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他是截拳道之父;

他是雙截棍之父;

他是功夫片電影始祖;

他是世界級功夫巨星;

美國人稱他為功夫之王;

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

泰國人稱他為武打至尊。

他的名字叫李小龍。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順德均安鎮。

13歲時,李小龍拜葉問名下習得詠春;

19歲時因為打架鬥毆,學習成績不好,被父親送往美國讀書;

23歲時在美國西雅圖開設第一間功夫學校;

24歲時從華盛頓大學輟學,赴加利福利亞奧克蘭開辦第二間功夫學校;

26歲時出演了其演藝生涯的重要作品——《青峰俠》;

隨後四年在好萊塢出演、客串、武術指導了多部電影、電視劇。

李小龍不甘於在好萊塢做一名二流演員,但好萊塢就是這麼現實,李小龍空有一身才華,卻遲遲得不到展示的機會。

不久轉機出現了,當時處於香港電影業大哥大級別的邵氏兄弟向李小龍拋出了橄欖枝。

面對邵氏的邀請,李小龍提出了影片製作成本不能低於60萬港元、自己要擔任武術指導、有權修改劇本等在當時看來無理的要求。

財大氣粗的邵氏無法接受李小龍的要求,合作最終破裂。

而另一邊,從邵氏離職的鄒文懷成立了嘉禾電影,立馬邀請李小龍回港發展,並表示儘量李小龍的要求。

面對如此有誠意的鄒文懷,李小龍欣然回港。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1971年,李小龍回港主演的第一部電影《唐山大兄》上映。

該片講述了李小龍飾演的“鄭朝安”赴泰國務工,卻意外捲入了工廠毒品的鬥爭,最終“鄭朝安”獨闖龍潭打敗了一眾毒梟的故事。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唐山大兄》劇情粗糙、人物臉譜化;

影片成本也十分低廉,全片僅在泰國一處小村莊拍攝完成。

因為是李小龍回港的第一部電影,李小龍還未掌握電影的主導權,片中有一些看似可笑的鏡頭:如“輕功跳牆”“群狗追人”等武俠片慣用的伎倆。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但就這麼一部看起來粗糙的電影,在當年一上映就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電影最高的票房,達到了350萬港元;同時該片連破東南亞地區華語片的票房記錄,掀起功夫片熱潮。

李小龍在片中展示了迴旋踢、凌空飛踢、群挑眾人、以及標誌性的怪吼,讓觀眾看的如痴如醉。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唐山大兄》憑藉一己之力拯救了當時岌岌可危的香港電影,觀眾被李小龍的精氣神所震驚,又重新回到了電影院,一股“李小龍旋風”開始席捲亞洲。

家國情懷,英雄大義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1972年,李小龍主演的第二部電影《精武門》上映。

本片相較於《唐山大兄》,實現了全方面的升級。

影片預算較前作增加了一倍,打鬥場面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化。

片中李小龍隻身一人勇闖日本虹口道場的畫面堪稱經典,李小龍首次在大銀幕上使用雙截棍這一武器,視覺效果驚人。可以說,李小龍讓雙截棍煥發了第二次生機。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精武門》不僅在打鬥場面上下足了力氣,還把家國情懷糅雜進影片中。

李小龍飾演的陳真隻身闖入虹口道場,把一眾日本人打的滿地找牙;看到“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匾時果斷將其踢碎。

觀眾看著銀幕上血氣的陳真,無不以自己為炎黃子孫為榮。

影片最後,陳真為了不殃及精武武館,獨自面對洋人槍火的場面讓觀眾無不惋惜。

《精武門》把動作片從狹義的復仇昇華成英雄大義和家國情懷。

“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這一句臺詞至今振聾發聵。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的動作片如《葉問》、《霍元甲》、《蘇乞兒》等動作片,都在重複著30年前《精武門》的“套路”。

影片上映後,引起全亞洲的轟動,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

有意思的是,日本人並沒有因為李小龍在片中暴打日本人而抵制李小龍,相反,日本人對李小龍的熱愛毫不遜色於國人。

遠赴歐洲,首執導筒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同樣是在1972年,李小龍另一部主演的電影《猛龍過江》上映。

《猛龍過江》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遠赴歐洲取景拍攝的電影。

本片也是李小龍唯一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沒有經過專業電影知識學習的李小龍凡事親力親為,以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

《猛龍過江》中,李小龍保持一貫高水準的武打場面,在片中展示了雙截棍雙棍實戰、飛鏢襲人、群戰眾人等精彩片段。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最讓觀眾津津樂道的是電影高潮部分李小龍與羅禮士的羅馬鬥獸場決鬥。該決鬥場面被《黑帶》雜誌評為“十大教科書式打鬥之首”。

為了給觀眾帶來更真實的對決畫面,李小龍沒有采用任何鏡頭剪輯,直接採用中長鏡實拍全過程。

李小龍和羅禮士一黑一白,在圓形的羅馬競技場中你來我往,如同流動的太極圖。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空手道世界冠軍,羅禮士聽說要在電影中被李小龍打敗表示不服氣。李小龍知道情況後把羅禮士叫出來切磋,最終羅禮士服服帖帖的參與了影片拍攝。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猛龍過江》上映後取得了巨大的轟動,幾乎打破了東南亞所有地區的票房記錄。

影片巨大的轟動讓警方不得不出警控制人潮,有些劇院甚至暫停放映。

出師未捷身先死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李小龍強大的票房號召力吸引到了好萊塢的注意。

1973年3月李小龍暫停電影《死亡的遊戲》拍攝,進入與美國華納兄弟聯合拍攝電影《龍爭虎鬥》劇組。

在片中,李小龍展示了少林齊眉棍、菲律賓短棍、雙截棍等武器,打鬥場面大而多,既有李小龍單挑眾人的片段,也有百人互毆的大場面。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值得一提的是,成龍、洪金寶在片中與李小龍進行了對手戲,不過二者無一例外被李小龍三下五除二解決。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鎖”住李小龍的成龍

本片堪稱李小龍的巔峰之作,全球票房達到了驚人的2.3億美元。

但李小龍卻沒能見證他自己的巔峰時刻。

在電影上映一個月前,李小龍因藥物過敏不幸離開了人世,讓世界為之惋惜。

時至今日,《龍爭虎鬥》裡的動作元素依然被電影人所致敬。

槍戰片《疾速特攻》中基努·裡維斯飾演的“約翰·威克”把敵人引誘進玻璃迷宮,將其一一解決的畫面就是致敬了《龍爭虎鬥》的結尾。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死亡遊戲,遺憾凋零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李小龍遺作《死亡的遊戲》只拍攝了40分鐘完整的片段,大部分為李小龍闖高塔與眾高手對決的畫面。

1978年,製片人將當時手頭不足12分鐘的素材連同他們自己編寫的劇本、用替身、圖片剪裁和特技完成了電影《死亡遊戲》。

但是該片嚴重偏離了李小龍的構想。在李小龍《死亡的遊戲》劇本中,李小龍飾演的武術高手“李海天”被迫前往某地的一座五層高塔上闖關,奪取藏在塔頂的一份“密寶”。但每一層都會有一名高手把關,越接近塔頂對手越強大。最後,當“李海天”到達塔頂找到“密寶”時,才發現根本沒有什麼“密寶”,只有一張寫著“人生下來就是一個等死的過程”的字條。

直到2000年,《死亡的遊戲》40分鐘完整的片段才在半紀錄片《勇士的旅程》中發佈。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1978年上映的《死亡遊戲》雖備受吐槽,但好在影片最後“闖塔大戰”保留了下來。

李小龍與菲律賓棍王的雙截棍對決、與NBA籃球巨星“天勾”賈巴爾的對決酣暢淋漓。

若是李小龍拍攝完了這部電影,其震撼程度可想而知。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功夫好!打得好!”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李小龍逝世後,其影響力日益深遠。

美國、日本、英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都稱李小龍為“發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

而李小龍的大陸第一位粉絲,說出來你可能沒想到,他就是我們敬愛的毛主席。

1974年,當時毛澤東得了白內障,醫生建議他少看文件少看書。

熱愛閱讀的毛澤東一聽不讓他看書當時就急了。身邊人為了分散毛主席的注意力,就從香港引進了李小龍《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三部電影。

毛澤東十分愛看李小龍電影。每當看到李小龍打外國人打的起勁,毛主席就一邊看一邊鼓掌,嘴裡還說道“功夫好!打得好!”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李小龍一生短暫而輝煌。

如今對於他的評價,也是爭議不斷。

對於李小龍在現實中究竟能不能打的問題,在這不做贅述。

殺進好萊塢第一華人,他把“功夫”二字鐫刻在了英語詞典上

但不可否認的是,李小龍的出現極大的改變了中國人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

在李小龍之前,西方人對中國人的印象十分不友好,在大銀幕上經常醜化中國人,“傅滿洲”這一角色就是此背景下的產物。

而李小龍飾演的角色剛毅、正直、敢做敢當、充滿血性,顛覆了西方對中國人的認知。

成龍、李連杰等人能順利打進好萊塢,一方面是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多虧了李小龍這位前輩的鋪路。

李小龍通過電影發揚中國武術,闡述自己的武學思想,把“Kungfu”一詞鐫刻在英語詞典上。做到這個份上,還有什麼值得噴的呢?

你喜歡李小龍嗎?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

我是天兆說,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