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觀察丨大象不會席地而坐:“重振國壽”不是拍腦門想出來的

大象不會席地而坐。

因市場份額的下滑、市場化改革的艱難與中國壽險市場競爭的激烈,主要競爭對手們先後完成轉型初始階段的“咄咄逼人”,近年之國壽備受關注。

尤其是2018年,淨利腰斬令不少人暗窺之。3月27日,國壽2018年報出爐,淨利114億元,下滑65%的現實還是透著幾許不安。

《今日保》粗略回顧,上一次出現如此大規模的利潤下滑還是2008年。那一年利潤亦下滑64%,淨利101億元。

淨利潤之外,我們是否還有觀察大象國壽的其他角度?2019年,國壽核心領導班子更替後的“重振國壽”起始年,高調開門紅、競奪大中心城市、市場化改革的堅決表態中,又預示了什麼?國壽2018年報發佈會是否有答案?

01

營收大模樣:

穩住老大地位,市場份額重回20%

2018年,國壽實現保費收入 5358億元,同比增長4.7%;市場份額20.4%,較2017 年底提升0.7個百分點,市場領先地位穩固。

總資產、投資資產規模分別達 3.25 萬億元、3.11 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3%、12.7%。

從2017年的19.7%到2018年的20.4%,國壽市場份額重回20%。經歷過2018年初的急速下滑,20%份額與市場第一對國壽而言,蘊意不言而喻。

如果說強勢守住市場第一是之2018年最大的業績,那麼砍掉數百億元躉繳後的保費結構改善,乃國壽的第二個業績。

2018年,國壽躉交保費為114億元,同比下降 82%,佔長險首年保費比重由 2017年的36%下降至9.8%。其中,國壽大幅壓縮來自銀保渠道的躉交保費,由2017年的598億元,下滑至86億元。

結果,續期拉動效應進一步顯現。

2018年,國壽首年期交保費佔長險首年保費比重較2017年提升26個百分點,達到為90%;續期保費達 3647億元, 同比增長27%,佔總保費的比重為68%,較2017年提升12個百分點。

續期保費的上升,在之2019年的開門紅業績中也有所顯現。

2019年1月,中國人壽原保費收入1578億元,同比增長24.5%,成壽險巨頭“開門紅”中唯一實現兩位數增長者,市場份額升至22.6個百分點。

300多億的增量,一舉拉開了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江湖地位無憂。

02

江山捍衛者:

177萬銷售人力與大個險體系構建

國壽2018個險渠道總保費達4083億元,同比增長15.4%,首年期交保費為792億元,在其長險首年業務中的佔比達99.7%。

其中,五年期及以上和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期交保費的比重分別為61.7%和46.4%。

續期保費達3169億元,同比增長25%,續期拉動作用效果明顯。

發展大個險銷售隊伍,構建大個險發展佈局,幾乎是所有壽險巨頭的共同選擇。代理人團隊也將是傳統保險公司相當長時間內的主流保費貢獻渠道,或許可以加上“唯一”。

反觀國壽177萬人的營銷軍團,方才是大象真正的底蘊,是之守住江山的最大利器。

期間的主力人群乃144萬人個險隊伍。2018年,國壽個險貢獻了4083億元的保費,佔其總保費76%,同比提升7個百分點。

這一年,國壽總保費增速4.7%。

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國壽個險人力出現負增長8.8%。

2017年,中國人壽銷售總人力為202.5萬人。其中,個險隊伍158萬人,銀保33.9萬人,團險10.4萬人。

關於這隻隊伍的未來,國壽股份總裁蘇恆軒在今天的2018年業績發佈會上,透露四大重構方向,終極目標是構建大個險體系。

①推進銷售隊伍管理模式的轉型,把銷售轉型作為公司轉型的首要任務。

②將培訓工作與銷售隊伍的育、留、晉升深化整合,優化銷售隊伍體系,提升隊伍的產能和能力。

③加快構建兩支新隊伍的強勢發展,打造一支高起點、高素質、高績效的三高團隊。

④進一步整合個險、銀保、團險各渠道銷售隊伍的優勢,建立大個險的銷售體系。

03

四組數據:

創新驅動總戰略下的科技短板補充

趨勢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來的時候未發覺,發覺之時已被時代碾壓。

相對主要競爭對手,國壽另一被詬病所在是之在科技領域的“溫吞”,這也是大多數傳統保險公司的集體憂慮。

面對包括金融企業、甚至科技企業在內的諸多潛在競爭者,傳統保險企業必須思考“護城河”在哪裡?從現實看,國壽170萬的隊伍、數十年的品牌形象、遍佈全國的機構佈局、5億客戶……皆是優勢。

展望未來,如何依託科技賦能,不斷延伸和拓展價值鏈,系統性的重塑壽險業商業模式,構建生態圈,建立新的競爭優勢,確保新技術衝擊下仍然保持競爭力和領先地位,是這一屆國壽班子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縱覽國壽2018年報,《今日保》捋出與之科技戰略有關的四組數據,一定程度上描繪了國壽近年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總戰略之成色。

第一組數據:全面互聯戰略下,2018年國壽新增鋪設互聯網線路1.57萬條,配備智能設備6.6萬套,建成2萬多個適應多場景、智能化、整體無線互聯的數字化服務網點和

3475個實時互動的服務指揮調度中心,物理網點數字化率超過80%,實現服務場所WIFI全覆蓋,及信息服務全面雲化,覆蓋國壽5億多客戶、170多萬銷售人員和10餘萬員工。

第二組數據:數字化戰略方面,國壽建立線上職場3.8萬個、線上團隊9.4萬個,並推出全流程無紙化增員、職場線上運作等數字化隊伍管理工具,應用至百萬銷售團隊。此外,通過平臺連接合作夥伴共同構築數字生態,聚合各類服務3000餘個。

第三組數據:智能服務方面,其建成大數據、實時計算、智能語音、人臉識別、深度學習五大人工智能平臺,將智能技術融入各個經營環節。其中,在13個重點城市“上崗”智能機器人,實現櫃面自動問答與智能引導。

第四組數據:e化服務方面,國壽2018年無紙化投保應用率達90%,核保自動通過率同比提升10個百分點;

理賠全流程自動化通過率同比提升20個百分點,申請支付時效同比提速46%。

事實上,2019年2月的國壽開放日上,國壽新班子即表達了“強化科技,強化創新驅動”的戰略願景,將加大移動互聯、數字化、智能化,三大科創領域的投入,以科技來賦能銷售,賦能銷售,賦能管理,實現公司、客戶與隊伍三者之間的緊密互動,形成線上線下一體的國壽特色業務新模式。

04

重振國壽下的新精氣神:2019七大目標

“業務和效益我們是雙重視,沒有業務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中國人壽走不到今天。但是如果沒有好的效益,我們國壽沒有明天”

今天的國壽業績發佈會上,國壽集團董事長王濱介紹了“重振國壽”戰略的誕生背景:

“重振國壽”並不是拍腦門憑空想出來的,是根據中國人壽的實際情況,業務發展現狀、人員結構情況,及下一步保險行業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深度調研,反覆論證,最後達成一致得出的結論。

集團新班子+股份新班子更替後,“重振國壽”成為市場熱詞,國壽日益變化。最突出的就是2019年開門紅,成為上市壽險巨頭增幅最高者。

靚麗的開門紅業績,再度引來市場關注與熱議,褒貶不一。

對此,蘇恆軒回答:

各家公司根據不同的策略會有不同的選擇,國壽的開門紅是精心策劃的戰略部署。2月份,國壽期限稍微短一點的規模性業務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增速有所放緩。

關於2019年的發展,蘇恆軒給出7個目標。

①提升發展質量,堅持效益業務上規模,規模業務提效益,保持新單穩定增長,首年期交快速增長,保障型業務快速增長,核心指標持續增長。優化資產配置,努力提升投資收益。

②下大力氣推進改革,構建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組織架構體系,建立市場化的分支機構分級分類管理體系,探索構建市場化考核、薪酬和用人機制,發揮市場的約束作用,構建以價值為核心的資源配置機制。

③持續增強銷售隊伍的硬實力。

④積極推進大中城市振興,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推動市場化改革,加大資源投入等措施,支持大中城市發展。同時,進一步鞏固公司縣域地區的先發優勢。

⑤加快科技國壽建設步伐,全面優化用戶體驗,建立直接面向一線和用戶的相應機制,強化數據與應用的整合,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

⑥著力提升服務質量,推進大服務體系的建設,提升客戶體驗,加大運營智能化、集約化力度,提升運營效率。

⑦強化風險防控,優化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健全綜合監督機制,不斷提升公司資產負債管理水平。

總體而言,坐擁中國最大壽險公司之名,5億用戶、3萬億總資產、5000億年度保費、170萬銷售隊伍、遍佈全國城鄉的服務網點,中國獨一無二的強大分銷和服務網絡,國壽依舊有著傳統時代無可匹敵的優勢。

這份喜憂參半的年報,仍有頗多看點,大象不會席地而坐,但考驗正在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