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航母歷史:石油運輸(上)

中國的航母歷史:石油運輸(上)

咱們中國自己的石油只有這麼多了,但我們的石油消費卻“芝麻開花節節高”

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09年中國原油消費量達到3.88億噸,今後這個消費量會隨著我國汽車的擁有量而不斷地攀升,2010年我國機動車的保有量已經接近2億輛,如果中國達到每3人擁有一輛汽車的話,則全國會有4億輛私人汽車。按照每輛車每年消費0.5噸汽油,一年光是私人小汽車,就要消耗的汽油2億噸,折算成原油量就是3.5億噸,這意味著光小汽車就要喝掉中國一年自產和進口的石油總量,由於石油自給不足,沒有辦法,中國只好進口石油。

從1993年開始,中國成為石油淨進口國,2004年中國原油進口達到1.227億噸,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2005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為1.2682億噸,2006年中國原油進口量達到1.452億噸,2007年中國共進口原油1.63億噸,到了2008年中國石油進口量達到了2.0067億噸,2009年石油進口約為2.04億噸,2010年以來行駛則進一步加劇,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石油消費量將達到4.5億至6.1億噸,但國內可以供應的量卻只有1.8億至2億噸,缺口達2.5億至4.3億噸。

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至2015中指出:如果不加強勘查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到2020年石油對外依存度將上升至60%。因此今後中國石油主要是到國外去買,這基本上是不可更改的事實了。

中國的航母歷史:石油運輸(上)

但是到國外去買石油要解決三個問題:1.能否買得起2.能否買得到3.能否運的來。

第一個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咱中國有錢了買石油不成問題,但是後兩個問題對中國的石油進口來說就是非常麻煩的事情,首先是從哪裡買油的問題,中國的石油從哪些地方進口的?沙特,安哥拉,伊朗,阿曼,俄羅斯,和蘇丹六國佔我國進口總量近70%,但是我國同這些國家進口石油都存在問題,沙特是美國的鐵桿盟友,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不賣油給我們,伊朗和利比亞屬於政治焦點或不穩定地區,伊朗被美國列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利比亞則國內局勢動盪,還有些國家其內部也是社會動盪被認為是失敗國家,如蘇丹和安哥拉等因而容易受到西方國家以各種政治理由進行干預或予以制裁,而從安哥拉,阿曼和蘇丹這三個國家進口的石油佔我國進口總量的30%,不但我國的石油來源存在著巨大風險,石油運輸還受制於人。

我國的石油進口其中45.4%來自於中東,28.7%來自於非洲,11.5%來自於亞太,其中中東和非洲的原油都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亞太地區的一部分也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我國石油運輸嚴重依賴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位於印度洋北部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全長約1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到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公里,特別是新家坡附近的一段,其寬度僅為兩公里就像人的咽喉,馬六甲海峽可通行20萬噸級的輪船,是連接中國南海和印度洋的一條狹長的水道,它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也是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之間相互往來的海上樞紐,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

中國的航母歷史:石油運輸(上)

馬六甲海峽由於連通亞洲歐洲大亞洲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因此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每年通過這個海峽的船隻約十萬艘而且這一數字每年以8%的速度在增長,據測算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有60%是為中國輸送貨物,其中80%是遊輪,馬六甲海峽成了中國石油進口的名副其實的華山一條道,只要控制住了馬六甲海峽就等於是扼住了中國經濟的咽喉。

二戰以後,馬六甲海峽歸沿岸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管,所謂三國共管就是三國對馬六甲海峽進行分段管理,他有一個集中控制中心,能實行全程雷達監測和導航,經過船隻的信息特別是大船的信息,會一顫一顫的傳給下一個管段。由於馬六甲海峽及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大國一直想在這裡佈局,首先是美國一直覬覦這一海上要衝,屢次試圖以保護安全為由派出軍隊,根據美國的全球戰略,馬六甲海峽是其必須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

(請繼續關注,下篇持續更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