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服務外包產業創新發展要有新思路

王晓红:服务外包产业创新发展要有新思路

本世紀以來,我國承接以服務業為重點的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成為全球離岸服務外包第二大目的地。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成為新興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服務業開放和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服務外包產業正處於實現高質量發展、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並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機遇期。但也必須看到,世界各國爭相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全球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內外部諸多因素都對我國更好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帶來壓力和挑戰。對此,需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服務外包技術創新、服務模式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推動服務外包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和融合化發展,構建在岸與離岸互動、東中西部融合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新格局。

服務外包是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興服務業態,涵蓋信息技術外包、業務流程外包、知識流程外包三大領域,具有科技含量高、國際化程度高、增長空間大、產業帶動力強、吸納大學生就業空間廣闊、資源消耗低、環境友好性強等特點,成為近年來世界各國鼓勵發展的重要產業。

隨著全球數字經濟和服務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服務外包已經成為推動服務全球化與價值鏈攀升的重要動力,也是新興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要方式。其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加速服務要素全球流動,促進服務資源優化配置;加速全球價值鏈分解、重構與優化,促進全球產業生態體系形成;優化全球創新鏈佈局,推動創新全球化;推動後發國家產業升級等諸多方面。

當前,全球經濟復甦進程不斷加快、創新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數字經濟引領的全球新產業革命正在加速發展,為服務外包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和技術支撐。

產業總體態勢良好 規模和水平顯著提升

本世紀以來,我國承接以服務業為重點的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成為全球離岸服務外包第二大目的地,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一是服務外包規模集聚壯大,成為推動新興服務貿易增長的主要動力。服務外包產業保持高速增長,對服務貿易增長的貢獻度明顯提升,目前新興服務貿易通過服務外包方式出口的已佔70%。

二是服務外包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呈現向價值鏈高端躍升的態勢。信息技術外包、業務流程外包、知識流程外包三大業務領域發展更加均衡,知識流程外包成為主要增長引擎;服務外包企業承接的高端增值業務日益擴大,推動了產業向研發設計、數據分析和挖掘、整體解決方案、系統設計服務等高端業務領域發展。

三是服務外包企業實力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化水平顯著提高。服務外包企業數量較快增長,大中型企業實力明顯增強,民營企業成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同時,服務外包企業的標準化、國際化水平及技術創新能力、綜合服務能力明顯提升,逐步由成本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提供單一技術服務向提供綜合服務轉變,由承接單一項目向與發包方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轉變。

四是形成面向全球的多元化市場佈局。我國承接的服務外包業務的主要來源從美國、日本、歐盟和中國香港四大傳統市場已經拓展到東南亞、大洋洲、中東、拉美和非洲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一帶一路”建設拓展了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空間。

五是吸納高端人才就業能力增強,人才素質不斷提升。服務外包產業人才結構以大學生為主,並不斷向高端化發展。同時,服務外包培訓規模不斷擴大,並形成了以外包企業、培訓機構、職業學院為主體的人才培訓體系。

此外,從國內區位佈局上看,我國服務外包產業主要分佈在東部沿海城市,東部與中西部城市之間已經形成了明顯的分工關係和融合發展態勢。“一線接單,二三線交付”的產業鏈佈局已經形成,有力促進了中西部地區根據當地資源稟賦更好參與價值鏈分工,提升了中西部開放型經濟水平。

諸多短板形成挑戰 薄弱環節值得重視

但也要看到,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國際競爭力仍較薄弱。

我國服務外包企業以中小規模為主。目前中小企業佔服務外包企業總數的99%,且相關企業多數以國內業務為主,企業在國外設立交付中心、參與國際併購的數量較少,綜合效益、國際化程度都有待進一步提升;企業承接的外包業務主要位於價值鏈中低端,高端服務供給能力較弱,多數企業缺乏整體解決方案、系統服務和集成能力,在業務標準化程度方面也存在較大短板;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創新投入不足,難以享受國家重大招標項目政策和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這些都制約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

綜合成本上升導致企業負擔較重。近年來,服務外包企業的人力成本及融資、土地、資金、交通、通信、水電、稅收等要素成本全面快速上升。僅人力成本在服務外包企業總成本中就佔60%至70%。2010年以來,服務外包企業逐漸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向西安、武漢、成都等二三線城市轉移,但目前二三線城市的成本優勢也逐漸減弱。這些因素都將導致離岸外包向印度、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轉移。綜合成本上升使得許多外包企業負擔較重,雖然營業收入有所增長,但利潤呈下滑態勢,影響了企業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中高端人才供給嚴重不足。中高端人才缺口較大嚴重影響了企業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能力,尤其是影響了承接高端價值鏈業務的競爭力,這一問題長期未能得到很好解決,成為困擾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高精尖人才培養渠道狹窄、企業待遇不高對人才的吸引力較弱等,都是需要關注的重要因素。

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比較薄弱。目前全國服務外包平臺建設存在投入不足的問題,技術研發、信息服務、市場交易、大數據、雲計算等平臺建設不完善,導致難以實現資源共享;行業協會在國際市場中缺乏影響力,導致我國在國際市場推介服務外包企業、樹立服務外包品牌缺乏力度;行業標準制定不完善,服務外包企業的服務標準、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此外,知識產權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也是制約國際發包商繼續擴大在中國業務的原因之一。

應對新形勢 需要新思路

當前,我國服務外包產業正處於實現高質量發展、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並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機遇期。更好推動服務外包產業升級,要有新的思路。

第一,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推動服務外包價值鏈向高端躍升。以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引領的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將不斷引發產業變革,加速催生各種新業態和新模式,也推動了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為服務外包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提供了空間。對此,需抓住重點領域精準發力:要鼓勵外包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在技術研發、交付模式、業務流程、經營管理等方面積極創新;要加強服務外包園區的創新能力建設,發揮好園區的企業集聚功能和產業示範帶動作用;要強化服務外包標準體系建設,積極對接發達國家標準,同時在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重點領域制定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標準。

第二,以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為導向,構建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競爭有序的產業生態。注重發揮領軍企業在接包、品牌、創新、標準、網絡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帶動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打造中國服務外包整體品牌,逐步建立大型外包企業向中小外包企業分包的協作機制;借力外資企業發展的帶動,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吸引跨國公司的信息技術、研發設計、醫療健康、教育培訓、物流供應鏈管理、財務結算、專業諮詢等服務機構進入我國,提供高品質服務;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稅費和企業綜合成本。

第三,以專業化、國際化、高端化為目標,加快服務外包人才體系建設。注重發揮高等教育的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支持院校設置服務外包相關專業;建立創新創業創造和技能人才培養相結合的培訓機制,發揮服務外包企業、培訓基地、培訓學院的作用,形成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委託培訓、定製培訓、線上線下培訓等多樣化模式;不斷完善國際化高端人才的引進政策和激勵機制。

第四,以在岸促離岸,推動國際國內服務外包市場融合發展。國際金融危機後,國際市場大幅萎縮,一批外包企業把重點轉移到了在岸業務,增強了規模效益和實力,由此帶動了國際外包業務的發展。我國在岸市場規模巨大,為服務外包企業夯實基礎、做大做強提供了有利條件。應引導鼓勵外包企業服務國內市場,培育一批專業化、品牌化的優質服務供應商,為更好承接離岸外包奠定堅實基礎。

第五,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形成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雙向拓展的全球市場戰略佈局。目前,多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處於工業化和信息化初期階段,對於服務外包產生了大量需求。加快“一帶一路”沿線服務外包市場佈局,是我國拓展國際市場空間,進而推動中國技術、標準和品牌“走出去”的現實需要。應在繼續保持傳統發包市場主導地位的同時,穩步開拓“一帶一路”市場。(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 王曉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