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360行“擴編”13個新職業!“就業新寵”都是幹啥滴?

記者從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網站獲悉,2019年4月1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了

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管理師、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電子競技運營師、電子競技員、無人機駕駛員、農業經理人、物聯網安裝調試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等13個新職業信息

定了!360行“擴編”13個新職業!“就業新寵”都是幹啥滴?

這是自2015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頒佈以來發布的首批新職業。

而在此前的公示中,擬定的新職業為15個!

定了!360行“擴編”13個新職業!“就業新寵”都是幹啥滴?

哪兩個落選了?

小編對照發現,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工、城市軌道交通列車檢修工兩個職業未通過審核。


一起來了解一下這13個新增職業吧,看看具體都是幹什麼的!


定了!360行“擴編”13個新職業!“就業新寵”都是幹啥滴?


定了!360行“擴編”13個新職業!“就業新寵”都是幹啥滴?


更多新聞了解:

一、如何界定新職業,新職業信息包括哪些內容?

新職業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以下簡稱大典)中未收錄的,社會經濟發展中已有一定規模從業人員,且具有相對獨立成熟的專業、技能要求的職業。

新職業信息主要包括:職業名稱、職業編碼、職業定義和主要工作任務等內容,與大典中的職業信息基本一致。對具有“環保、低碳、循環”等綠色特徵的職業標示為綠色職業,統一以“綠色職業”的漢語拼音首字母“L”標識。

二、我國何時建立新職業信息發佈制度,有何意義?

建立新職業信息發佈制度是國際通行做法,也是職業分類動態調整機制的重要內容。1999年,我國頒佈了首部大典,共收錄了1838個職業。進入新世紀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科學技術進步、大眾創業創新,社會上湧現出許多新業態,亟待在國家層面上予以認可規範,新職業信息發佈制度應運而生。首次新職業信息發佈工作始於2004年,至2009年,累計發佈了12批次120多個新職業。2010年後,國家啟動了大典修訂工作。2015年7月,頒佈了2015年版大典。2015年版大典頒佈近4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滋生孕育出新職業,亟需重啟新職業信息發佈工作。

新職業信息發佈制度的意義。首先,有利於促進就業創業。通過發佈新職業信息對新職業進行規範,加快開發就業崗位,擴大就業容量,強化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促進勞動者就業創業。其次,有利於促進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改革。推動專業設置、課程內容與社會需求和企業生產實際相適應,促進職業教育培訓質量提升,實現人才培養培訓與社會需求緊密銜接。再次,有利於完善我國職業分類和職業標準體系。將新職業納入國家職業分類統一管理,並根據產業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加快職業技能標準開發工作,有利於建立動態更新的職業分類體系,完善職業標準體系。

三、新職業是如何產生的?

新職業是在向社會公開徵集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公示徵求意見後,按程序遴選確定的。此次共徵集到43個建議職業,經專家嚴格評審,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批准,最終發佈13個新職業信息,分別是: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管理師、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電子競技運營師、電子競技員、無人機駕駛員、農業經理人、物聯網安裝調試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這13個新職業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領域,對從業人員知識、技能水平具有較高要求。

四、新職業信息發佈有何影響?

新職業信息發佈,使國家職業分類體系更加科學完善,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信息統計、人力資源開發管理、職業教育培訓和人才評價工作,為國家制定相關產業發展政策、開展就業人口結構變化和勞動力供求狀況研究分析、制定人力資源市場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對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規範了用人單位的崗位設置、人員招錄、員工培訓等工作,使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規劃更加明晰,有利於促進其提升職業能力和素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