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生活圈 全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肇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圈 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風景如畫的肇慶城區。

肇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圈 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肇慶新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

西江水穿城而過,三面群山環抱,最後流入珠江;七星巖、鼎湖山風景別樣,名揚天下;湖、巖交錯,點綴如星,星湖是旅遊勝地……肇慶,“江湖山城”相得益彰。

包拯曾在肇慶任“端州知州”,從此聲名鵲起;中國四大名硯的“端硯”名動四方……肇慶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府城復興延續千年文脈,百億級投資項目紛至沓來,三大千億級主導產業集聚發展,高鐵、城軌、高快速路等大交通設施建設,構建起肇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小時交通圈……

從肇慶東進大道上空俯瞰,被譽為“新區之門”的獨塔雙索麵斜拉橋,似一艘揚帆起航的巨輪,推進肇慶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開啟新的征程。

城市素描

吉慶之城 獨領風騷

肇慶古稱端州,自秦起已歷2200餘載。宋徽宗趙佶因即位前曾封端王,故親賜御書,將其改為肇慶,意為“開始帶來吉慶”。明朝時,肇慶已是西江流域上的繁華都市。

從空中鳥瞰,肇慶像是一塊籠罩在蒼鬱森林中的翡翠,晶瑩剔透。星湖(含七星巖、鼎湖山)、西江小三峽、德慶盤龍峽、廣寧竹海、四會貞山等美景各具特色。

這裡山川毓秀,物產豐饒,金、玉、木、石諸材具備,能工巧匠代有其人。端硯被譽為文房四寶之珍品。肇慶的牙雕、玉雕、竹編和工藝扇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劍花、蛋花、肇實、首烏、紫背天葵,都是名優特產;清蒸文慶鯉、清蒸麥溪鯉等特色名菜,肇慶獨有;肇慶裹粽更是名揚天下……

走讀見聞

七星巖景區 “嶺南第一奇觀”景在城中不見城

從城區出發,沿著西江,驅車2公里左右便來到了有“嶺南第一奇觀”之稱的七星巖景區。

“生活在肇慶是一件幸福的事,城區裡可以遊玩的地方就很多,七星巖、鼎湖山、羚羊峽,多得數不過來。”市民李小姐給新快報記者翻看了幾張七星巖景區內的照片。七星巖景區由五湖、六崗、七巖、八洞組成,面積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可謂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境。

在肇慶,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端硯展廳。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而七星巖景區內出產的白端甚為珍貴。為保護資源,在明朝時就已被禁採。

朱國球是土生土長的肇慶人,17歲拜師學藝,朱國球把傳承端硯雕刻當畢生事業。時下,端硯價格從幾百元到上千萬元,他認為端硯的價值遠不止如此,“這是我們的‘國寶’,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朱國球撫摸著手中一方九龍硯說,隨著肇慶更加深入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端硯這一文化瑰寶必將重放異彩。

肇慶新區 投資額超千億元產業項目入駐

燃氣艙、綜合艙、電力艙、汙水艙四條地下管廊齊頭並進,在肇慶新區的城下蜿蜒前行……中建八局承建的肇慶新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

“這個項目的建設,將提升城市綜合管理功能,提升肇慶城市形象。”中建八局肇慶新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及同步建設工程總指揮長吳同昌介紹,該項目綜合管廊總長度45公里,已完成30多公里,預計於今年全部建完。綜合管廊的建設將提高對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減少城市馬路拉鍊式的維修,城市空中蜘蛛網現象得到根本治理。

“項目總投資91億元,但管廊建設將為新區節約3000畝的土地資源。”吳同昌介紹,肇慶城市地下管廊工程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國眾多城市前來取經學習,這一工程也將為肇慶新區的發展提供支撐。

2012年10月掛牌成立的肇慶新區,規劃面積115平方公里,是廣東省重大發展創新平臺、廣東探索新型城市化進程的先行區和試驗區,是肇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的核心載體。目前,中國電科肇慶產業園、京東華南運營中心、華僑城卡樂文旅產業小鎮、龍光廣佛肇總部等,投資總額超1500多億元產業項目已入駐新區。

當前,肇慶新區正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主體城市優勢,主動對接香港、澳門創新要素外溢轉移,積極構建“香港澳門研發——肇慶孵化轉化”的創新協作、錯位發展新模式,打造高端高新產業、創新要素資源集聚地。

■專題策劃:新快報記者 張英姿 陳紅豔

■專題統籌:新快報記者 黎秋玲

■專題採寫:新快報記者 尹政軍 何生廷 黃 婷

■專題攝影:新快報記者 孫 毅

肇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圈 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新快報攜手北京現代汽車來到肇慶。

兩會問道

全國人大代表、肇慶市市長範中傑:

聚焦區位優勢生態優勢 建設特色鮮明節點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城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化改革創新,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形成特色鮮明、功能互補、具有競爭力的重要節點城市。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強化與中心城市的互動合作,帶動周邊特色城鎮發展,共同提升城市群發展質量。”

肇慶如何抓住大灣區發展機遇?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肇慶市市長範中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肇慶要聚焦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等,走出一條綠色崛起的追趕之路,建設成粵港澳大灣區特色鮮明的節點城市。

“肇慶是大灣區連接大西南的樞紐門戶城市,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範中傑分析,肇慶發展空間廣闊,在承接產業落地上非常有優勢。對此,他透露接下來肇慶會全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退出,併為承接灣區新興產業發展提供空間。

肇慶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美麗的生態綠洲,也是廣府文化的主要發祥地,要做好“旅遊+健康養生+文化+運動”這篇綠色產業大文章,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進一步融入大灣區,肇慶還要在交通方面做“文章”。範中傑建議加大粵港澳大灣區珠江西岸高鐵網建設推進力度,加快深江肇高鐵和珠江肇高鐵推進力度,並建議廣深港高鐵在大灣區內向西延伸、廣佛肇城軌城市公交化運行。

灣區融入

加快交通網絡建設築“十橫八縱”格局

西江河畔,羚羊峽峽谷綿亙9.5公里的古棧道,是進出廣西、貴州、雲南等地的重要水道。在摩崖石刻的棧道轉彎處,有一塊突出的岩石,上有幾十道纖痕,有的纖痕深達三四釐米,正是當年縴夫們拉著纖繩轉彎,纖繩在岩石上反覆摩擦,留下的深痕。

如今,羚羊峽早成為大家遊玩漫步的好去處。 肇慶鐵路、高速公路四通八達。“一條黃金水道、一條快速幹線、六條軌道交通、七條高速”交通網絡加快建設,成為大灣區西進、大西南東聯的樞紐門戶城市,形成廣佛肇半小時交通圈、大灣區一小時交通圈。

目前,肇慶規劃建設中的柳廣鐵路、珠三角西部高鐵樞紐、廣湛客專、深肇客專、招商局肇慶新港碼頭等項目進一步構築起“十橫八縱”全新格局。

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初見成效

位於肇慶高新區園區的廣東瑪西爾電動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產觀光車、巡邏車、叉車及鋰電池的能源汽車企業,公司如今在上海、安徽等地均有製造基地。

新能源技術日益發展,新能源汽車代表了汽車工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正是肇慶重點打造的產業集群之一。

2017年初,肇慶提出實施工業發展“366”工程,提出用5年時間打造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3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

目前,肇慶已有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項目6個,肇慶高新區作為肇慶市工業強市主戰場和重要發展極,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初見成效。目前,共引進4家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1家特種汽車改裝企業和18家汽配企業,總投資額超300億元,達標達產後年產值超1000億元,初步形成了覆蓋整車和電池、電機、電線、輪胎、底盤、中控鎖、傳感器、照明系統、製冷設備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去年,肇慶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總產值272億元。

另據瞭解,小鵬汽車位於肇慶高新區的整車生產基地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項目投資100億元,預計將於今年底建成完成投產,預計年產20萬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