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楊府巷

武威楊府巷


武威楊府巷


十多年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一位同學家看到一本王寶元先生著的書《涼城滄桑》,在武威城地名中寫道:“楊府巷,因明楊嘉謨的府邸得名”,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了楊府巷得名的出處。但楊嘉謨是誰?我找到梁新民先生著的書《武威歷史人物》和武威市志編纂委員會出版的書《武威歷史人物》,翻遍了全書,卻看不到楊嘉謨的名字。我又查閱了一些有關武威地方史志方面的書,如:《武威市志》、《武威通志》、《武威文史》、《涼州區志》,竟然也看不到記載楊嘉謨事蹟的隻言片語。這令我大為吃驚和困惑,難道寫書的人把楊嘉謨忘記了?難道楊嘉謨的事蹟被歷史的煙塵湮滅了?

最近,我查閱了一些資料,閱讀了一些學者研究楊嘉謨及其先祖的文章,才對楊嘉謨及楊府巷的大概情況,有了一些比較粗略的認識與瞭解。


武威楊府巷


原來楊嘉謨是明朝末年的驃騎將軍、甘肅鎮總兵、薊鎮總兵、山海關總兵、上柱國光祿大夫。他是北宋太尉、大同軍節度使、世稱“金刀令公”楊業的後裔。終明一朝,楊嘉謨的八代祖先和他本人世居涼州,鎮邊守土,保衛大明江山260餘年,立下赫赫戰功。武威文廟存有明朝天啟六年皇帝敕封楊家功臣的聖旨,確鑿地記載了駐守薊遼邊關的涼州楊家將的豐功偉績。武威的楊府巷,就是楊嘉謨八代祖先府邸所在地。

據一些學者考證,明朝時期,楊府巷的楊氏將軍府邸,規模是相當宏偉龐大的。那時的楊府,一府八院,院牆相連,樓閣相疊,逶迤數里。高大的門樓前,一對威風凜凜的石獅子,令人望而生畏,門柱兩側,有對仗的兩座迎賓亭和排成一字形的下馬石。進入楊府,巍峨的武牌坊迎面而來,繞過中堂,便是氣魄宏大的演武廳。府邸正門前的一條貫通東西的官巷,武威人就稱為楊府巷。


武威楊府巷


據《涼州府志備考·藝文卷·楊氏家譜》記載,楊嘉謨的祖籍在重慶府長壽縣。那麼,他的祖先是如何從遙遠的重慶府來到邊遠城市武威的呢?此話說起來還有些長。

大宋朝滅亡之後,“金刀令公”楊業的後裔,來到四川重慶府長壽縣居住。元朝末年,天下大亂,楊業之後楊政率領三子二侄(楊璟、楊換、楊柱、楊鶴、楊芳),隨朱元璋手下大將常遇春起義,拉開了明朝楊家將的序幕,由於其作戰勇敢,被常遇春稱為“一傑五虎”。

明朝立國後,“一傑五虎”中的楊柱生楊文,楊文又生四個兒子,其中楊稅為長子,楊勝為四子,均從軍燕山護衛,隸屬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軍隊。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採取一系列削番的措施,準備削除燕王。1399年,朱棣起兵反抗,發動了“靖難之役”,楊稅、楊勝跟隨朱棣征戰。

1402年,在小河戰役中,楊稅陣亡,其子楊忠於永樂十五年調涼州衛正千戶,世襲武德將軍,楊勝繼續隨朱棣作戰,封懷遠將軍。三年後,楊勝的兒子楊斌先是承襲父職,後隨太監王安巡視甘肅鎮兵務,主動要求內調涼州衛掌印。從此,楊氏後裔世居武威涼州,鎮守西北邊陲。

1644年大明王朝覆滅,涼州的楊家將也銷聲匿跡了。歲月靜靜地流逝了314年,1958年,全國各地到處進行平墳開荒整地運動,武威的高壩蜻蜓村,也如火如荼地開展此項運動。蜻蜓村(原地名北唐洪寨)古稱楊家墳莊子,從明代至清,楊家祖祖輩輩的英靈均埋葬於此。村民們掘開了一座古墓,挖出了大量國家級文物,其中最為珍貴的是一塊明朝崇禎十六年刻寫的《楊嘉謨墓誌銘》石碑,這塊石碑現存於武威文廟。墓誌銘詳細地記載了楊嘉謨先祖的情況以及他的生平事蹟,從此以後,才揭開了一代名將身世的未解之謎。

涼州楊家將為何在明朝滅亡後銷聲匿跡,這與改朝換代有關。明朝末年,楊氏先祖楊嘉謨曾經在遼東與滿清為敵,而楊道顯作為明代涼州衛世襲指揮,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與滿清軍隊作戰時“死盡節”,因此在大清王朝,面對過去在戰場上的對手,其後裔只能低調處世,能隱瞞則隱瞞,甚至不惜焚燬資料,隱名埋姓,守口如瓶,遠走他鄉,只為保全子孫,保全家族。因此,涼州楊家將的後裔,現在流落何處,已無記載。


武威楊府巷

我的祖先也是世居武威的楊氏一門。我的高祖父名叫楊澍,居住在武威城北門外的楊家紙房莊(原為新鮮公社宋家園大隊蔡家社一隊),他開設一個造紙作坊,是涼州造紙業的第一家。高祖父生三個兒子,分別叫楊思成、楊緒成和楊孝成,其中楊思成是我的曾祖父。曾祖父於清朝道光年間,舉家從楊家紙房莊遷到武威城裡,在海子巷居住,並在小海子一帶租賃房屋,發展祖傳的造紙業,另開造紙作坊造紙。曾祖父生三個兒子,分別叫楊昌、楊愷和楊鐸,其中楊昌是我的祖父。祖父與他人合資,在武威東大街開商鋪經商,商號叫“益盛魁”,在武威商界很有名望,可惜在我父親七歲時因病去世。1948年,父親與我的叔父、姑父在武威西街十字開了一個鋪子,商號叫“福生源”,武威人也叫楊家鋪子,1956年,我們的鋪子實行了公私合營。我的祖先與涼州楊家將的後裔有無關係,現在也無從考察。

如今的楊府巷,道路寬敞整潔,樓房矗立兩側,商鋪顧客盈門,人流熙熙攘攘,與我們從前居住的那個古舊小巷相比,完全是舊貌換新顏了。不過,巷口豎立的路牌上,將楊府巷改寫為“楊府街”,讓人看了很彆扭,楊府巷已經叫了幾百年,楊府巷的名字已經深深銘刻在武威人的心裡,不能因為改造舊巷,連古老的巷名也改造掉了。據悉,楊府巷北面的再就業市場要全部拆除,那裡要建武威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項目,這真是一件順民意、得民心的大好事!

2019年3月15日

節選楊玉新《武威楊府巷隨想雜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