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年齡到底咋測出來的?

今天我們來繼續爭論改變世界這個系列。今天的話題是:地球的年齡有多大?

地球年齡到底咋測出來的?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科學家吵了300多年,用了各種奇怪的辦法。那他們最後如何得出一個看上去讓大家能夠滿意的結果呢?

海水鹽分測年法

話說最早提出解決方案的是研究彗星的哈雷。(PS:就是哈雷彗星的那個哈雷)

地球年齡到底咋測出來的?

哈雷的辦法又被叫做:海水鹽分測年法。當時有個理論認為:海水裡的鹽是因為河水溶解了岩石裡的礦物質帶入大海造成的。也就是說,只要知道了海洋的鹽總量,以及年均變化量,就可以算出地球的年齡。

地球年齡到底咋測出來的?

除了地球早於海洋出現之外,還有有一部分鹽分還有被海水帶上岸,也就是說,海水鹽分測年法的誤差其實會很大。

熱力學測年法

地球年齡到底咋測出來的?

在布封的時代,科學家們普遍認為,最初地球是一個處於熔融態的岩石球,後來慢慢得冷卻下來。也就是說,只要知道地球的初始溫度,以及降溫的速率就可以推算出地球的壽命。

地球年齡到底咋測出來的?

在這方面,有一些科學家做了實驗,也進行了計算。其中開爾文男爵一直都在計算這個問題,但結果不太人令人信服。而開爾文男爵最大的問題來自於沒有考慮對流對於冷卻的而影響

沉積岩測年法

後來著名的地質學家,近代地層學的奠基人,約翰·菲爾普斯提出了沉積岩測年法

地球年齡到底咋測出來的?

他還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劃分和命名者。

他通過對恆河沉積物的分析,提出每1000年可以造成1米厚的沉積岩,地球上各個地質時期的沉積岩加起來大概是100千米,所以他得出結果是地球的年齡是1億年。

地球年齡到底咋測出來的?

這個方法的問題和海水鹽分測年法的問題是一樣的

沉積岩作用以前,地球早就有了。而且沉積岩的形成主要有兩種:變質作用 & 熔融作用後噴發形成,而且整個過程還要經過多次的變化,變數很大,所以估算起來誤差很大。

放射性同位素測年法

那還有什麼其他好辦法麼?

1989年貝克勒爾發現了天然放射性想象。隨後居里夫婦和盧瑟福相繼發現了不同類型的輻射,把它們叫做α射線、β射線、γ射線。後來,科學家把這個現象叫做放射性衰變

地球年齡到底咋測出來的?

這個放射性衰變的速度是恆定的,不受外界所影響。盧瑟福用元素釷做實驗,發現每過11分半鐘,元素釷就會變為原來的一半。這就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用這個方法測量地球的年齡可以說誤差可以控制得非常小。

地球年齡到底咋測出來的?

科學家通過測量地球上的隕石和月球上的岩石,最終確定了地球的年齡在45.5億年左右。

所以,從地球年齡的爭論史中,我們不難發現,科學理論是要靠一群人在不斷的爭吵和實踐中發展和成熟。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