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高校的研究生,我考上了

星標並回復

福利』☝

送你一套年輕人專屬資源包

985高校的研究生,我考上了

“不容易啊!”

2

2019.4

by: 懷左

985高校的研究生,我考上了

昨天是愚人節,也是週一,上午小瑋給我發了信息,說她被吉林大學錄取了,然後隨手給我發來了錄取名單。

985高校的研究生,我考上了

收到這個消息,我自己也大大地鬆了一口氣,為她開心,也希望她之後越來越好。從去年一直到前些天,因為考研的事情小瑋經常諮詢我和二胖,如何備考、如何準備英語、怎麼安排時間、怎麼聯繫導師……

尤其是過年剛出來成績的時候,因為英語成績不理想,她打電話和我們哭訴;後來英語過了但總分有點低,繼續哭訴;最後總分能去複試了,但排名不靠前,哭訴持續……

她考研的整個過程,我和二胖一直關注著,一方面這件事情對她很重要,另一方面,我和二胖也經歷過相同的心路歷程,想起來都覺得不容易。

所以今天寫這篇文章,我想說的不是什麼普通高校的學生逆襲成為985高校研究生的勵志故事,也不想邀請小瑋來分享什麼經驗教訓。

我只想說一說考研過程的不易,說一說在選擇的路口,我們的迷茫與掙扎。

第一,選擇不易,但需要堅定

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考研和找工作,這是大部分學生都會遇到的問題,不知道怎麼走好,也拿不準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很多時候過來人會給他們建議——挑自己喜歡的去做。但事實往往是一團漿糊,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同時也容易陷入迷茫,看不清未來,怕自己選擇的路,走不順。

這時候容易出現兩種情況:

  • 一種是從眾,看看身邊人做什麼,自己就跟著做什麼;

  • 另一種是消極逃避,不做什麼選擇,就等著畢業。

講道理,這都不是什麼好選擇。我現在回頭再想這個問題——為什麼很多人連自己想做什麼都不知道

現在也就忽然明白答案了:因為他們做過的嘗試很少,見的東西不夠,所以到了選擇的關口,就只能拍腦袋決定了

其實之前的時間,都是可以用來試錯的機會。所以如果你現在還年輕,才大一大二,就好好珍惜起來,多做一些嘗試。

接著回到考研和工作,其實從本質上來講,這是兩條路,路本身沒有對錯,走得如何,關鍵就靠走路的人了。

到了關口,必須得選擇,如果你選擇了一條路,那就把其他路先屏蔽掉,然後專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情。我見過很多選擇了考研但其他事情也都想兼顧的人,最後大多失敗了。

先不說什麼“經歷過了就值得”這樣安慰自己的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沒有盡全力,“我本可以”的遺憾感只能留給自己去回味。之後可以繼續考,但再考一年所付出的成本,也需要自己去承擔。

所以我現在的選擇觀是這樣的,八個字。

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選擇前可以猶猶豫豫,但一旦選擇了就腳踏實地,不要再猥瑣發育,直接硬鋼就可以了。

拼盡全力,哪怕自己最後失敗了,也不會後悔。因為很多時候,後悔比失敗的傷害更大,一不留神,就和你鬧一輩子。

第二,科學的方法論+持續的行動力

是我們做事的唯一捷徑

昨天我聽TED的一個演講時,收穫了很多靈感。

主講人介紹了一個學習方法,他說通過20個小時,我們就可以掌握一項新技能。初聽的話可能覺得他在吹牛,但如果仔細去琢磨,其實裡面是有很多道理的。

他的方法,分四步走:

  • 第一,將所學的技能分解,然後去抓那些可以幫助我們快速達成目標的技能;

  • 第二,學習一定的科學方法論,幫助我們自我糾錯;

  • 第三,排除其他事情的干擾;

  • 第四,至少練習20個小時。

簡單來講,就是先學習某項技能中最重要的技巧,大概可以做出個樣子之後,自己再逐漸精進。

所以這個分享的意思,不是說20個小時可以精通一項技能,而是初步掌握,然後自己在掌握科學方法論之後,在自學中完善自我。

很多時候我就是這樣做事情的,如果是健身的話,我會先了解健身知識,學習健身房器械的用法,掌握比較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然後再去慢慢實踐,一邊實踐,一邊按照理論繼續完善。

放在考研中也是一樣的,當年我考研的時候,第一週沒有直接開始學習,而是先蒐集網上比較不錯的考研帖,看別人複習英語的方法,瞭解別人背專業課的技巧,他們是什麼時候準備政治的,他們是如何備考英語作文的……

把比較不錯的經驗帖子看過一遍後,然後我給自己制定了考研計劃和考研方法:

  • 英語的基礎是單詞,重點在於閱讀和作文,前期閱讀,後期作文(寫過經驗貼,這裡就不寫了);

  • 需要背誦的文學專業課書籍有20本,所以先理框架,然後再依照框架去填充知識。背誦的時候背關鍵點,然後靠自己理解去充實內容

  • 政治最後分數的差距主要在於選擇題,得選擇題得天下。

當然,上面講到的都是其中的一點點思路,事實是我當時連自己每天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每天早中晚吃什麼飯,每週什麼時間休息都計劃好了。這樣做就不像沒有蒼蠅一樣亂闖,按部就班照著計劃去複習就可以了。

剩下的,就是持續的行動力,一個字——拼

到現在我做所有新事情基本都按這個方法,先去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可以自學之後就去實踐,然後在實踐和繼續學習中提升。

先學會走,再慢慢跑起來。一上來就想飛,往往摔得很慘。

第三,能對我們人生負責的

其實就是我們自己

我自己考試報專業,選學校,找工作,發展愛好……等等這一系列事情,問過很多人的建議,但最後拿主意的人,都是我自己。

別人的話可以參考,但千萬不要盲從

昨天有一個小夥伴和我交流,說她現在大二,聽了一個學姐的分享後,覺得考研很難,感覺壓力很大。過了一會又說到,老師讓他們準備考研的人從現在開始就準備……

從她的話中可以聽出,她現在的很多行為都是完全參考別人的建議,所以也很容易被別人影響。

我說:“別人怎麼說,你就怎麼做,那你是怎麼想的呢?”

“學長,我比較聽話……”

這不叫聽話,這叫沒主見,叫懶惰,叫不負責任。

我們走的路,之後過得如何,到最後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別人給的建議都是基於他們立場給出的,可能適合我們,但不會完全適合。所以真正拿主意的人,應該是我們自己。

到後來,很多人會抱怨,說自己錯聽了別人的話,說自己沒有按著自己想走的路走,說別人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實都怨不得別人,只能怨自己。

我自己就經常有這樣的危機感,因為我見了很多正面臨中年危機的人,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能一邊焦慮,一邊抱怨,然後繼續拼命努力。

都不容易。

【寫於最後】

我覺得在年輕時候有一項最重要的能力,但大多數人卻沒有。

認定一件事情,慢慢做到極致。

985高校的研究生,我考上了

-精彩回顧-

我再也不想結交認識新朋友了。

每一隻醜小鴨,都有機會變成白天鵝

體重不超過100斤的男生,真的太慘了

懷左,文藝學碩士,簡書籤約作者,新媒體寫作講師,一個愛讀書的普通人。新書《你越強大,世界越公平》正在熱銷中。個人微信:dapang1006

讀書 | 行動 | 成長

不妨幫我們點下“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