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故鄉巢湖(三)——桂花酥糖

家鄉的美味中,讓人念念不忘的還有那甜而不膩、糯而不粘、入口易化、老少咸宜的柘皋特產——桂花酥糖。


舌尖上的故鄉巢湖(三)——桂花酥糖



桂花酥糖,老家人又稱之為“董糖”,—個比紙菸盒略長且窄卻又厚實許多的長方體,所用的外包裝就是普通的白紙,相當於現在的A4紙。正面的中間,縱向印著醒目的“桂花酥糖”四個紅色粗體字,上端兩角分別標有“柘皋”“特產”字樣。兒時對於柘皋的最初印象,應該就是源自它吧!


舌尖上的故鄉巢湖(三)——桂花酥糖



拆開其背面用漿糊封著的口,小心翼翼地展開,發現裡面還有一層白紙的包裝,再輕輕地掀開,映入眼簾的便是細膩綿軟、香甜爽口的桂花酥糖了。稱之為“糖”,其外形卻跟我們想象中的糖大相徑庭,它應該是麵粉和糖經過精加工的產物,細細碎碎的乳白色粉末中間襯托著一圈一圈的薄如紙片又形似大大卷的甜點,輕拈起一段,仰起脖,貪婪地連手指一起放入口中,哇!彷彿一下子喚醒味蕾的感覺:香、甜、糯、軟……入口即化、肆意瀰漫、唇齒留香……

它是老年人的最愛,也是我兒時的美食。老家人喜歡用它當喝茶的甜點,也是款待來客和饋贈親友的最佳禮品。尤其是過年的時候,父親會一次性買上幾十包,裡屋桌子上一摞整齊地碼放著。大年初一的早上,來拜年的小夥伴們,我和姐姐就搭上一些水果糖,一人一包地豪爽地發著,發剩下的,大多留著給父親正月裡閒時喝茶吃。父親平日不大喜歡吃早飯,習慣喝茶。早晨起床,捅開煤爐,燒滾一壺水,沏上一杯茶,再拆開一包酥糖,擺在堂屋的大桌上,坐下來慢慢地品嚐。遇到來串門的街坊鄰居,索性再多拆兩包,端上炒花生和瓜子,再倒上一碟花生糖和芝麻糖,於是乎,一邊喝著茶一邊閒呱,一幫老少爺們,山南海北,前朝後漢地就聊開了話題。

偶爾煤爐滅了,沒有早飯吃,不中不晌的時候,我和姐姐也會拆一包酥糖來“墊”肚子,安撫一下飢腸轆轆的胃。用個小勺子或者尖起纖纖玉指,優雅地吃。甜而不膩,營養美味,既能解饞又可充飢。

塗鴉這段文字時,那情那景,猶在眼前,卻又久遠的恍如隔世。


舌尖上的故鄉巢湖(三)——桂花酥糖



多少年了?都沒有見過桂花酥糖的影子,超市裡賣的所謂“酥糖”,雖然種類齊全,名目繁多,但無論是外形還是口感,都和我記憶中的相去甚遠。


舌尖上的故鄉巢湖(三)——桂花酥糖



記的沒錯的話,最後一次品嚐它,應該還是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有一次春節回家,父親買了好幾包酥糖讓我們帶回來,似乎從那之後就再也沒有嘗過這兒時的美味,這樣算起來,至少也有二十多年了。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