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庸:香香公主死後,陳家洛和霍青桐有沒有在一起?

讀金庸:香香公主死後,陳家洛和霍青桐有沒有在一起?

1、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在書劍恩仇錄的最後,陳家洛為香香公主的墳墓寫下銘文,然後“群雄佇立良久,直至東方大白,才連騎向西而去。”

香香公主死了,她愛著的人--陳家洛,也率眾離開了。

一切歸於寂靜。

那場感情糾葛,似乎因為香香公主的離去,而瞬間消失。

可是,有再多的傷痛,生活還要繼續。

有再多的淚水和無奈,都得嚥到肚子裡,因為,生活還要繼續。

只要日子還得過,就得從傷痛迴歸現實。

那麼,現實中,陳家洛回到回部後,他和霍青桐,有沒有在一起呢?

讀金庸:香香公主死後,陳家洛和霍青桐有沒有在一起?

2、

這個問題,金庸在書中並沒有給出直接的答案。

但我們可以從情理上進行推測。

首先,從兩人的感情上說。

霍青桐是愛著陳家洛的,這一點書中交待的很明確。而陳家洛,先是對霍青桐有愛慕之情,後來見到女扮男裝的李沅芷與霍青桐表現的很親熱,而大吃乾醋,以致心有芥蒂。但這個芥蒂,後與霍青桐、香香公主二姐妹的相處中,已得到釋懷。而且在古城的時候,書中也已交待了陳家洛的心理活動,他自己都不知道應該如何取捨,這說明,除了香香公主,陳家洛也是愛著霍青桐的。所以,二人的感情並沒有問題。

其次,香香公主的死,陳家洛是有責任的,霍青桐會心存恨意嗎?

依書中所寫,霍青桐在開始時是憤怒的,當時就質問了陳家洛。後來見他自責,又反過來安慰他,把罪責推到皇帝身上,要殺了皇帝報仇。這時的霍青桐,其實心裡已經原諒了陳家洛。後來又隨他刺殺皇帝,隨他去回部,更是證明了這一點。

第三,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只要結婚,他們還會有其它選擇嗎?

既然兩個人都互相愛慕,又消除了感情芥蒂,他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在一起嗎?

霍青桐已經無家可歸,回部的眾人已經被皇帝的軍隊殺光了。她的師父,也死了。除了跟著紅花會,並沒有更好的去處。更何況,她本身與紅花會就淵源很深。按照常情,她應該會和紅花會的英雄們在一起。

而陳家洛,是紅花會的首領。他會與霍青桐時時見面,香香公主已逝,他應該會倍加珍惜這個眼前人了。

那些紅花會的其他人呢?他們本身就對霍青桐有好感,都願意撮合她與總舵主。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他們,還有理由不在一起嗎?

讀金庸:香香公主死後,陳家洛和霍青桐有沒有在一起?

3、

如果說,以上內容純屬推測,那,有沒有什麼線索,可以證實這個推測呢?

答案是有的。這個線索在《飛狐外傳》裡。

讀過《飛狐外傳》的朋友都知道,胡斐在香香公主的墳墓旁曾與紅花會眾人有過見面。那時,正是陳家洛率各英雄去祭奠香香公主。

書中寫道:“陳家洛、霍青桐等紅花會群雄自回疆來到北京,卻為這日是香香公主逝世十年的忌辰,各人要到她墓上一祭。”

請注意這個措詞:陳家洛、霍青桐等紅花會群雄......

要知道,金庸先生寫書很嚴謹,他不會平白無故的這樣去寫。這一句話雖然簡單,卻傳遞出了兩個信號:

第一個是,霍青桐的身份已經是紅花會的成員了。這個很容易看出來。

第二個是,霍青桐已經是陳家洛的夫人了。

為什麼這樣講?因為,如果霍青桐和陳家洛沒有結婚,那麼,她的名字不會和陳家洛並排出現。這句話就會寫成“陳家洛、無塵道長等紅花會群雄.....”,因為,無塵道長是二當家,按尊卑順序,陳家洛之後,當然應該就是無塵道長。

可是,為什麼霍青桐的名字會排在陳家洛之後呢?那就只有一種原因,她的身份是總舵主夫人。因為只有結婚,夫婦一體,她的名字才會跟在總舵主的後面,排在其他人的前面。

可見,金庸在書中雖然沒有明言,但字裡行間,已經含蓄的說出了答案。

讀金庸:香香公主死後,陳家洛和霍青桐有沒有在一起?

4、

我們為什麼喜歡探究這些問題呢?

也許是,那些書中的遺憾,總讓我們內心唏噓和不忍。我們總願意有一個團圓的結局,總願意讓那些俠義之士、那些有情之士得到些感情上的撫慰。看到主人公的傷痛,我們也跟著傷痛;看到主人公的美滿,我們也跟著高興。如果他們有個不明確的結局,我們的內心,是盼著這個結局趨向美好。

就如《雪山飛狐》的結局,雖然是個謎,但我們總希望胡斐和苗人鳳能同時活下來,誰也別死。儘管,這個結局,再沒有任何線索可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