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億流動人口成為租房主力軍,未來租房會比買房更難?

租房問題一直是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們第一關注的問題,雖然說我國有2.46億流動人口,租房問題會成為他們的第一問題,但是個人並不覺得租房會比買房難。藉此機會簡答談談我的觀察。

租房市場目前來看是相對比較自由公平的市場

2.46億流動人口成為租房主力軍,未來租房會比買房更難?

租房者


第一、租房市場目前牽扯的關係網相對簡單,也就意味著相對比較市場化。相對於購房市場有開發商、政府、炒房者和剛需族等等眾多因素干預不同,租房市場幾乎只涉及了出租者和租房者兩者(或者加上中介),其中涉及的關係越簡單,那麼價格也就越市場化。相信有過租房經歷的朋友應該都有一年搬幾次家的例子,為什麼?除去不可抗因素(比如拆遷等)外,無外乎是因為租金高或者位置不合適。這樣的例子就說明了一個問題,租房市場並不是完全的“賣方市場(出租方市場)”承租者是有著議價和還價權利的。大不了就是從3環搬到4環或者5環而已。

第二、租房市場的房租漲或者跌起碼不用備案。一個簡單的問題房租市場的房價上漲或者下跌幾乎跟我們平時的買的菜一樣,行情好的時候就漲,不好的時候就跌。因為什麼?不用像房價一樣備案。但凡需要備案什麼的,無論是漲是跌,就是個麻煩事,人為設置很多障礙的結果就是使得市場調節失效,要麼就是暴漲,要麼就是暴跌。所以,個人覺得只要未來房租不會類似於房價一樣被備案,那麼租房問題就不會是大問題。

2.46億流動人口成為租房主力軍,未來租房會比買房更難?

曾經城中村隨處可見的租房廣告


第三、各地實行的棚改、城中村拆遷安置和公租房等都預示著租房市場是供給大於需求的。居住在二線城市的朋友應該最有體會,在城中村剛開始拆遷的時候房租迎來暴漲(租房市場房源少),但是兩年後就發現房租是越來越低或維持穩定。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各種安置房投入市場加上本身大批量的公租房投入。

未來隨著人們租房觀念的改變或許會進一步影響房價(個人愚見)

任何事情都有個週期,就像我們父母輩那輩結婚需要的“四大件”一樣,我們這輩人結婚就是需要車子、房子。但是房子和車子不會一直成為稀罕物,或許10年房子和車子就會成為過去的“四大件”一樣,成為歷史。幾點愚見:

2.46億流動人口成為租房主力軍,未來租房會比買房更難?

公寓樓(筒子樓)


第一、租售同權的影響正在進行中。為什麼要實行“租售同權”?道理很簡單,因為要想實現所有人都在大城市定居幾乎是不可能的,而讓居住的大城市的人享有幾乎一樣的權利倒是可行的。試問,如果說租房者同樣享有優質的教育、醫療等資源,還會急於買房嗎?答案是肯定的,甚至個人覺得未來我國部分城市會出現跟歐美國家一樣一大批租房居住的人群。

第二、租房者權利需要保護,出租者的利益需要維護。目前最大的矛盾就是,租房者處於弱勢位置,你經常看到被趕出去的租客,卻見不到被法院傳票的出租者。究其根本在於我國對於租房市場法律保護是不夠的,這點可以參考一些歐美法律。適當保護租房者利益,比如:禁止私自暴漲房租、嚴懲違法中介等。

資本追逐利益沒錯,但請有起碼的良知(給與租房者一點尊嚴)

2.46億流動人口成為租房主力軍,未來租房會比買房更難?

大城市人們的夢想地


直到今天我還記得幾個月以前因為資本進入租房中介使得北京等地出現房租暴漲的情況,多家媒體的批判,加上和相關部門的介入使得這股邪風暫時告一段落。但是資本不受監管加上我國很多城市的資本唯利是圖的本性,使得這種情況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性。幾點擔憂:

第一、當資本暫時無法進入住房市場後,進入租房市場的概率越來越大,這點必須警醒。雖然說因為全國主要城市限購、限貸、限售等措施使得資本暫時進入不了房產市場,但是無處可去是目前面臨的直接問題。

第二、嚴管房產中介甚至用立法來維護租房市場穩定是必須的。上面已經講過應該維護租房者的合法權益,建議儘快出臺相關法律。但是有一點,法律只是保護雙方利益,不是干擾市場。從歷史經驗來看,但凡干擾市場的行為都是愚蠢的。

第三、租房市場應該應該鼓勵個體出租為主,中介出租為輔。因為只有這樣的市場才會充分競爭,避免區域壟斷。這就涉及到對於個體出租的利益保護了,比如個稅抵扣應該允許居民擁有合法其他收入(不納入納稅範疇)。

綜上,個人覺得雖然說我國的流動人口很多達到2.46億,但是租房市場相對還是比較穩定的。租房不會比買房難,甚至說以後租房會成為趨勢,但是需要更多的法律保護而已。各位覺得呢?歡迎關心房產的朋友積極留言、點贊、關注、轉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