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實戰篇:如何做好產品成本核算審計工作(實用乾貨)

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嶺南工廠管理聯盟會的本期內容。我們專注於分享傳播工廠管理改善理念,歡迎大家加入嶺南工廠管理聯盟會,一起學工廠管理,勤思考,讓工廠管理改善行動起來!

要做好產品成本的審計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成本管理實戰篇:如何做好產品成本核算審計工作(實用乾貨)


首先,要建立健全產品成本內部控制體系

產品成本的內部控制體系,主要包括產品成本管理體系和產品成本核算體系。產品成本管理體系主要包括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考核,成本分析以及歸口分級管理等各項工作。產品成本核算體系主要包括成本核算及規程、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等工作。產品成本內部審計主要通過對企業成本計劃、預算以及對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成本計算對象的確定等,瞭解和掌握企業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的強弱處,以確定成本審計工作的重點。對於企業成本審計強點之處可採取抽查方式進行測試,而對於弱點之處應作為審計重點採用普查方式進行測試。

其次,要建立健全定額和原始記錄制度

定額是企業生產過程中,耗用的各種材料、物資、工時、開支費用應遵循的標準。它是控制各項耗費、進行成本核算和分析的重要條件。只有建立健全各種消耗定額,才能據以審計各項耗費是否存在浪費,才能據以控制各項費用。原始記錄是直接反映生產經營活動的原始資料,是進行費用成本核算和分析考核消耗定額執行情況的依據。企業對於材料、動力、工時的消費和費用的開支、廢品的產生,以及半成品、在產品的內部轉移,產成品入庫等都要有詳實的原始記錄。為此,企業財務部門要會同有關職能部門和生產車間分工協作,建立健全原始記錄管理制度,以便為費用、成本核算提供真實完整的原始依據。企業只有建立健全定額和原始記錄制度,才能為成本核算的內部審計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成本管理實戰篇:如何做好產品成本核算審計工作(實用乾貨)

第三,要對產品成本計算程序進行檢查

由於產品的生產類型多種多樣,有的生產步驟比較複雜,因而按不同的成本計算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的程序也比較複雜,如果審計人員對全部產品的計算過程進行詳細審查,必將耗時費力,客觀上也不允許。因此審計人員對產品成本計算程序進行審查時,主要應審查各種費用界限的劃分,即主要審查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界限的劃分;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界限的劃分,各受益期費用界限的劃分;各種產品費用界限的劃分;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費用界限的劃分。在審查各種費用界限的劃分時,主要審計是否有少計、亂擠產品成本的現象;是否有利用攤提方法人為調節產品成本的現象;是否有虛假計算在產品成本,人為調節完工產品成本的現象。

第四,對產品成本核算過程中容易發生的錯誤和弊端進行經常性檢查

在實際工作中,產品成本核算過程中容易發生的錯誤和弊端主要有:

1.以領代耗,多餘材料不及時辦理退庫或假退料手續,造成產品成本虛增和材料浪費。

2.原材料計價標準不準確,價值構成不真實,計價方法不一致。有人為調節材料成本計算結果的現象,導致前後各期產品成本耗用的原材料費用不一致, 同時也存在對材料成本差異計算不正確的現象,從而影響著產品材料成本的正確性。

3.產品共同耗用的材料分配標準不合理,不能正確按受益原則進行分析,從而影響產品成本的正確性。

4.人工費用的分配不合理,存在著工時記錄不準確,少計、亂計成本的現象。

5.跨期費用的攤銷,不按受益程度分攤,存在著受益程度大的產品分攤跨期費用少等不合理現象。

6.產品成本計算的方法,適用不得當,不按照生產特7.存在虛報或隱匿非正常情況造成的料、工、費的消耗。造成少計或多計的現象。

對於這些經常容易出現的錯誤和弊端,審計人員應經常更深入檢查和有目的地抽查,發現錯誤和弊端及時進行糾正,否則,就會使審計工作陷入被動局面。

產品成本內部審計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加強產品成本內部的審計,才能保證產品成本歸屬的費用合法、合理,才能保證產品成本資料真實可靠。

成本內部審計是指由內部審計機構或人員對本部門、本單位產品成本的管理活動所進行的審計。

具體而言,成本內部審計,就是審查企業生產過程的投入產出比例是否最優,對於存在風險、漏洞以及有改進空間的環節提出建設性的建議。說到這裡,我們不難想到,成本內部審計就是以提高成本效益、改善成本控制效果為最終目的,正是內部審計職能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體現。

成本管理實戰篇:如何做好產品成本核算審計工作(實用乾貨)

審計人員該從哪些方面開展成本審計工作呢?小編主要總結了三方面的內容和大家一同分享。

審查成本管理制度

1.審查企業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成本控制的責任制度,在成本費用發生點是否設有監督、制約和信息反饋機制;

2.審查生產物資的採購、運輸、驗收、存儲、領料、盤點等環節的管理是否高效,各崗位的責任體系是否完善;

3.檢查各項審批流程、授權制度的合理性和嚴密性;

4.關注財務部門與生產部門就成本的核算工作是否存在滯後、不同步的問題。

審查成本核算的基礎資料

1.計劃成本資料:計劃成本是計劃期產品成本應達到的標準,是企業在生產成本方面的努力目標。計劃成本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影響著企業成本控制和考核的效果,如果計劃成本過度偏離實際成本,則很可能存在人為調節利潤的舞弊現象。審計人員應當協助和監督財務人員完成計劃成本的制定,可以結合本企業的歷史成本數據、同行業數據以及當前市場的經濟、技術條件作為參考。

2.定額資料:定額數據是進行成本核算所依據的關鍵指標,也是判斷生產過程是否存在浪費的重要標準。審計人員應當審查材料消耗、人工工時、機器工時等定額資料的完整性和科學性,確保成本計算結果的準確性。

3.原始記錄:原始記錄是成本分配的依據,尤其對於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而言,是一項重要資料。以直接人工成本為例,審計人員可以採用核對法,抽取某直接人工費用分配表,檢查其是否與對應生產車間記錄的人工工時原始資料相符,檢查是否存在虛報工時的現象。

4.生產通知單:主要抽查各批次生產的產品品種、數量是否與生產通知單相符,並與成本計算單核對一致。

成本管理實戰篇:如何做好產品成本核算審計工作(實用乾貨)

審查成本核算的正確性

1.成本核算方法是否準確科學:成本核算方法的選擇是企業核算產品成本的工具,方法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成本的準確性。審計人員應當根據產品的生產組織形式、生產工藝特點並結合管理要求,判斷成本核算方法是否合理。

2.是否遵循實際成本計價原則,防止以計劃成本、定額成本作為最終成本而影響成本的真實性。

3.是否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將成本計入正確的會計期間。

4.檢查成本分配表,從成本分配對象、分配標準、分配方法以及分配金額四方面審查成本分配是否真實、準確。

除此之外,審計人員還應遵循重要性原則,對主要產品、虧損產品、成本較高產品、成本升降幅度較大的產品進行重點審查,深入到某種產品的產量、質量以及原材料消耗的變動情況、設備利用率、產品合格率等具體方面,查明原因並提出改進建議。

開展成本內部審計工作,必然會給企業增加人力、財力的消耗,但是在當前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成本對於企業發展的制約作用不容忽視,成本控制對於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成為一項重點工作。因此,企業的管理層應當重視成本內部審計工作,領導各部門積極配合內部審計人員,做好生產、財務和內審部門間的協調工作,從而加強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成本管理實戰篇:如何做好產品成本核算審計工作(實用乾貨)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有什麼看法?或者有什麼工作心得?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聊聊。另外,如果覺得此文讓你小有收穫,可以搜索微信公眾號“嶺南工廠管理聯盟會”與我們進行互動學習。

免責聲明:本文根據網絡信息整理,向原作者致敬!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推送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