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浙江省天台山桐柏宮原名桐柏觀、桐柏崇道觀,為道教主流全真派南宗祖庭,桐柏宮在縣城西北12.5公里的桐柏山上,背倚方瀛山,面臨金庭湖,九峰環抱,碧溪前流,是中國道教南宗祖庭。其鼎盛時期為唐代和宋代。那時,樓臺爭聳的宮觀有三十六處,有千僧萬道的規模。一直作為領頭羊的桐柏觀,成立於吳赤烏元年(238),高道葛玄來此煉丹,吳主孫權為其建法輪院,是為桐柏宮的前身。迄今為止,將近1800年曆史,到最盛時期,僅桐柏道觀一個宮就“接客可容千眾”。唐玄宗曾親筆題額《桐柏道藏》更明言“天台也,桐柏也”,桐柏成了天台仙山的別名.……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金庭湖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靈官殿

靈官殿內供奉子王靈官和馬、趙、溫、嶽四大護法元帥的神像,像系仿銅木雕,個個披盔帶甲,手執兵器,高大威武,警惕的守護著宮觀的安寧。東西店牆上畫著的青龍、白虎,亦為道教的護法神將。殿內王靈官背後還有一尊面對著紫陽殿的金身坐像,是天台山的主神王喬。號桐柏真人。靈官殿門前的一對石獅子頗具特色。 獅子按形態有南北之分。這對石獅於紫陽殿前石獅同屬於南獅。左右兩獅互相顧盼親切可人。

王靈官的形象是紅臉虯鬚,三目怒視,金甲紅袍,綠靴風帶。左手掐靈官訣。右手執紫金鞭,足踏風火輪。威武勇猛,令人望而生畏。三隻眼睛耀天地,手執金鞭巡世界。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統領百萬神將神兵能走火行風、穿山破石飛雲騰霧、祈晴禱雨。鎮妖伏魔?至剛至勇、還能治病驅邪,除瘟攝毒,普救生靈,法力無邊。《西遊記》第七回就有孫悟空大鬧天宮時,王靈官與他在靈霄寶殿外打的難解難分的精彩描述。

王靈官原名王惡,乃北斗貪廉二星交會所化,傳說曾為玉帝殿前先天一將。玉帝差其鞭笞犯規老龍。老龍恃功不服。王惡性烈而鞭死老龍,抽其筋成為龍索纏於腰間,因而被玉帝降為湘陰浮樑的廟神。薩守堅祖師巡遊至此,路遇村民抬著童男童女去活祭廟神。怒曰:“此等邪神 ,吾當伐之。”飛福降下雷火。盡焚其廟,將王惡燒成火眼金睛。王惡不服,奏告於天庭。玉皇大帝即賜慧眼、金鞭和火輪,準他暗隨薩真人。如有過錯,就可以報仇。12年間,王惡暗隨薩真人,以慧眼觀察。竟無過錯於薩真人,心生欽佩。於閩中現身,言明前由,願拜薩真人為師。薩真人就以“善”易其名,改王惡為王善。並且奉告天庭,錄為雷部“三五火車大雷公”。為先天主將,雷部首將,又稱豁落王靈官。道教將其作為鎮守山門的護法神,意思糾察之者,巡察三界,鎮守道門,保佑道子。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桐柏真人王喬是天台山的主神,神像慈眉善目,英俊瀟灑。王喬(約前565—前549),本姓姬,名晉,字子喬,是東周靈王的太子。黃帝的第42代孫,因他身為王太子。且封邑是喬(今河南武涉一帶),故稱王喬,後世遂以“王”為姓。據說如今近億“王”姓人中,十有七八奉王喬為鼻祖。王喬因直諫觸怒了周靈王,被貶為庶人。從此他憂鬱成疾,年僅17歲就死了。據漢《列仙傳》稱,王喬生性好道,善吹笙。聲似鳳鳴。並稱當時王喬並沒有死,被天台山神仙浮丘公接往松嵩山。修煉“石精金光藏景錄神”之法。30多年後,王喬遇到了恆良,囑他“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頭”。屆時,王喬果然騎著仙鶴來到緱山。告別眾人昇天而去。王喬昇天後被封為右弼,主領五嶽司侍帝晨,號桐柏真人,理金庭洞天?後來。道教又進一步明確他為“天台山主,掌吳越水旱”,成了天台山主神。民間奉他為“三王土地”。佛教奉他為護法伽藍,成為少有的道、釋、儒三教供奉之神。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鐘樓

鐘樓底層供奉的順風耳師曠,是春秋時期晉國的著名樂師。他雖雙目失明,但琴藝高超,聽力非凡。晉平公曾鑄大樂鍾,樂工們都沒有聽出的問題,他卻辨別出了音律失準。師曠死後成了道教的守護神,因為聽力非凡。被封為順風耳。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鼓樓

鼓樓底層供奉的千里眼離婁,據說是黃帝時候的人。此人眼力特別好,能在百步以外看見秋毫之末。就是秋後鳥獸剛長出來的細毛的毛尖,比現在的高倍望遠鏡還厲害。死後就成了守道教的千里眼。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文昌殿

文昌殿供奉掌管文運的文昌帝君以及他的侍神魁星和朱衣神君。文昌帝君身旁邊站著的天聾地啞兩位。大店。牆壁上有當地歷史上的狀元進士以及歷屆高考狀元榜。文昌殿是學子祈求考運和仕途升遷必到的地方。 文昌帝君又名梓潼帝君,俗稱文曲星,是道教中主宰功名利祿之神,也是古代學問文章。登科士子的守護神。選用天聾地啞是為了科舉考場的保密。15元。天聾聽而不聞,地啞知而不言。

魁星稱為“奎星”,是北斗七星中組成鬥形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顆星的統稱。後來道教稱其為主宰文運的神,作為文昌帝君的侍神。自宋代以來,魁星與文昌神一樣,深受讀書人的崇拜。會心頭咋雙腳面目猙獰,右手握硃筆,左手持墨斗,右腳立鰲頭,左腳向後鉤一副厲鬼的模樣,一腳站在鰲頭上亮相,表示“一舉奪魁”,“獨佔鰲頭”。

朱衣神君穿著紅衣能細辨文章的優劣。他與文昌帝君、魁星、呂純陽帝君、關聖帝君一起合稱“五文昌”,皆有護持文運之職能,同受士人學子尊奉。據宋趙時令畤《侯靖錄》記載:“歐陽公知貢舉日,每遺考試卷,坐後覺一朱衣人時復點頭,然後其文入格。始疑侍吏,及回視之,無所見。因語其事於同列,為之三嘆。嘗有句雲:‘文章自古無憑據,懷願朱衣暗點頭。’”也就是說,只有經過朱衣人點頭的文章才是能夠入學的好文章。因此這位朱衣人就成了是能學子進奉的神仙,只因他身著紅衣而不知其名,遂尊其為朱衣神君。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財神殿

地分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就會有相應的五路財神來司財。五路財神分別指的是:中路正財神趙公明、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道教認為,誠拜五路財神,不管到哪裡幹哪行,就能招財進寶。

趙公明就是靈官殿中的護法趙元帥。趙公明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相傳趙公明生於秦代,從從小家境平寒。能吃苦耐勞。後來在經商的過程中講究信用,經營得法。積攢下了大批的財富,因他仗義疏財,忠勇愛國,深受老百姓的敬重。又因他終身好道,逐漸被後人神化為財神。據道書記載:五路財神在每年正月初五下凡,安按位查察,記錄善惡以憑賞罰。

財神還有文武之分。桐柏宮供奉的文財神是比干,武財神是關羽。

文財神比干看過《封神演義》的人都知道,他是商紂王的叔父。為人正直,且對紂王忠心耿耿。因見狐狸精妲己迷惑紂王,擾亂朝綱,便多次直言相諫。紂王不但充耳不聞,反而在妲己挑撥下,加害比干,有一次,妲己愁眉苦臉的對紂王說,我得了心口痛的病,只有吃了比干的心才能活。於是紂王將比干剖心入藥,民間則傳說比干怒視紂王。自己將心置於地上。泰然走出皇宮。由於服了姜子牙的仙藥。比干雖無心而不死。因為比干是個“無心”丞相。更能夠不偏不私,處事公正。“財帛無心,有德斯昌”,公平買賣,財源廣進,於是被人們奉為財神。

武財神關羽是以忠義著稱的三國名將,備受古今商人尊敬。奉關羽為財神,商人取其忠、義之精神,以誠信為本。道家認為,關羽有司命祿、佑科舉、招財進寶、巡察冥司、誅伐叛逆、驅邪避惡等法力。關羽是三教供奉之神。在佛教中是伽藍菩薩,在道教是武財神,在儒教中是武聖人。在民眾中有很大的影響力。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紫陽廣場

紫陽殿前有一寬闊的道地,稱紫陽廣場,能舉行千人法會。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紫陽殿

紫陽殿是桐柏宮的主殿,殿裡供奉者道教南宗的鼻祖紫陽真人,張伯端和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等五位南宗祖師。大殿青牆黛頂,氣勢恢弘,重簷歇山頂皇宮式型制,殿中56根殿柱所用巨木均採自馬來西亞原始森林。柱基石礎製作精良,連鑄雕龍畫鳳,富麗堂皇。殿高22米,佔地面積923平方米。大墊圍欄內面積達1240平方米,其體量之大為全國道觀所罕見。這座雄偉壯觀的紫陽殿是我國著名企業家、浙江天皇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立鑽先生獨資助建的。

端坐在紫陽殿中央高臺之上的是5.55米高的巨型紫陽真人神像。子牙真人右手捧著象徵由人體“精、氣”神修煉而成的內丹。左手握著。融畢生修煉體悟的著作《悟真篇》,正在慈祥的注視著人們,希望大家都能證悟大道,實現生命的昇華。神效下蹲,還叼著三隻小羊,寓意三陽開泰,祝福國泰民安。旁邊還神奇地長出一叢靈芝仙草。

這尊神像用直徑2.76米。重25.95噸的千年花梨木整體雕琢而成。是我國目前最珍貴的純自然本色木雕坐像。真真的花梨木是紅木中的珍品,如此巨大的千年古木更是世所罕見,堪稱無價之寶。紫陽真人神下兩側,還陳列著700尊微縮小像,供信眾認請奉養。

紫陽真人,姓張名伯端(984—1082),字平叔,又名用誠,北宋浙江天台人,是道教南宗始祖,清雍正敕封“大池圓通禪仙紫陽真人”。道書稱其為紫薇天官九皇真人下凡,《西遊記》等小說中,則成了護善降妖的神仙。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玉皇殿

玉皇大帝的全稱是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玉”有純潔清淨,長生不壞的意思。“玉皇大帝”寓意如白玉般永為天界皇帝。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層級的神明之一,地位雖在三清尊神之下。但在世俗的心目中,玉皇大帝卻是至高無上的神袛。從具體職能上說,他總管三界(天、地、人),十方(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溼生和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確實,神中之神,神中至尊,而三清則更像精神領袖。農曆正月初九為玉帝的誕辰。正月為一年之初,四季之首,木氣之始,一切生命因而萌發;九為數字之極尊,代表“極大、極多、極高”的意義。所以一年中第一個初九為玉帝聖誕。以跟他至高無上的地位相呼應。每年正月初九,不僅道教宮觀要進行隆重的玉皇聖誕慶賀科儀。名節也要舉辦盛大廟會,熱鬧非凡。每年的十二月廿五,玉帝要降聖下界。親自巡室察看各方情況。依據眾生道俗的善惡良又莠撒善罰惡,道觀和民間都要燒香唸經。迎送玉皇大帝。1982年,人們為了紀念玉皇大帝,把旅行者二號飛船發現的土衛五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玉皇山”。該山位於土衛五表面北緯50.1度,西經81.5度。

四御天帝

紫薇大帝,長生大帝,勾陳大帝和后土皇地衹等四御輔佐玉皇大帝構成天地萬神萬物的最高統治者。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張道陵天師

(34—156)中國道教創始人張陵。真撐張道陵。東漢。沛國豐邑(今江蘇豐縣)人。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葛玄天師

(164—244)東漢高道葛玄,字孝仙,人稱紫仙道士。原籍山東琅琊,後遷丹陽(今江蘇句容)天台道教的開山祖師。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許遜天師

(239—374),名遜,字敬之,豫章南昌人,東晉道士,曾到訪天台山,為淨明道派祖師。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薩守堅天師

(1100—120?),南宋高道薩守堅,號全陽子。蜀西和(今四川崇寧縣西)人。“西河派”、“天山派”、“ 薩祖派”皆其為祖師。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三清殿

三清殿是供奉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的寶殿,也是桐柏宮中軸線上位置最高的神殿。雄偉壯觀,居高臨下,氣勢恢宏,三清殿高20米,七間四進,佔地660平方米,殿內面積580平方米,殿建築採用道觀中最高級別的重簷廡殿頂型制,殿額龍框豎立,體現其在道教神仙中的至高無上地位。“三清殿”三個字,系三國時期吳國大書法家皇象手跡。

大殿神臺上端坐著的就是三清尊神。中間手捧玉珪是玉清元始天尊。他的左側手持如意的是上清靈寶天尊,右側手持陰陽的是太清道德天尊。天尊意為至極至尊,他們都是“道”的化身。

三清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地位至尊卻不管實務,有點像精神領袖。玉帝和四御都是三清的輔佐,是統領天地萬聖,管理萬事萬物的最高“行政首長”。是實際的領導者。“三清”與玉帝、“四御”一起構成道教天界的最高尊神群體。

元始天尊是道教開天闢地自身是道教神話中的第一位尊神。道經稱:“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元始就是最先開始,象徵宇宙之源的“道”。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前。他的本體常存不滅,即使劫數終盡。天地毀滅,也絲毫影響不了它的存在。元始天尊居處36天的最上層清微天玉清境。故稱玉清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從混沌狀態產生的元氣所化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二位尊神靈寶天尊也是“二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開皇元年,脫胎與西方,與那與國紅四懷胎3700年,誕生於西那天鬱察山浮羅嶽。名器度,字上開元。靈寶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禹余天上清境,故稱上清靈寶天尊。他手持太極圖,象徵“混沌始辨,陰陽初分”的“太極”壯態,即宇宙形成的第二大世紀“混元”時期。此時輕清之氣上升為天,重濁之氣下沉為地,從而才有了天地,但還沒有人。

道德天尊系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的末位,然而三清中只有他才是歷史的真實人物,就是老子。老子原為我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後被道教徒神化為先天地之神物、“道”的化身,奉為道教的始祖。道德經稱道德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三高位大赤天太清境,故稱太清道德天尊。據說人和萬物都是由太上老君創造的。他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間和合以成一體,就是人。有了天、地、人三才之後就產生了世間的萬事萬物。他還曾先後八十一次化身下凡(老子就是他在春秋時期的化身),或傳法弘道。或救難消災,故有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之說。道德天尊的形象是白髮皓首,和顏悅目,手搖陰陽扇,俯視世間萬事萬物,象徵三才齊備,萬物生化的宇宙形成第三大世紀,即“太初”時期。其聖誕日為農曆二月十五日。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桐柏宮俯瞰圖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

青華塔

青華塔是桐柏宮地勢最高,體量最大的建築,它四面七級,高68米。底層邊長20米,加上邊長40米高10米的基座。總建築面積達8千平方米。體量之大國內少有。塔名“青華”是因太乙救苦天尊就是東極青華大帝轉化而來,取名“青華”,有護佑先靈之意。青華塔具有供神、法會、展覽、觀光等綜合功能。青華塔莊嚴肅穆,猶如巨人巍然屹立在青山白雲之中。成為桐柏仙山的地標性建築。

來自:飛揚美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