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親密關係,死於捱得太近,你是這樣的嗎?

這段時間網上出現了許多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有一種婚叫你媽要你結婚等等這樣的話語。

其實我生活中們不僅僅是父母之間還是夫妻之間還是朋友之間的關係,越是關係好越就應該保持一點距離感。

中國式親密關係,死於捱得太近,你是這樣的嗎?

還有太多“中國式父母”,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孩子上大學時給孩子選專業,也是為了孩子好;讓在北上廣打拼的孩子回家考公務員,也是為了孩子好。

其實每個做父母得做這些都是父母內心深處的顧慮和著急。父母和孩子本身是血脈相連的親密關係,可是如果父母向孩子過分管束,過分傾倒了自己的焦慮,反而讓兩代人越來越疏遠。

中國式親密關係,死於捱得太近,你是這樣的嗎?

作者尹建莉曾寫過一段話:“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

我之前看到過一個這樣的問題說全中國那麼多人有車的不在少數,那為什麼大多數有車的人開車回家到了自己家小區樓下後怎麼不下車,非得在車上做上個十幾二十來分鐘呢?回答者的人,有位剛下班的父親:“當今社會每個男人都有壓力,我們需要獨處,需要讓自己得疲憊不會讓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看到。”他們的回答,讓我看到,即使走進婚姻,每個人依舊希望有些界限感。

中國式親密關係,死於捱得太近,你是這樣的嗎?

其實無論性別與家庭角色,我們每個人心底都渴望幸福,喜歡和樂觀開朗的人相處,沒有人能拒絕快樂。即使是最親密的伴侶,也沒法整日接受對方的苦水,這就需要一點界限,一點空間。

在這個空間裡,既能消化自己的情緒,也能給對方一點理解。

中國式親密關係,死於捱得太近,你是這樣的嗎?

朋友都是平時我們各忙各的但又互相牽掛。你說你心情不好了我去碰你喝酒怎麼滴,你說你想思考點事,那好我不打擾你。最好的朋友,大概就是:

沒必要去刻意的去想起誰誰誰來,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忘記誰誰誰。

中國式親密關係,死於捱得太近,你是這樣的嗎?

這讓我想起我同學,剛畢業那會她一心想要在xx地方發展,可他家裡非要讓她回家考公務員,但是過了一兩年後,他媽似乎看開了,不再催她回家考公務員,而是讓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幾年我常常看到她節假日都回家,昨天我看她在朋友圈發了一張與媽媽的合影,母女兩都笑的很燦爛。

中國式親密關係,死於捱得太近,你是這樣的嗎?

所以說人與人之間不管你們是什麼關係但只要保持了一點距離,就會更加得親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