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大師侯寶林親口承認:“論使柳活我最佩服這兩位高人!”

相聲大師侯寶林親口承認:“論使柳活我最佩服這兩位高人!”

  相聲演員常說:“像不像,三分樣”。這當然是謙辭,演員靠手藝吃飯,既然是仿學就必須學到家。模仿人物也好,學唱歌柳、戲柳也罷,總之要達到以假亂真的水平。錯非這樣,不如不學。似像非像的蹩腳表演,讓內行觀眾貽笑大方的同時,對演員自己也是“傷蔓兒”。

相聲大師侯寶林親口承認:“論使柳活我最佩服這兩位高人!”

  侯寶林大師的學唱可稱一絕,嗓音甜潤,柳活地道。怹在臺上學唱京劇自然不在話下,畢竟改行說相聲之前,一直在園子裡學戲。雖不是正經坐科出身,但身上的京劇表演功底還是有的。更難得的是,學唱評戲、梆子、京韻大鼓時也能滿宮滿調,韻味悠長。特別是學唱越劇,北方人學南方曲種有很大難度,但侯寶林的唱卻能達到甚至超過專業越劇演員的水平。即便已經被業界公認相聲大師,侯寶林在柳活表演方面仍然感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侯先生生前曾親口說過:“相聲門裡使柳活的演員我最佩服的有兩位,一位是我師爺輩兒的郭瑞林,另外一位是我師侄輩兒的劉文亨。”

相聲大師侯寶林親口承認:“論使柳活我最佩服這兩位高人!”

  郭瑞林是何許人也?因為年代久遠,怹的名字很多老觀眾都感到陌生。郭瑞林有個兒子,就是鼎鼎大名的郭榮起。親師哥是“周蛤蟆”周德山老先生。怹一輩子還教了幾個徒弟,有張壽臣的御用捧哏侯一塵,有京派相聲的奠基人譚伯儒,還有馬三立的堂弟馬四立、陶湘九等等......郭瑞林自幼專工京劇小花臉,後因“國喪”才轉行跟隨“窮不怕”的徒弟範有緣(即範長利)學說相聲。故而怹在表演柳活的段子時,其身段、做派、唱腔、唸白都明顯高人一籌,加上本身嗓音條件極為優越,唱出來聲音圓潤醇厚。改行說相聲後,又在崑曲、鼓曲和太平歌詞上做過深入研究。雖然郭瑞林並不在“相聲八德”之列,但怹的嗓音條件和柳活上的演唱技巧卻是在德字輩相聲藝人中出類拔萃的。以至於,兒子郭榮起早期也頻頻在臺上表演以學唱為主的段子。

相聲大師侯寶林親口承認:“論使柳活我最佩服這兩位高人!”

  讓侯寶林大師欽佩的另外一位大家都熟悉,就是在素有“小侯寶林”美譽的劉文亨。很多人從這個雅號推測劉文亨一直刻意模仿侯寶林的舞臺表演風格,特別是使柳活的路子。而且當年侯寶林曾表示想收劉文亨做徒弟。雖然遭到婉言謝絕,但似乎更印證了劉文亨宗侯派的說法。其實這也只是觀眾的推斷,並沒有確鑿考證。在表演風格上兩位名家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從說哏的段子上不難看出,兩人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即便劉文亨真是一輩子致力於模仿侯寶林大師,能模仿到讓侯先生本人都為之欽佩,也不是一般相聲演員所能達到的境界。況且劉文亨12歲就拜師楊少奎學相聲,根本不是京劇科班出身,僅僅遺傳了父親劉廣文的一副好嗓子。

相聲大師侯寶林親口承認:“論使柳活我最佩服這兩位高人!”

  《文昭關》這段傳統相聲,侯先生和劉文亨都使過。兩個版本都是教科書式的範本,風格上卻各有千秋。正唱流水板這段,兩位水平旗鼓相當,難分伯仲。歪唱時侯先生的作派和臉上使相兒更抓人,包袱抖的自然。而劉文亨先生在這段柳活中處處透著一個“帥”字,舉手投足瀟灑大方,嗓音清澈透亮。侯先生之所以能配得上相聲大師的桂冠,在於他有一雙善於取長補短的慧眼,即便已經被眾人認可推崇,仍能發現別人身上之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