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人知道仔豬斷奶後消瘦、咳喘、關節腫,是啥病,如何解決嗎?

前幾天有養豬朋友跟筆者反應,說是豬場內仔豬斷奶後,逐漸消瘦,被毛粗亂,還有咳嗽、呼吸困難、關節腫大和腦膜炎等一系列問題。聽到這筆者做出了副豬嗜血桿菌病的診斷,這位朋友就問我副豬嗜血桿菌病如何進行綜合性防控。筆者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針對副豬嗜血桿菌病的防控總結了3點,可以說只要養豬人掌握了了這3點,養豬遇到副豬嗜血桿菌將不再是難事!

副豬嗜血桿菌屬於豬群體內的常在菌,而且屬於條件致病菌,多數都是以繼發感染為主,雖然發病率相對不高,但是危害卻非常嚴重,若未及時診斷或者治療方法錯誤到了發病後期,死亡率基本是100%。由於副豬嗜血桿菌病屬於條件致病菌,所以防控該病應從飼養條件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入手。

養豬人知道仔豬斷奶後消瘦、咳喘、關節腫,是啥病,如何解決嗎?

一、改善飼養條件

俗話說“冷出來的副豬”,也就是說保育仔豬斷奶前在產房中的環境條件比較好,一旦轉入保育舍溫度偏低,環境較差,仔豬受到寒冷應激之後抵抗力下降,就容易發生副豬嗜血桿菌這一類條件致病菌。

所以要求養豬朋友在給仔豬斷奶時需要儘量降低斷奶應激,比如仔豬斷奶後可先將母豬趕下產床,讓仔豬繼續再產床飼養一個星期,待仔豬適應了離開母豬的生活再轉入保育舍。還應該注意提高保育舍的溫度,剛斷奶仔豬溫度需要達到30攝氏度以上,以後隨著日齡的增加每2天降低2攝氏度,直至22攝氏度為止。

養豬人知道仔豬斷奶後消瘦、咳喘、關節腫,是啥病,如何解決嗎?

二、做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預防

副豬嗜血桿菌病常繼發於藍耳病、圓環病毒病、支原體肺炎、豬流行性感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所以防控副豬嗜血桿菌病更應該從如上幾種疾病入手。藍耳、圓環、支原體以疫苗免疫為主,可以在仔豬7日齡時免疫支原體疫苗,14日齡免疫圓環疫苗,21日齡免疫藍耳疫苗。而豬流行性感冒主要應從生產管理入手,平時做好通風和保溫,當有流感疫情來的時候加強藥物預防。

養豬人知道仔豬斷奶後消瘦、咳喘、關節腫,是啥病,如何解決嗎?

三、藥物防治

副豬嗜血桿菌目前比較敏感的藥物有恩諾沙星、頭孢噻呋等,預防可以在斷奶仔豬的飼料中添加恩諾沙星+強力黴素+扶正解毒散,連用7-10天即可。

但是需要注意副豬嗜血桿菌發病後期的治癒率很低,所以在病豬表現出採食量下降,毛長、開始消瘦的時候就要緊急打針治療,可以使用30%氟苯尼考注射液或者頭孢噻呋鈉+銀黃注射液或者瑞可新等新型抗生素,治療越早治癒率越高。

想了解更多有關農村養豬的文章請記得關注我,您的每一次點贊、收藏、關注,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小編每天打字這麼辛苦,路過的朋友請留下你的“贊”吧,小編將會非常感激你的。以上內容僅代表我個人觀點,每個地區的行情不同,請根據實際地區情況來看。如果有什麼疑問,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我會盡力幫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