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義縣思順鄉李氏源流與宗祠

江西省崇義縣思順鄉李氏源流與宗祠

思順鄉位於江西省崇義縣西南邊陲。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孕育了中國南方特有的客家文化、鄉土文化、祠堂文化。鄉內有個美麗的村莊名叫沿佑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齊雲山流下的河水,貫穿於這個村莊,兩岸居住著西平堂李氏家族。熱烈祝賀!江西崇義!李氏敦本堂祠堂竣工慶典

思順李姓系出西平堂世家。西平郡王晟生憲,憲生楷,楷生騫(官大理評事),騫生讓,讓生彧,彧生顧(為貴州守),顧生慶襲,慶襲析新喻(今新餘)泉塘,慶襲生師德(贈迪公郎),師德生銳(官大理評事),銳生和(官嶺南提刑),和生循勣(官宣州通判),循勣生公懋(官浙江提刑),公懋生朝用(官蘇州教授),朝用生宗武(官樞密使),宗武生顯經(官江州同知),顯經生仁(官南京通判),仁生琦,琦生祥先,祥先生來萬,來萬生欽,宋帝昺朝大理寺正卿(掌管最高司法職權,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法院院長)。請更多消息:請關注李氏宗親群平臺。


江西省崇義縣思順鄉李氏源流與宗祠


宋末,欽公因直諫觸怒龍顏,謫降南雄太守,行至南安,見宋天命將絕,元勢已盛,遂棄官不仕,遊於上猶地界。元至元元年,為避元初之亂,隱居上猶縣的營前石溪村頭,以耕讀傳世。欽公的五世孫肇宬,元未遷往上猶縣城西振徳裡定居,即:今上猶縣中山路原土產公司倉庫。又傳至六世續德公,於明嘉靖年間,在花甲之齡,攜子天高,率孫應繁、應照、應明、應玉,伴同重貴、友崇二公一同遷往崇義縣橫水裡太平坊之西。不久,又徙思順下謝(今思順鄉南洲村),後擇思順鄉沿佑村的沿潭鳳形,立宅安居。

因此,思順李姓的祖源是西平堂李氏憲公楷房,西平堂李氏八世孫慶襲公居江西新餘泉塘,二十一世孫欽公因官而居上猶,再傳六世續德公擇思順鄉沿佑村而居,是思順李姓的開基祖。

當時,由於崇義建縣不久,思順處於王陽明平定謝志山、藍天鳳的主要戰場,那個時候的思順,人煙稀少,交通阻滯,信息閉塞,土地荒蕪,河山蒼涼,猛獸成群。續德公在這種惡劣環境下,率領子孫在沿佑沿潭鳳形結草為廬,披荊斬棘,墾殖山澤,勤勞創業,那種堅毅不拔、奮勇開拓、艱苦創業的精神,為思順李氏後裔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後裔興旺發達的力量源泉。


江西省崇義縣思順鄉李氏源流與宗祠


據考,思順李姓至清朝康熙年間"啟"字輩有35人,雍正年間"元"字輩有70多人,乾隆年間"臨"字輩達129人。

隨著人口遞增,李姓各房後裔為求發展,紛紛興建新宅。從沿佑的水口至杉下壩,依鳳形山麓上峙江畔,聚族而居。這四周都是石雕條石砌成的天井,石質優良,粉紅顏色,高貴典雅,這是李姓人從很遠的地方,用船運來。

清咸豐年間,元富公嗣孫和偕,遷居思順鄉山院村的遠坑;光緒年間,瑞馳、瑞振公遷龍坌,瑞梯公遷居思順村的落陂。

思順李姓後裔創業和蕃衍至今生生不息,遷往外省外鄉可考的有:

康熙年間,明彩公遷居埠長太頭,復源公遷往桂東,復江公遷往桂東。乾隆年間,啟豐公率遠富公等20多人遷江西靖安定居。

其他遷往外鄉外省的諸公後裔,現狀不明,在此附言,聊表族誼,取得聯繫。現附思順李姓新舊字輩如下:


江西省崇義縣思順鄉李氏源流與宗祠


舊字輩:

友子春常續,天應世萬明,復啟元臨廣,和瑞蔚祥英。

新字輩:

鴻詒存先澤,卓拔在來賢,文章華史策,功名著簡篇。

在思順,有"朱、何、李、湯"四大姓,且都分別建有祠堂,有大有小。是贛南古建築的標誌物,也是耀眼於贛南大地的一道亮麗風景。

建設祠堂,按當地習俗是很有講究的。事先要請風水先生擇地,選好位置、定好朝向;動土時,本族人要聚在一起見證,祠堂做好後,要大擺酒席慶賀。在文明程度比較落後的年代,人們崇尚的是家族精神。村裡發生了什麼重大事情,家庭或幾個人解決不了,族長便會召集族人在祠堂開會商議,最後由族長定奪。

在思順李姓村莊的祠堂,主要有沿潭鳳形李氏總祠(敦本堂)、南洲李屋宗祠、龍坌李屋,這三個李姓祠堂建築,其造型和結構非常講究。

走進沿潭鳳形李氏總祠,看到從天井中灑下的陽光,天井屋簷下一縷綠,讓祠堂充滿著生機。站在天井中間,抬頭看天頂蒼穹,藍天白雲,這懸之於空的天井,給人有一種別有洞天之感。白天,沐浴著天井照射的陽光,夜晚,披著天井灑落的月光,雨季,靜靜孤獨聽聽飄落的細細雨聲。

南洲李氏祠堂的木雕花板、屏風,釆用了象徵、寓意、比擬、諧音等手法營造出來的吉祥意念,工藝精湛、精緻,保存完好,是珍貴的民間藝術文化。每一塊花板,就是一幅畫,雍容華麗。中國傳統木雕花板藝術,是古代建築裝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這種美,蘊含著李姓人幾百年來,對幸福生活的熱切向往;這工藝,表現出濃厚的民間生活氣息和思順民俗文化色彩屏風,雕工精細,畫面清簡,構圖雅緻。


江西省崇義縣思順鄉李氏源流與宗祠


每當我們瞻仰思順李氏的這些祠堂,猶如穿越了一段歷史的長廊,聆聽了一位蒼老明世長者的心聲。如果說,流傳了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對億萬炎黃子孫是個抽象而宏大的圖騰,那麼,散落在崇義大地上的祠堂文化,就是我們炎黃子孫現實的根,是可感、可觸、可崇、可敬、可拜、可祀之所在。思順李氏祠堂承載著西平堂家族文化厚重的歷史,既是宗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又是家族血緣崇拜的聖殿,更是傳承家風的場所。

江西省崇義縣思順鄉李氏源流與宗祠

江西省崇義縣思順鄉李氏源流與宗祠

江西省崇義縣思順鄉李氏源流與宗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