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鳳凰丹穴”與“丹鳳朝陽”就是鎮江“丹陽”

良渚古城的申遺,將使華夏文明的起源時代,被全球學術界公認為從中原殷墟的3500年前,重新定位為江南良渚的5300年前。如果華夏文明體系中最早的國都為良渚,那麼,華夏民族最早的帝王、最早的宗族、最早的宗教和最早的國學,就一定會順理成章地是從江南起源的。本案的考證與論述,就是為了證明和說明這一點。而“丹陽”在良渚文化圈的座標與位置,至少在典籍、文物與遺址的映照中,是最為亮眼的。

據西南多地的文獻記載,尤其是《湖南省會同縣畲族史詩》中吟唱的“波索岡(白龍岡)上居盤古,狗皮縣界(犬戎國裡)有城煌;伏羲打坐鎮江廟(北固亭),神農守踞蓮花塘(蓮花洞)。這就是說,鎮江的北固山有盤古墓,南山蓮花洞有鎮江人。從盤古,到伏羲,再到神農,都是從鎮江起源的。為“鳳凰丹穴”與“丹鳳朝陽”的“丹陽”最早在鎮江的緣起,提供了最有益的據證。

由於多地對“最早丹陽”和“最正宗丹陽”的爭執,把丹陽的隱士性格,弄得越來孤僻、越來越強烈,由於各地的偏執者都不能拿出“屁股決定腦袋”以外的證據,“丹陽學”的研究基本處於停滯的狀態。今天,本案脫離出“丹陽是4000年前的‘楚之先’”的唯一命題,還原到更早的5000年前的“丹鳳朝陽”的原教旨,從“認識論”上拔掉瓶塞,再以“王耿勘史系統論”中“十維證據考證法”的“方法論”,來解決學界千百年來沿襲不變的“二維證據勘證法”無法認證的專業難題,終於找到了堪為標榜的路徑。

本案根據目前可資、可憑和可據的典籍、史乘、方誌、譜牒、遺址、文物、風物、物產、地名和傳說等“十大要素”的“十維證據勘證法”的史實系統和證史體系的解析與疏述,和對上古時期的方國、部落、氏族、家族和世家的始祖、封土、圖騰、地望、地名、風物、方位、血統、族名、功過、世系和遷徙等項指數的統計與勘論,終於以無可辯駁的語境與實證,完成了對“最早丹陽”和“最正宗丹陽”在良渚文化圈源頭的認證。

在確立了“最早丹陽”和“最正宗丹陽”就是蘇浙皖邊區的鎮江丹陽後,在鎮江丹陽等良渚文化輻射區創建“世界華人尋根公園”的專業論述,就是一項順理成章且迫在眉睫的大事。在面臨課題開題的思考時,我們認為丹陽的鳳凰山和鎮江的南山與北固山等地都是無可替代的絕佳備考地。如果我們不能在良渚申遺的節奏中,抓住時機用立體與流動的課題靶像,完成對華夏百姓始祖和文明起源時代的還原與追述,就將痛失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與使命。

1、鳳凰之“丹”穴與丹鳳之朝“陽”,就是“丹陽”

《周易說卦傳》言:“帝出乎震”。唐李鼎柞《周易集解》引崔憬雲:“帝者,天之王”。帝出乎震,就是指帝王在東方登極升殿。《山海經》“鳳凰產于丹穴”,故“丹穴之陽”既為丹陽地名的由來。丹,紅色。2013年8月22日的《丹陽日報》說:丹陽古稱曲阿,取“丹鳳朝陽”之意而得名。《山海經·南次三經》中記載“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凰”。本案考,丹穴山既今丹陽鳳凰山。

震,在易經裡為震卦,方位為東。《易·震》曰:“象曰:‘洊雷,震”。洊,重複。謂連續打雷,乃為威震。《詩·小雅·十月之交》:“燁燁震電”。震,特指雷。《春秋》。孔穎達疏:“何休雲:震,雷也。電,霆也”。雷、霆,太湖隕石的爆炸聲,與揚子鱷的吼聲。《淮南子·天文訓》說:太陽“至於曲阿,是謂旦明”。曲阿就是鎮江的丹陽。震位(指東宮,即“太子之宮”);震宮(太子所住的宮殿);震業(帝王的事業);震儲(皇儲,太子) 。《易·說卦》講:“震,東方也”。東方,從江蘇到福建的東海沿岸。

《山海經·大荒西經》曰:“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按:“所謂五采鳥,皆鳳凰屬之鳥”等,講了鳳凰的學科分類。《說文》言:“鳳,神鳥也”。《瑞應圖》道:“鳳凰,仁鳥也”。《詩》訓:“鳳凰靈鳥”。《史記》中記載“鳳凰來翔,天下明德”等,講了鳳凰的神聖情操。《大荒西經》講:“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證類本草》雲:“諸(稽)天國食鳳卵,如此土人食雞卵也”等,講了鳳凰的生存屬性。

看來,“天國食鳳卵”和“土人食雞卵”所食之卵並無不同。這些鳳凰或鳳鳥,雖然靈魂是天上的聖物,而肉體卻是今江南古諸稽國土人飼養的雞鴨鵝等禽鳥之類。而這個“諸(稽)天國”既“江南古諸稽國”,就是所說的《山海經》“鳳凰產于丹穴”。而今江蘇鎮江下轄的縣級市“丹陽”,既為在《山海經》中多處有證言的“丹穴”,也就是本文所述的“丹穴之陽”。那麼,這個史前的震旦國具體發源於當今中國的什麼地方呢?

丹,指南方。古代五行說以五色配五方,南方屬火,火色丹,故稱。《雲笈七籤》卷六三:“丹者,南方之異名”,可參見“丹冥”、“丹野”。《樓炭經》說:“蔥河(嶺)以東名震旦。以日初出。耀於東隅。故得名也”。《大雅》講“昊天曰旦”。震旦(Cathay),是西域一帶稱呼中國(Cna Sthna)的名稱。這就是說:南方的史前文明古國震旦國起源的地方就是震旦。那麼,這個史前的震旦國具體發源於當今中國的什麼地方呢?

丹的書法、沿革與出處

2、震湖即太湖,良渚和丹陽,都在環太湖域

震,震旦、震澤、雷澤、震湖,震湖即太湖 。 《雲笈七籤》卷三引《靈寶略紀》:孔子“…良久乃言曰:‘丘聞童謠雲:吳王出遊觀震湖,龍威丈人(東)山隱居,北上包(羲)山入靈墟,乃入洞庭竊《禹書》’”。看,孔子在這裡說了:伏羲、黃帝、群仙、大禹和吳王都是太湖的居民。震,衝擊,震動。太湖成因於隕石撞擊說,由已故地質學家彭志忠於1970年代提出。1993年,南大教授王爾康等在太湖厥山島發現震裂錐,並於2001年公佈了太湖可能是衝擊壓力卸載的產物。丹陽地區的“鎮江”與太湖互通,乃震湖之鄰,實名則應為“震江”也。

2003年7月,蘇州地震局沈自勵在《地球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發現並確證太湖諸島火山口(衝擊坑)的存在。2009年12月第15卷第4期《高校地質學報》王鶴年丶謝志軍丶錢漢東等教授發表了《太湖衝擊坑濺射物的發現及其意義》,確定石湖石棍為隕石,太湖為隕石衝擊坑。蘇州市地學會專家及王來金丶王家超提供了重要幫助。

《風俗通》說:自“伏羲之後。帝(皆)出於震,以主東方,子孫因氏也” 。震即震澤,太湖也。良渚和丹陽就在環太湖的核心。《山海經.大荒南經》寫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於甘淵”。這裡的“東南海”和“羲和”都在良渚和丹陽為首府的長江下游的華夏東南。羲和是包羲氏既伏羲家族的後裔,伏羲族也是有史可查、有譜可依、有遺址和文物可證、世界上最早的帝王一族。

《潛夫論》雲:“大人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其相日角,世號太皞”。《世本/帝系篇》說:“伏羲樂曰《扶來》”。注:“扶來,一作扶犁,也即鳳來”。故,此“扶來”實即“鳧鶆”。伏羲既鳧徯,鳧,野鴨。徯,馴養者。伏羲或鳧徯,太湖野鴨馴化者。《辭海》注:“鶆,即鶆鳩。名見《爾雅〈釋鳥〉》:鷹的一種”。鷹通鳳,亦既太昊伏羲族的圖騰,《左傳·昭公十七年》:“郯子曰:我高祖少暤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

《山海經〈中山經〉》曰:“…有鳥焉,其狀如雄雞而人面,名曰鳧徯,其鳴自叫也,見則有兵”。此“鳧徯”即“鳧鸃”,“鳧徯”為本字,與“伏羲”為同音通假字。其“徯”字即“雞(雞)”的異體字,指以飼養雞鴨鵝鳥為生的專業土人。是此,可知“鳳、鷹、鶆、犁、鳥”等五字,和“羲、鸃、奚、徯、雞”等五字均同義,都是“雞”或“鳳”,都是太昊伏羲族的圖騰的出處。

關於太昊伏羲族,曾有《簡易道德經》介紹說:“世物,唯日光明,世人,唯羲磊落。齊奉(伏)羲如天上之日,始之號(太)昊”。以太昊伏羲氏為代表的炎帝神農體系,曾被是華夏傳說時代的歷史人物,距離現在大約在7000年至5000年以前,活躍於新石器的中期。以良渚為代表的環太湖流域與長江流域,就有大量的迄今7000年至迄今5000年的史前部落與城邦聯盟的遺址出土,可以證明他們的存在是真實的。

3、史前華夏的“真丹”和“震旦”也出自“丹陽”

真丹,是古印度對我國的稱謂,與振旦、震旦、神旦同為Cnisthna的譯音。《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元嘉五年,國王月愛遣使奉表曰:‘聖賢承業,如日月天,於彼真丹,最為殊勝’”。這個古印度帝王口中的真丹既震旦,就是《山海經》“丹穴”既“丹陽”的出處,在5000年前的那個時期,正是良渚文化圈文明活動方興未艾的爆發時期。

《山海經·南山經》:“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看來,氏族圖騰出於“鳳凰產于丹穴”和“丹鳳朝陽”的“丹”、“陽”之國,5000多年前就是一個執著於“德義禮仁信”的文明城邦。

歷史上的丹陽曾有曲阿、雲陽、鳳美、潤州、丹徒、宛陵、谷陽、丹楊縣、丹陽郡、朱方國、會稽府、揚州府等同域地名。長江下游的太湖、巢湖、笤溪、梅溪、橫山、茅山、塗山、鐘山、霍山、黃山、九華山和會稽山等史前著名的文明座標和人文地標,均長期穩定地在其域內。

丹陽地區是華夏民族史前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她在典藉、方誌、神話、傳說和族譜中曾名“震、震澤、真丹、震旦、神旦、神州、申州、神戎、補隧、天虞、有虞、餘暨、祝餘、諸稽、句容、句丹、句吳、姑胥、姑蘇、區吳、具曲、荊楚、荊楊、荊吳、吳越、丹穴、丹陽、雲陽、陽城、陽州、昜谷、楊州與揚州”等。

2014年5月4日的《丹陽新聞網》說:丹陽為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建置始於戰國。新石器時代,曲阿境內就有人類活動。有古文化遺址多處,並從中發掘大量歷史文物,其中有6000多年馬家浜文化的腰沿釜、5000多年良渚文化的黑陶弧腹罐、5000多年新石器晚期的黑陶寬把蓋杯、4000多年湖熟文化的陶鬲、近3000年前的西周青銅鳳紋尊等。故有“江南文物之邦”的美稱。

4、“真丹”和“震旦”既“丹陽”的境域

建元二年(前141年),漢武帝更秦鄣郡為丹陽郡,郡以境內丹陽縣而名,治宛陵(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區),轄今安徽宣城市、池州市、銅陵市、蕪湖市、馬鞍山市、黃山市;江蘇南京市、鎮江市、常州市、無錫市;浙江杭州市、紹興市、湖州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區。華夏第一城的良渚和天下第一州的揚州,都曾在她的域內。

丹陽鳳凰山遺址中第八層出土了腰沿釜、鴨足鼎、雞冠耳盆、素面鬲等300多件屬於馬家浜晚期和良渚新石器晚期的文物,距今已有5000至6000多年的歷史。這應是江蘇鎮江、安徽當塗、湖北秭歸、湖北枝江、河南淅川、湖北南漳和韓國忠清北道等七處“丹陽郡”或“丹陽縣” 中,最早有人類文明活動的物證,也是丹陽地區與良渚地區文明同源的出處。“東方”和“東南”的“震旦”,就是“天上的隕石,震出了地在丹陽的太湖”的史前釋意。

丹徒建縣前的隸屬,據現存最早的宋、元鎮江志考諸傳記,春秋時屬吳,名朱方。吳亡屬越,越亡屬楚,更名谷陽。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潤州改稱丹陽郡;同年,曲阿縣改稱丹陽縣。到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丹陽郡仍改稱潤州。但丹陽縣名未改。至此,丹陽就基本定格在今天的格局。而上述

安徽當塗、湖北秭歸、湖北枝江、河南淅川、湖北南漳和韓國忠清北道等六處“丹陽郡”或“丹陽縣”,無一有“東方”和“東南”的“震旦”同期的考古學基礎與文史學證據。

據《丹徒縣誌/建置篇》第一章 行政建置載:曲阿建置始於戰國時期,初為雲陽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天下,實行郡縣制,改雲陽邑置雲陽縣。不久又更名為曲阿縣。新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曲阿縣為鳳美縣。直到唐代貞觀元年(627年),小丹陽縣才被撤縣併入當塗縣正名為丹陽鎮,並不再改新名。

丹陽一名雲陽,雲陽一名谷陽。《詩·陳風·東門之枌》:“‘谷’旦於差(選擇),南方之原”。又如:“谷”日(吉日;良辰);谷士(善士;佳士);穀旦(良晨)。穀,從谷從殼。禾,今嘉興市的簡稱。谷為禾,《說文》曰:禾,木也。木王而生,從木從省,象其穗。《韻會》竹溝曰“谷”。《前漢·律曆志》黃帝使伶倫取竹之解“谷”。《爾雅·釋天》“東風謂之‘谷’風”。

5、再論“丹陽”的“震旦九州”和“赤縣神州”

榮西是日本最大的寺廟清水寺等古建的策建人與監造人,曾多次赴臺州等地深造漢學與佛學。當時曾經有人嘲笑他:“汝有辯才,惜身貌矮醜”。榮西答說:“

虞舜王於赤縣,晏嬰相於齊國,未聞身長也”。他的這句詰辭,簡直讓對方再也無言以懟。

《古今通論》言:"崑崙東南方五千裡謂之神州,州中有和羹鄉方三千里,五嶽之域,帝王之宅,聖人所生也";《混元聖紀說》:"昔在神州,以神仙之道教化天下,上自三皇,次及五帝,修之皆得神仙"。那麼,赤縣和神州與丹陽是什麼關?神州與丹陽的地望到底在哪裡呢?

宋陸游《仁和縣重修先聖廟記》:“學校之設,方自兩赤縣始”。宋吳自牧《夢粱錄·兩赤縣市鎮》:“杭州有縣者九,獨錢塘、仁和附郭名曰赤縣”。《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等同神州。天虞最後一代的帝王舜族西遷前後,常州市、合肥市、重慶市、巴中市等地先後又有赤縣之名。

赤,即朱、丹、紅,大火為赤,《易·說卦》乾為大赤,《疏》取其盛陽之色也;赤色象徵喜慶、吉祥、溫暖、生命力。赤,古文烾,從炎、土。赤為南方色,南方神赤帝以火德王;縣本指天子所治之地,即王畿,又引申為廣義地方;赤縣即炎帝統領之地。

赤縣 ,指華夏、中國、中土。 在五行學術中,南方為火,其色赤。而“縣”在古代可通假於“懸”。所以赤縣就是南方懸在半空中的區域。相傳古代炎帝統轄的土地稱赤縣,黃帝統轄的土地稱神州,後來統一起來稱為"神州赤縣"或者"赤縣神州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按《洞玄靈寶諸天世界造化經》:“其黃曾天下,凡有九州,皆以小海環之,流通崑崙大海。我今教化之處,名曰赤縣小洲,中為九州,法彼大洲者也”;即天下共有九大洲,神州為九大洲中的一個洲,名為赤縣,赤縣又分為九個州。赤縣之九州即禹之序九州。赤縣神州名同九州中國出此也。

6、“震旦九州”和“赤縣神州”的“丹陽”之證

赤縣即炎帝統領之地。相傳古代炎帝統轄的土地稱赤縣,黃帝統轄的土地稱神州,後來統一起來稱為“神州赤縣”或者“赤縣神州”。《易·困卦》:“困於赤紱”。鄭注:“朱深曰赤”。赤帝,神話中的南方之神,代指炎帝、蚩尤等。丹陽和良渚,自古就是赤縣與神州的發源地,其證據和論述約略如下:

(1)宋吳自牧《夢粱錄·兩赤縣市鎮》:“杭州有縣者九,獨錢塘、仁和附郭名曰赤縣”。

(2)宋陸游《仁和縣重修先聖廟記》:“學校之設,方自兩赤縣始”。

(3)《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等同神州。此外,重慶市、常州市、合肥市、巴中市等,皆有赤縣。

(4)《古今通論》:“崑崙東南方五千裡謂之神州,州中有和羹鄉方三千里,五嶽之域,帝王之宅,聖人所生也”

(5)《混元聖紀》:“昔在神州,以神仙之道教化天下,上自三皇,次及五帝,修之皆得神仙”

(6)《太清金液神丹經》:“但古聖人以中國神州,以九州島配八卦,上當辰極,下正地心,故九州島在此耳”

(7)《史記·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

(8)《淮南子·墬形訓》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申土

(9)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鄒衍九州考》:“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者”。

(10)《史記卷二十七·天官書第五》中國於四海內則在(華夏)東南。

(11)《論衡·談天篇·第三十一》:鄒衍之書言天下有九州,《禹貢》之上所謂九州也;《禹貢》九州,所謂一州也,若《禹貢》以上者九焉。《禹貢》九州,方今天下九州也,在東南隅,名曰赤縣神州。

今天,本案脫離出“丹陽是4000年前的‘楚之先’”的唯一命題,還原到更早的5000年前的原教旨,而上述安徽當塗、湖北秭歸、湖北枝江、河南淅川、湖北南漳和韓國忠清北道等六處“丹陽郡”或“丹陽縣”,無一有“東方”和“東南”的“震旦”,和“鳳凰丹穴”與“丹鳳朝陽”就是“丹陽”同期的考古學基礎與文史學證據。因此,唯有江蘇鎮江的丹陽有此雙證可立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