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辦大學:2019年招5000人,學費10000元,把城市作為校區

“得到”辦大學:2019年招5000人,學費10000元,把城市作為校區

多元思維模型不是一個精準模型,而是從各個領域抓取的有用的智慧、經驗和閱歷的集合。平時用戶能否從他人閱歷中學東西並不確定,得到大學則是在有意識地、集中地幫用戶做這件事。

作者 | 齊朋利

採訪 | 邵樂樂、齊朋利

趕在上臺演講前一天,趙輝從洛杉磯飛回了上海,作為第0期的優秀學員代表他將在得到大學2019春季開學典禮上發言。

1981年出生的趙輝是一家智能醫療公司的高管,也是得到的資深用戶。他在2014年減肥跑步時開始聽《羅輯思維》,在半小時的上班路上聽《李翔商業內參》。

2018年初離職創業後,對新領域不熟的趙輝急於尋求學習方法論。他看過市面上很多學習機構都不滿意,“我想要的是一個包羅萬物的思維繫統。”與5127人激烈競爭之後,趙輝最終成為了得到大學第0期學員。

與趙輝一起成為首批學員的一共277人。這個數字在快速擴大,去年10月至今,得到大學已經開設4期,招募學員1562人,今年這個數字將達到5000人。

得到大學是得到最新推出的戰略級產品,是一個涵蓋線上、線下完整的教育類產品。線上,得到大學的48節思維模型課強調多元思維和提煉各行各業方法論來激發創新。線下,得到大學同城活動主打群體學習和輸出學習,以形成學習閉環。經過三個月的學習,校友會和社群還為學員關係的長期維持和演化提供了基礎。

“得到”辦大學:2019年招5000人,學費10000元,把城市作為校區

得到大學2019春季開學典禮

相比得到App,得到大學更看重學習轉化效果、更聚焦教育領域,是得到在知識服務和公司業務上的進一步深化與擴張。

得到App聯合創始人兼CEO脫不花告訴《三聲》,得到大學可以理解為一個星期天大學,是對原有教育體系的補充,滿足的是人們畢業之後想要繼續學習的需求。其與得到App的核心目標是一致的。這意味著在建設一所終身學習型通識大學的道路上,得到正在進入雙輪驅動的時代。

01 | 48節思維模型課

今年跨年演講,羅振宇專門留了時間介紹得到大學,並表示第0期學員即將畢業,這讓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得到的這款新產品。得到大學的設想在2018年初就已經產生,它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提供更深度的知識服務和更好的學習效果。

這與社會大環境密切相關。知識品類和迭代速度在快速擴張,處於職場上升期的人需要學習更多東西應對挑戰。限於線上產品的形態,得到App的產品和內容創新已經走進深水區。在線上知識服務領域做到國內領先後,得到需要尋找新空間。

得到大學教務主任李國剛將學習分為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別人輸出自己接收,這是得到App一直在做的事。第二種是群體學習,用戶之間通過討論觸發靈感。第三種是反向輸出,用戶把知識消化後再反向輸出。後兩種學習方式同樣重要,尤其用戶輸出的時候學習效果最好,為了輸出用戶往往需要額外接收更多信息。

得到App作為純線上產品很難提供後兩種學習方式,需要一個額外的新產品來承擔重任。這個新產品有兩個東西是確定的,一是線上與線下結合,做群體學習和輸出學習,二是學員身份要多樣。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面目不清。最終版本成型之前得到大學有過5版方案,彼此差異極大。

最先被想到的方案是做訓練營,在集中時間裡請名師開線下大課。這能實現群體學習,但模式過於傳統,商學院比得到更有優勢。得到大學從立項之初就堅決與商學院撇清關係。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提到,得到大學不是商學院或訓練營,“那些事有人做得很好,不需要得到大學再來做一遍。得到大學做的是一件全新的事。”

羅振宇和團隊非常強調創新,《羅輯思維》和得到App都是創新產品,得到App做到行業頭部擁有2700萬用戶也得益於創新的紅利。

“得到”辦大學:2019年招5000人,學費10000元,把城市作為校區

右一為得到大學教務主任李國剛


第二個方案與得到App直接相關。當時得到準備選得到App上很火的鄭偉的《怎樣讓你的聲音更有魅力》課做試點,線上課程連接線下培訓,由鄭偉在線下指導學員訓練。考慮到老師只有一個,無法規模化,這個方案在即將上線前被叫停。

還有一個方案是“得到自習室”。模式是在街邊開設實體空間,類似自習室,每個座位有手機、耳機和筆記本,按小時收費,付費時間裡用戶可以看得到App所有內容。這個模式還可以衍生出月卡和年卡,得到團隊一度為這個設想感到興奮。

這個方案被否掉的原因之一是線下投入成本過高。更本質的問題是這個方案沒有解決群體學習和輸出學習的問題,只是強行製造了一個學習空間。

綜合創新性、規模化、成本以及線上線下有機聯動等因素,得到大學現今版本最終面世。線上是全新開發的48節思維模型課,線下設置校區,基於校區每週舉辦線下聚會。週一到週四是線上課程學習,週五做作業,週末是線下聚會時間。每期三個月,既為保證學員學習的化學反應期,又避免時間過長影響用戶體驗。

設計線上課程時,得到最早想圍繞創新來講。談創新很容易講到商業,就又繞回到商學院的老路。羅振宇的新思路是教用戶“創新思維和工具,而不是具體方法。”

脫不花解釋,每一個行業或職業出現一定解決了某個問題,背後一定有方法論,把這個方法論翻譯出來對行業外的人可能就是創新。研究儘可能多的行業方法論,就會形成從不同角度理解世界的體系,這就是多元思維模型的一種。得到大學的多元思維模型不是一個精準模型,是從各領域抓取的有用的知識、經驗的集合。

得到大學課程更追求廣度,以案例為主題,這與得到App打造完備通識課程的定位有很大的不同。得到App已經打造了超過100門課程,有豐富的課程打磨經驗和各行各業的優秀教師資源。

得到大學課程開發帶頭人是得到大學教務長蔡鈺,蔡鈺主持研發過《梁寧產品思維30講》,是得到能力學院負責人。還有40多位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及專業人士參與了這次研發,其中包括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表演指導老師劉天池等。

最終面世的48節思維模型課歸結了得到認為用戶跨界思考會遇到的最常見的問題,48門課程也與得到大學每學期線上學習的次數對應。

48節思維模型課裡,交易員、巴菲特、索羅斯等模型主要探討怎麼理解和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傾聽者、群主、特種兵等模型,討論的是組織管理和領導力。史學家、鋼琴家、教育家的思維模型更偏個人能力。48個思維模型形成了一個從宏觀世界、大週期,到中觀的複雜項目複雜組織再到微觀個人能力的完整體系。

得到大學招生時刻意把名師“藏”了起來。目的是“追求更好的品控,實現更高的系統性和交付感。”脫不花解釋,名師在知識交付的系統性和持續性上不能保證,不那麼“產品”。要求名師做出完全得到大學氣質的課程又顯得“苛刻”。所以得到大學是“背靠名師,選擇自研”,以更好把握課程的系統性和交付感。

在傳統大學裡,教師的出現會天然產生一種仰視感和認同感,得到大學不突出名師也是在強調得到大學每節課的“視角方法不是唯一正確答案,而是思路的一種。”

李國剛負責開發了特種兵的思維模型課。這門課的核心是講如何通過硬性條件、團隊融合度等多方因素來打造一個集體心流的團隊。一位得到大學學員在管理公司時就借鑑了這一做法,員工轉正時需要部門投票,強調員工的團隊協作性。

02 | 群體學習與輸出學習

得到大學的線下活動基於校區展開。每個城市為一個校區,這樣做的好處是效率高,用戶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低。最早得到大學只在北京、上海、深圳設立了校區,今年拓展了廣州、成都、杭州,6個校區根據得到用戶基數和活躍程度選定。一個校區對應至少一個班級,一個班100人,每班再分成10個小組,每組10人。

群體學習和輸出學習是得到大學線下活動的核心。為實現更好的群體學習效果,得到大學設置了嚴格的篩選機制。身份多元、樂於分享以及高成就動機是三大核心篩選標準,其中身份多元尤其重要。

羅振宇在跨年中提到,得到大學招的不是學生,是某個行業的高手,自帶這個行業獨特的思維模型,這些人以極高的濃度交織在一起後就會構建出“一個龐大的、豐富的思維模型交流場。”這個思路與線上課程強調多元思維模型是一致的,強調的是認知的廣度和不同思維碰撞帶來的啟發創新。

得到大學有線下面試,也有遠程面試,要求是一對一,目前錄取比例在七分之一。在得到大學學員裡可以看到血漿站站長、醫生、養老院院長以及建築設計師,和市面上以企業家、創業者為主的商學院或訓練營並不相同。

得到大學具體的線下活動形式包括分享日、案例日以及私董會。分享日是學員自己上臺分享內容,12周的線下活動中有一半都是分享日。期中期末會有以小組為單位進行PK的案例日。學期中段學員還可以根據需求在小組內召開私董會。

這同樣是多次迭代的結果。得到大學設置實驗班第0期不是為了故意造噱頭,而是模式還未成熟需要在實戰環境裡檢驗和改進。

在第0期時,得到大學就設置了分享日環節,最初嘗試請老師做線下分享嘉賓,結果發現和學員的分享相比,滿意度上沒有區別。逐步意識到分享日的價值後,得到大學開始組建專職教練團隊,用打磨名師課程的方法打磨學員分享。

幫學員打磨內容時,得到大學會主要控制幾個邊界。為保證聽眾體驗,演講時間限制在18分鐘之內。學員提交的選題要求是“小切口,真問題”,強調問題一定要能被解決。內容確定後,學員還需要寫逐字稿來梳理演講的節奏。

對於那些願意分享的學員來說,不斷經歷選題被否、表達方式被否、上臺颱風被否是一件痛苦的事。脫不花承認,這件事如果不是得到用戶,一個非特定的人群很難做到。就是因為得到這幾年吸引了一批終身學習者,這些人最終扛了過來。“第一批扛過來之後,第二批就好辦了。”

“得到”辦大學:2019年招5000人,學費10000元,把城市作為校區

得到App聯合創始人兼CEO 脫不花


分享日是得到大學最受好評的板塊之一。學員選題一般都基於自身行業和職業,本身就多元、新鮮,官方打磨後品質又有保證,大大提升了臺下學員的收穫感。對某個分享感興趣,學員還可以在線下找到上臺的學員繼續深入溝通,群體學習的效果就得以形成。像來自律師、醫生等行業的分享,具有很強的現實實用性。

分享精彩的學員可以收到其他學員送的小紅花,這份分享還可以成為學員在自己行業的名片。

案例日的特色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案例PK,主要目的是解決線上48節思維模型課案例補充的問題。已經有七八位學員分享的內容入選了《李翔知識內參》。還有學員的案例被補充到48節思維模型課裡,成為了得到大學的新教材,學員、得到大學與得到App之間形成了一個正向的內容循環。

私董會的設立是想組建學員“共同大腦”和“軍機處”,強調群策群力解決得到真實問題,像是得到大學學員的“互助會”。得到大學第0期時私董會設在學期開始。私董會的重要前提是成員必須互相信任,學期開始學員都不熟悉,很難放得開。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得到大學將私董會改在期中,專門留時間供學員認識。

趙輝對自己面試得到大學時的場景記憶猶新。當時趙輝正和歌手韓紅在陝南山區做慈善活動。由於網絡信號差,趙輝特地申請不住在鎮上,跑到了縣城汽車站附近信號更好的地方。在嘈雜的環境裡,趙輝對著手機屏幕另一側的面試官李國剛很激昂地講了一通自己想做的關於人工智能的嘗試,最終成功通過了面試。

趙輝參加了上海校區超過四分之三的線下活動,他對私董會的模式尤其感興趣,並一度想將自己的轉型困惑放到私董會討論,由於競爭激烈未能如願。

“得到”辦大學:2019年招5000人,學費10000元,把城市作為校區

唯醫骨科首席醫療官趙輝


趙輝所在的第7小組召開過兩次私董會。其中一次是圍繞一名退役武警少校展開的。當時這名武警少校轉業後和人合夥創業,在公司運營上遇到了一些挑戰。經過私董會討論,學員們發現這名少校由於不懂商業規則,付出了很多但個人權益沒有任何法律保障,最終大家說服這名少校撤資真正解決了問題。

和趙輝一樣,艦船工程師孔維瑋和國務院參事湯敏作為學員代表也在得到大學春季開學典禮上做了演講。兩人都是得到資深用戶,並都入選了得到大學第0期。

孔維瑋也表示,在私董會上,大家的交互非常高效。“大家都沒有端著或怎麼樣,這種狀態在北京這樣壓力大的城市是很讓人舒服的。”在他看來,私董會是一個比較殘酷的事,針對一個問題經常會被同學指出來是自己的問題。而在平時生活裡不管領導還是同事都不會這麼去說,得到大學同學的這種反饋是有好處的。

03 | 終身學習者與校友會

孔維瑋參加得到大學後表示很有收穫,但這種收穫更多是潛移默化的,關鍵在於學員自己得是一個主動思考的人。學員需要自己主動思考才能在48個思維模型和自己的生活之間產生連接,而且主動的力量需要“非常強大”。

湯敏將得到大學的學員歸結為一幫終身學習者。“在得到大學會碰到什麼人,學了知識是不是能用,大家都不是很清楚。但這種情況大家作為一線工作繁忙的人都願意花錢花時間,就是因為有學習需求。”

65歲的湯敏是終身學習者的典型案例。他是得到大學年齡最大的學員,得到大學學員平均年齡只有36歲。湯敏上過北大,在哈佛、劍橋進修過,擔任過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上過名校擁有很高行業成就仍然參加得到大學就是因為有終身學習的生活方式。

三個月的學期結束後,得到大學沒有學位證書。但學分排名前5%的學員會被評為榮譽學員,榮譽學員有一個推舉他人免費入學的名額。學員畢業後可以加入得到大學校友會,也可以自發組建興趣社群,目前得到大學已經有18個各類社群。

“得到”辦大學:2019年招5000人,學費10000元,把城市作為校區

國務院參事湯敏


校友會被湯敏視為得到大學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三個月很難認識每個學員,校友會是持續的,而且校友會是以興趣和信息分享為導向。“這樣的校友會就走出了MBA模式,有了非常強大的力量。”在北京校區,喜歡建築的學員一起組織去看合生匯的建築設計,有學員組團參觀火箭研究院,接下來還會去雄安新區。

李國剛談到,校友會對得到大學意義重大。得到大學學制雖然只有三個月,但得到希望找到各個城市的終身學習者,讓這些人彼此來相互促進、持續學習,校友會就是延續這種關係的具體組織形式。

在整個得到公司層面,得到大學是與得到App完全獨立的業務。脫不花提到,不同人群、不同行業需要不同的學習。傳統商學院更合適企業家,混沌大學更適合創業者。得到大學更像一個星期天大學,主要面對終身學習者,關注的是畢業之後如何持續學習的問題,對原有教育體系是補充而不是顛覆。

得到大學正在試圖打造一個傳統,所有學員都是得到大學建設者。李國剛提到,三年後得到大學可能會積累1000門課程、一萬個分享,這都是得到大學學員共建的。得到大學也在打造“大腦共同體”,“我有一個問題,我的大腦是一個單位,湊10個同學開私董會,他們會成為我大腦的一員,我們是彼此的軍機處。”

在得到大學第0期開學覆盤時,羅振宇談到,作為一個大學,得到大學其實交付的是一個共同體。羅振宇認為,得到大學如果有一天能夠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一定是因為它交付了“一個特別好的具有建設性、具有共同特質的一個共同體。”同時“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是在分享一個共同體的紅利。”

得到大學讓得到在建設通識型大學的目標上邁了一大步。三年前率先引領了知識服務潮流後,得到和整個知識服務市場都在進入創新深水區。輕量的線上內容規模和增速都有限,更重的教育市場正在呈現更大的爆發力。對於知識服務機構來說從線上到線下、向教育培訓進軍、解決公司後續成長問題是必然方向。

目前得到大學學費為一萬元,之後會視情況提升。但原則是不讓學費成為入學門檻。得到大學本身對成本有嚴格把控,基本每個班會配備班主任加助教兩個人,整個得到大學團隊只有50人。得到大學的場地基本是利用週末閒置的共享空間辦公室。今年得到大學將穩定在6個城市做,成熟之後會做後續拓展。

脫不花對於得到大學盈利沒有壓力,但她強調,教育從來都不是暴利產業,只能賺取平均合理的利潤。“我們覺得這就夠了,因為只要你提供好的產品,你的用戶一定能養活你,然後它就會不斷向前滾雪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