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演奏情緒的關鍵——演奏三奏法,瞭解一下~

鋼琴奏法主要分三種:斷奏、跳奏、連奏,這三者貫穿於所有鋼琴作品中,明確細緻地表達不同的情感和音樂形象。除巴赫外的絕大部分作曲家都在樂譜上明確標示音符的奏法,這是作曲家對音樂內容和情感最明確的標示之一。而奏法若是出錯,音樂情趣會完全變樣。因此,演奏者必須絕對準確地區分各種奏法,並掌握其特有的觸鍵方法。以下我們來分別細講三種不同的奏法:

鋼琴演奏情緒的關鍵——演奏三奏法,瞭解一下~

一、斷奏

即每個音都斷開的奏法。在中等以上難度的曲子中斷奏法似乎用得不多,但事實上,每根連線下的每一個音和最後一個音合起來就是一個非連音奏法,即常說的“落、起”,它是三種奏法的基礎,是琴童初學半年的主要任務,往往運用於句子的第一個音,或者各種需要強調語氣的句子和音符當中。

斷奏的觸鍵方法主要運用手臂本身的重量和力量,有控制地下鍵(不可用手指的爆發力),應特別注意音色的控制,並在初學階段就強調聲音的“美”,有控制地下鍵,不可摔下去,更不可敲擊、拍打琴鍵。

具體彈法:手腕放鬆提起至指尖即將離開健面時,隨之自由落下(如自由落體),在手指尖彈下琴鍵的同時,手腕同時自然放鬆,直至手腕略低於掌指關節,指尖、手腕內側、小臂處於同一平面上。

鋼琴演奏情緒的關鍵——演奏三奏法,瞭解一下~

注意:

手腕提起時,手掌放鬆下垂,不可往上翹或往上甩,手指不離開鍵面。當手腕放下時,指尖先按觸健面,手腕才隨之放鬆下去。

大部分的非連音應儘量彈得連貫(尤其是歌唱性強的旋律)。雖然每個音斷開,但斷開的時間非常短,手指緊貼琴鍵,手腕柔軟的帶起和放下,從聽覺上是“連貫”的,而不能“上氣不接下氣”。必要時可邊彈邊唱出旋律,使琴童從一開始就訓練歌唱性的彈奏,這種方法是極為重要而且有效的。

二、跳奏

跳奏的要求是聲音短促、集中,多數跳音應彈得輕巧、跳躍,不可笨重、生硬。樂理書上對跳音的解釋是:彈奏音符時值的二分之一。但事實上,除了巴赫等極個別作曲家之外,一般的跳音只彈音符時值的四分之一,而每個作曲家不同作品的跳音彈法也不盡相同。

鋼琴演奏情緒的關鍵——演奏三奏法,瞭解一下~

跳奏主要分為三種:手指跳音、手腕跳音、手臂跳音。需要特別快速(如十六分音符)、極為輕巧(弱奏)的跳音運用手指跳音,主要通過掌指關節的運動帶動手指彈奏,極弱而輕盈,如蜻蜓點水,手腕較少上下跳動,手指處於主動狀態;需要較為快速、時值中等(如八分音符),音量適中的跳音運用手腕跳音,主要靠手腕的上下運動(如拍皮球,彈奏運用非常廣泛);而時值較長的(如四分音符)跳音運用手臂跳音,手腕相對固定但不僵硬,主要靠手臂的上下運動彈奏,可彈奏得強有力,可表現激動、強烈、震撼的作品。例如:車爾尼849-24可以學習三種不同的跳音奏法。

三種跳音的共同點和彈奏要點是:手指儘量貼鍵彈奏,力量集中,在手指摸到琴鍵之後,迅速而有力地下鍵,琴鍵的反作用力使手臂、手指迅速地“彈”起來,而不可直接“摔”下去。這樣才能彈出音色圓潤、聲音集中、短促、有顆粒性和彈性的跳音,避免把跳音彈得笨重、生硬。教師們可把彈奏跳音比喻為小青蛙輕巧地跳起,或者讓學生站立後跳起,而不可像企鵝或狗熊一樣彈得笨拙而沉重。

鋼琴演奏情緒的關鍵——演奏三奏法,瞭解一下~

三、連奏

連音奏法在各種作品中佔據了90%以上的音符,其表現的內容和情緒幅度非常大,涵蓋了各種抒情、安靜、生動、強烈、震撼的情緒,而其觸鍵手法也非常豐富。初級的連奏技術主要要求連貫、優美、歌唱,猶如走路,踩下一步時,放開另一隻腳,即彈下下一個琴鍵的同時放開前面的音,連線的第一個音下鍵時同非連奏一樣,之後的連音主要運用手臂的重量彈奏。根據音色的需要,主要分為歌唱性的連奏和顆粒性的連奏。歌唱性的連奏主要靠手臂重量甚至上半身的重量、力量彈奏,此時手指主要起傳遞重量和力量的作用,下鍵速度儘量慢,是屬處於被動狀態。用手指的指腹觸鍵,貼鍵彈奏(手指不抬起),這樣產生的聲音柔和、優美,富有歌唱性;顆粒性的連奏運用手臂本身的重量加上手指的爆發力,手指略微抬起,用指尖觸鍵,使聲音富有顆粒性,適合於快速的經過句;而裝飾音的彈法運用手指的力量即可,不必加上手臂的重量,從而使聲音更加輕盈、輕巧。

國內的不少鋼琴教師都強調聲音的顆粒性,強調高抬指的連奏。這在基本功的訓練中,是極為必要的,有助於訓練手指的力度和獨立性。這是國內外鋼琴教學的主要區別。但許多教師片面強調高抬指的顆粒性,而忽視了歌唱性的觸鍵訓練,忽視了歌唱性這一鋼琴觸鍵技術、音色追求的最高準則和目標。由於鋼琴是最缺乏“歌唱性”的樂器,鋼琴家畢生都在追求“歌唱性”。教師及琴童應該從入門階段就重視聲音的質量,不再把鋼琴當成“打擊樂器”。

初學者在學習連奏時,應特別注意手腕的運用。古鋼琴由於機械結構所限,當時的觸鍵技術不需要使用重量彈奏法,有人甚至提出在手腕上方放一枚硬幣,在彈奏時不得掉下來。而現代鋼琴和現代音樂廳要求鋼琴達到足夠的音量以滿足聽眾的聽覺需要,在協奏曲中,更需要能與大型樂隊抗衡,現代鋼琴的演奏已經離不開對重量彈奏法的運用。遺憾的是,在許多業餘教學,甚至專業院校中,古老的觸鍵技術仍廣泛而普遍存在,許多教師限制學生的手腕運用,僵硬的手腕嚴重束縛了孩子在鋼琴技術上的發展,使其在音色、力度、速度上都未能達到應有的要求。

鋼琴演奏情緒的關鍵——演奏三奏法,瞭解一下~

鋼琴技術的核心即手腕技術,時刻注意手腕的運用必將減少不必要的障礙,在彈奏“4、5”指時,尤其應該注意手腕的運用,把重量傳至指尖。由於“4、5”指的獨立性及力量都較弱,那麼,在運用這兩個手指彈奏時,應適當抬高手腕,使其處於較高的位置,這有助於更好地把手臂重量傳遞至指尖。也就是說,“4、5”指更多地是運用手臂重量彈奏,這樣,你就不再覺得“4,5”指軟弱無力了。手指好比“前線”,離不開手臂這個“大後方”的支持,如果我們嘗試著把手放在桌面上並把平置的手腕不斷抬高,這時就會感覺到手指的壓力逐漸增加。

在連奏中,同音重複經常被彈得極不連貫,破壞了音樂的歌唱性。正確的彈法是:同音重複的第一個音即將結束時提起手腕,在手指即將離開鍵面,而止音器未完全止住琴絃振動時,馬上彈下下一個音,使兩個音之間非常連貫且沒有空隙(琴鍵鬆開至80%時,止音器尚未止住琴絃的振動,但手指可以進行二次擊鍵,不必等琴鍵完全回到原位再擊弦)。

鋼琴奏法乃演奏鋼琴最前哨的核心,它體現在指尖與琴鍵接觸瞬間的狀態變化,與音樂風格有著密切的聯繫。鋼琴初學者應紮紮實實掌握每種奏法的觸鍵技術,明確區分鋼琴作品中每種奏法的特點並準確彈奏。無論連奏、非連奏、跳奏,追求音樂的“美”才是獲得良好鋼琴音響的最重要之奧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