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歐洲為什麼沒有培育出互聯網巨頭?

如今全球互聯網上有兩個巨頭,一個是美國,另一個是中國。美國互聯網公司有臉書、谷歌、亞馬遜等等,中國也誕生了許多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如:騰訊、阿里、百度、滴滴等。據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排名前20的互聯網公司中,美國11家,中國9家。

日本、歐洲為什麼沒有培育出互聯網巨頭?

美國互聯網公司四強微軟、亞馬遜、谷歌、Facebook最新市值分別達到8500億美元、7800億美元、7000億美元和5000億美元,中國科技雙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市值4700億美元美元和4400億美元。以上市值最高的六大互聯網公司的總市值接近驚人的4萬億美元,相當於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日本、歐洲為什麼沒有培育出互聯網巨頭?

很多人對美國能夠生產這麼多互聯網公司並不感到驚訝。因為美國擁有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資本市場完善和發達的,並擁有許多世界著名大學。但是,為什麼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其技術創新能力不是很強,並沒有很多著名的世界一流大學,卻能夠誕生大量的世界級互聯網公司?

相反,擁有更強技術創新能力和更發達經濟體的歐洲和日本並沒有誕生出著名的互聯網公司。許多人對這種經濟現象感到困惑。

為什麼日本沒有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其原因在於,當互聯網技術在20世紀90年代流行時,日本並未對這一新興技術給予太多關注,而是開發了鋼鐵、電子化學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的發展。房地產行業泡沫破滅導致日本經濟衰退20年。與製造業相比,日本人認為互聯網是虛擬的,並不關心互聯網的發展。因此,對互聯網的看法並未逆轉,主要關注的是製造業等實體行業,而等到日本希望發展互聯網時則為時已晚。

日本、歐洲為什麼沒有培育出互聯網巨頭?

其次,海外互聯網巨頭的存在極大地擠壓了當地互聯網公司的生存空間。例如,日本的門戶網站主要是雅虎,搜索引擎是谷歌,在線購物與亞馬遜,社交聊天Facebook。在這些非本土公司在日本的影響下,當地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礙。而中國則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發展,並對外國互聯網公司有一定的限制。例如,谷歌退出中國市場是百度發展的一件大事。

日本、歐洲為什麼沒有培育出互聯網巨頭?

第三,日本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與他的社會結構有很大關係。目前,日本有1.27億人口。土地面積相當於中國雲南省的面積,佔全國一個東京人口的十分之一。這使得日本的實體業務非常發達和集中。由於其實體業務太發達,線下服務太完善了。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不需要使用網上購物作為一種相對複雜的購物方式,因此它也大大減少了電子商務、外賣、旅行和其他互聯網公司。由於電子商務沒有生存空間,因此自然不可能創建像阿里巴巴這樣的世界級互聯網巨頭。

日本、歐洲為什麼沒有培育出互聯網巨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