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星巴克的小心機:靠經營人設,掏空你的錢包!

對星巴克而言,價格本身就是它的消費錨點。

本文2208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後細讀


喜茶、星巴克的小心機:靠經營人設,掏空你的錢包!

同樣一杯咖啡,為什麼星巴克賣得更貴?

說到喝咖啡,相信很多人大腦裡第一反應是去星巴克(或者瑞幸)。

你大腦對它們的印象,除了咖啡,就是開設在市區高檔寫字樓、或著購物中心裡的品牌門店。

那裡乾淨整潔,有著醒目的招牌,休閒舒適的木質座椅,混合著咖啡香和蒸汽咖啡機滋滋聲的吧檯。

喜茶、星巴克的小心機:靠經營人設,掏空你的錢包!

在這樣的店裡,你願意在工作之餘和你的朋友,花上32元一杯的價格點杯咖啡,去坐上1個小時,去打發時間。

是的,我們習慣了咖啡店似乎本來就是這樣子——作為西方的舶來品,它代表著一些休閒、有品質的流行文化,所以30元一杯的價格,我們不覺得他有什麼不合理。

但如果說你的朋友帶你到這個地方去喝杯咖啡,你願意付多少錢?

喜茶、星巴克的小心機:靠經營人設,掏空你的錢包!

我猜你可能最多隻願意花5塊錢喝上一杯。

這裡是世界咖啡的發源地——埃塞額比亞,咖啡店多如廣東街頭的涼茶鋪,當地人在火爐上煮一大壺咖啡,隨喝隨倒。

這樣的一杯咖啡在本地只需要15希爾,不到人民幣3塊錢。

為什麼同樣一杯咖啡,埃塞俄比亞你只願意花5塊錢喝一杯,而在星巴克確願意支付6倍的價格,並且還感覺很開心?

喜茶、星巴克的小心機:靠經營人設,掏空你的錢包!

二、諾貝爾經濟學家對產品價格的試驗

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家理查德.泰勒,曾做過一個以下有名的試驗:

他召集了2組人,分別為A組和B組,向他們提了一個問題,問題如下。

“夏天的午後,你躺在海灘上,非常的口渴,想喝上一瓶冰鎮啤酒。”

“你的一位朋友願意到附近唯一的商店去幫你買,你最多願意出多少錢?”

喜茶、星巴克的小心機:靠經營人設,掏空你的錢包!

在這個問題中,A組和B組唯一的差異是,A組的商店是雜貨店,B組的商店是一家豪華酒店。

喜茶、星巴克的小心機:靠經營人設,掏空你的錢包!


喜茶、星巴克的小心機:靠經營人設,掏空你的錢包!

在調查問卷結束後,A組的人平均報價是10元,B組的平均報價則是18元。

一瓶啤酒,產品本身的功能沒變,都是解渴,按道理說不管在哪裡買,你願意付的錢都是一樣的。

但不合邏輯的是,如果場景發生了變化,你願意支付的價格卻有天壤之別。

在泰勒的這個試驗裡,一個商品交易行為,除了產品本身,交易過程本身給我們帶來的滿足感和划算感,也是我們買單的重要影響因素。

他把這個重要的影響要素叫做“交易效用”,交易效用可用下面的公式來表示:

交易效用=參照價格-產品售價。

喜茶、星巴克的小心機:靠經營人設,掏空你的錢包!

參照價格,也叫錨點,是消費者在交易過程中,受到交易環境影響而願意給出的心理價格。

這個錨點可能是產品的外包裝、零售門店的位置、環境等相關因素。

在一個交易過程中,交易效用越高,我們覺得越划算,越滿足,越願意買單。


喜茶、星巴克的小心機:靠經營人設,掏空你的錢包!

在星巴克,乾淨舒適的環境,高顏值的外觀,討人喜歡的口感......

這一切的精心營造,都是為了製造一個錨點,讓你心甘情願花上高價,並且覺得划算和開心。

喜茶、星巴克的小心機:靠經營人設,掏空你的錢包!

三、交易效用與消費升級、消費降級

交易效用就是一把衡量消費心理的尺子。

很多傳統的,看起來沒那麼硬核的產品,我們可以通過“推高錨點”,對產品/交易環境做一些微創新,來製造差異化的消費體驗。

從而塑造新品牌,獲取高溢價,這也就是所謂的“消費升級”。

除了星巴克這種新消費主義的開山祖師,深諳“推高錨點”這種操作手法,在中國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這樣的新品牌、新案例也非常的多。

新茶飲的崛起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茶在中國,和咖啡在埃塞俄比亞、歐洲一樣,有著上千年古老的傳統,並且已變成中國人日常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但一直以來,茶飲市場,一邊是傳統的懂茶、愛茶的人,買茶在自己家裡喝。

另外是像一點點、貢茶的品牌,以簡廉的包裝、低成本的小店,開在城市的街頭小巷。由於產品混合了牛奶、水果等,口味比較討年輕人喜歡,非常受歡迎。

而喜茶、奈雪の茶這樣的新茶飲代表品牌,則選擇與星巴克一樣,通過產品創新、視覺體系優化等方式,推高錨點,升級品牌,從而獲得更多消費者的喜愛。

喜茶、星巴克的小心機:靠經營人設,掏空你的錢包!

提高交易效用,除了“升級”,還可以“降級”。

即維持一個“高錨點”,對產品適當進行“降級”,讓消費者感覺很合算。

如果我們去萬象城、大悅城這樣的購物中心去消費,在我們的意識裡,這裡的產品應該是“國際的”、“大牌的”、“有內涵的”,所以我們樂意接接受它的“高價高質”。

在這裡,對商家來說,產品定位應該是高價的,這樣才能利益最大化。

例如,在深圳萬象城,你到無印良品的店鋪,一個6200毫安的充電寶,售價高達530元,而一個小米10000毫安的不到100元,可以看到利潤之高。

但問題是,當這個環境的所有產品都以高價出售時,消費者在每個商家獲得的交易效用是無差別的。

但如果我們將產品的設計、包裝、材質維持在一個相當的水平,而價格足夠便宜呢?

比如很多購物中心裡都會開設名創優品這樣的“十元店”,它們售賣無印良品同類商品,整個裝修、體驗,看起來也屬於中上水平。

喜茶、星巴克的小心機:靠經營人設,掏空你的錢包!

但價格卻非常親民,在這裡一個看起來和無印良品同樣有設計質感的充電寶,卻只要幾十元。

這也是為什麼名創優品店內總是人頭攢動,而無印良品往往都比較冷清的原因。

喜茶、星巴克的小心機:靠經營人設,掏空你的錢包!

四、交易效用的心理學機制

為什麼看起來和產品功能無關的錨點,能極大的左右我們對產品價值的判斷?

因為當一樣事物的功能無法直接評判時,我們的大腦習慣通過直覺判斷來降低決策成本,理性的邏輯分析會使我們很痛苦。

當一杯咖啡擺到我們面前的時候,如何評價這是一杯好咖啡? 是咖啡豆的品種? 產區?烘焙度?還是油脂度?

鬼才知道!

我們的大腦只想好好享用眼前這杯咖啡,而不是去大費腦筋的去學習咖啡鑑別知識。

所以在星巴克精心營造的門店裡,玻璃外高聳的大樓,著裝考究的人群,無時無刻給大腦反饋各種積極的信息,讓我們的大腦有一種虛幻的控制感

——拿著這杯咖啡我們似乎掌控了人生,而這區區30元一杯的咖啡絕對物超所值。

喜茶、星巴克的小心機:靠經營人設,掏空你的錢包!

五、總結

交易效用是一把衡量消費心理的尺子。

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原本處於價值低維度區、有廣泛需求的產品,可以通過“推高錨點”打造全新品牌,迎合消費趨勢、獲得品牌溢價。

原本處於價值高維度區、飽和競爭的產品,可以通過“定價降級”的方式,讓利給消費者、開闢出一片藍海。


你還知道哪些通過調整價格錨點,來提高交易效用的例子?

在評論區嘮嘮唄~

(餐飲人必讀略有刪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