢花完了,就把當中院的樓板、南屋的磚瓦都拆下來賣掉換錢繼續揮霍。

當然,侯家後代也不盡是無能之輩,也有光耀門庭的人才。在棋盤院北門西側,書坊院的大門上,曾經有一塊題寫著“貢元”的科舉牌匾。貢元是對貢生的尊稱,貢生則是指考中秀才中的成績優異者,升入京城國子監讀書。當然也可以不用去京城讀書的,但資格在。這是跨入仕途的第一個臺階,若是隨後參加鄉試考中舉人,則可以當下級官員。

明清時秀才的難考程度遠超今日之高考,何況是其中成績優異者,所以,考中秀才,被選入京城國子監讀書,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需要告知鄉鄰。“貢元”牌匾就是一個很好的炫耀道具。不過,這個牌匾和正規的科舉牌匾還是有一定差別的。

嚴格來說,這是一個榮譽性質的牌匾,並不是有些人認為的相當於進士匾。其實,正規科舉匾額有一定的格式,由正文、上首、落款組成。簡單說,無論正文題寫的是“進士”還是“貢元”,只要匾額落款上沒有被題匾人實際獲取的功名記載,都是榮譽性質的匾額。比如,正文是“進士”,落款卻是“某某年歲貢(或明經歲貢)某某立”,或者正文大字中間有兩個小字“成均”之類的,都是榮譽稱號,並不是真正的進士。

儘管如此,考慮到古時候科舉考試的難度,以及太行山區偏僻的小村莊裡,能有這麼一塊榮譽牌匾也足以稱道了。只是遺憾的是,這塊牌匾已經不存,只有村裡的老人們還能記得它的存在,殊為憾事。


喜歡胡哥文章的請加關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