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在怒江,說到坎桶,幾乎沒有人知道,但一說到怒江第一灣,不僅僅在怒江在雲南,甚至在全國在全世界,都是大名鼎鼎。怒江第一灣是怒江的最佳形象代言人,甚至於有這樣一個說法,不到第一灣,等於沒到怒江。毫不誇張地說,一年365天,不論雲霧雨雪,每天都會有絡繹不絕的遊人在這裡停車駐足,一番讚歎,一陣快門,然後揚長而去。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就像真正的絕色美女一樣,雖然之前已在圖片和傳說中多次領略她的風情,但目睹真人時,仍是禁不住的驚豔。第一眼是她的氣質:靜。安靜。嫻靜。靈動的靜。咆哮的怒江到了這裡,也變著溫柔繾綣,婉轉低眉,儘管江水仍是滔滔的黃。怒江把身體婉轉成U型,眷戀地環抱著一個綠色的半島,很依賴很安穩。平緩的山坡上阡陌縱橫,淺綠、深綠、嫩黃,新鮮嬌嫩,拼成尺寸各異的各種幾何形狀,好像碎布縫就的長裙,自由、生動,似乎有風在其中行走。幾塊田疇的交界處,依稀看見青黑的屋頂、淡藍的炊煙,原來這恍如世外的地方,也是有人煙的。有誰能拒絕這樣靜謐的田園?這樣慵懶的黃昏?尤其是當奔波千里,風塵僕僕忽然看見炊煙溫柔升起的時候?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怒江第一灣是如何形成的?狂野的怒江從西藏一路奔騰到西藏和雲南交界的丙中洛鄉日丹村附近,由於王箐大懸巖絕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從由北向南改為由東向西,流出300餘米後,又被丹拉大山擋住去路,只好再次調頭由西向東急轉,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半圓形大灣,稱為怒江第一灣。灣中心的村子叫坎桶村,桶,是怒族語言裡和平、平安之意,在怒江邊,凡稱“桶”的地方都是怒族、傈僳族的聚居地。第一灣江面海拔1710餘米,氣勢磅礴,灣上的坎桶村臺地平坦開闊,高出怒江500米,構成三面環水的半島狀小平原。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很多人不止一次地站在高處俯視過坎桶,自認為已對這村莊一目瞭然,正如我們一次次坐在各種車上在峽谷裡進進出出,關注的是越走越窄的公路和公路下邊的江水,很少會停下車來,抬起頭看看那些座落在半山或懸掛在山崖上的村莊,更不要說走進這些村莊了。其實,坎桶村因隔絕、遙遠、難以到達和難以離開,過去長期以來是隔離麻風病人的地方,史稱“麻風灣”。直至今日,在這座雲霧繚繞的小島的密林深處,還“囚困”著最後一個麻風病人。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60歲的羅忠榮斜臥在家門口的土堆前,撿起地上雜亂的樹枝,折斷一根,再撿起來一根折斷。有覓食的小雞走到他身邊,他用手掌捉住小雞,捧在手裡端詳了一會,自言自語道:“病好像好了!”然後丟開小雞,痴望著遠方。他的身後是30 多年不曾離開過的家——幾塊木板壘成的木屋,一張床、一個桌子,一個灶臺,一隻貓、一個電燈、一個塑料水缸、一臺18 英寸舊電視機。羅忠榮是島上僅存的麻風病人,他曾經有過父母和妻子,自從34年前被從百十公里外的獨龍江帶到了這裡,就再沒有離開過。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儘管解放初期坎桶村是麻風病患者的集中治療地,並留下了“麻風灣”的邪名。但隨著醫學的發達,當年從各地聚集在此的麻風病患者,治癒後陸續返回了自己的家鄉,這個村子也因此沒有了往日的恐怖。根據易學大師的說法,此地雪山環繞大江依戀,其實是風水絕佳之地,所以名字和風貌一起都換了。過往的人們只會讚歎眼前的壯美,而完全不會知道谷底那些被禁錮者的命運。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坎桶村民族眾多,有怒族、獨龍族、藏族、傈僳族,他們的生活,沒有怒江第一灣那麼風光無限,每家都不富裕,村莊中央那塊耕地是沙土,種不出更多的糧食和菜類。從坎桶村貧困人口脫貧目標責任書上可知:全村12 戶26 人,有9 戶23 人人均年收入在600 元到1900 元之間,而被列為重點扶貧對象。從前,他們靠開採石塊、砍幾棵樹、捕魚換錢度日,後來,這裡成了風景保護區,石塊不能採了,樹不能砍了,但他們的生活依舊。事實上,坎桶這個被人忽視了稱謂的小村莊,才是怒江的名片,是對怒江旅遊貢獻最大的。試想,要是沒有這個小村莊,沒有這幾戶人家點綴在這個江灣上,這個江灣與上下游的無數個江灣又有什麼區別?如此,自然就不可能有怒江第一灣的美譽!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作者】王成,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總策劃,媒體撰稿人,樂途旅遊網超級靈感旅行家。工農商學兵貌似佔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詩和遠方。惟願我們在行走中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請與作者聯繫。(微信:18612630430)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怒江第一灣無限風光背後: 最後一個麻風病人和那些禁錮者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