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第一燈塔,高達36米,距今800餘年!

塔以亞洲居多,最初是印度用來保存釋迦牟尼的舍利而建造,後來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佛塔也隨之傳入中國,並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衍生和發展,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佛塔,在中國,佛塔大概有2000多種,而比較著名的塔有西湖雷峰塔,杭州六和塔、西安大雁塔、開封的鐵塔、蘇州報恩寺塔、大理千尋塔等等,可以說是各具形態,各有特色。

福建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第一燈塔,高達36米,距今800餘年!

但一般來說,塔都是作為佛塔供人們瞻仰和祭拜。但要說到將一座塔作為航海標誌的恐怕就只有福建泉州的六勝塔了。六勝塔又叫做萬壽塔,位於福建石獅市蚶江鎮石湖村,建於元代,追溯歷史,距今已有800餘年。六勝塔高36.06米,底部周長47米,共五層,每一層都有八個角。整個塔上雕刻了金剛、力士像80尊,是一個典型的元代建築。更為獨特的是,六勝塔曾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第一座燈塔,原來,六勝塔所在的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物品,正是從泉州裝船,運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商船也是到泉州靠岸,和中國進行貿易,這裡最繁華時有18個渡口,停泊著世界各國近百艘商船。明朝時鄭和五次下西洋也是從這裡揚帆遠航,大海之上的各國船隻,只要看到這座燈塔,便知道已到中國的泉州。

福建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第一燈塔,高達36米,距今800餘年!

如今,來到這座著名的絲綢之路第一塔,遠遠望去,只見這五層八角的古塔挺立在大海之畔,掩映在綠樹紅花之間,遠處的海岸旁,正是泉州著名的港口,這裡塔吊林立,船舶眾多,古老的佛塔與現代化的塔吊相映成輝,但卻和諧相處,一個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見證者,一個卻是現代絲綢之路上的必需品。

福建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第一燈塔,高達36米,距今800餘年!

走近了觀看,只見塔上仍然鐫刻著“萬壽塔”的石碑,其斑駁殘缺的石碑上多有缺口,彰顯了這座塔的古老歷史,訴說著這座塔的豐功偉績,也見證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衰。這尊磚石結構的古塔,每一層都雕刻著精美的圖案,且猶如中國古代建築一樣,斗拱咬合,造型精美,尤其在人物的雕刻上,惟妙惟肖,巧奪天工,顯示出造塔工匠高超的技藝。每層的八個簷角之上,都雕刻了一個力士,造型威嚴又獨特精美。

福建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第一燈塔,高達36米,距今800餘年!

這座古塔,曾經在古代的航海歷史上發揮了不可多得的重要作用,但如今,就像一個賦閒退休的老人一樣,孤立在海邊,接受著一波又一波遊人的瞻仰,也成為泉州最為著名的古絲綢之路景點之一。

福建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第一燈塔,高達36米,距今800餘年!

這些年,為了更好地保留這座古塔,當地政府專門對六勝塔進行了維修,尤其是對其避雷設施進行了檢修,防止其因雷擊而倒塌。當落日的餘輝撒遍整個海岸,六勝塔也被鍍上了一層金黃色,所有的樹木和其他建築在餘輝中都變成了一片暗影,唯有六勝塔在夕陽的映照下依舊盎然挺立,風姿不減,與旁晚歸巢的一群大雁,構成了一幅唯美的塔映夕陽圖。

福建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第一燈塔,高達36米,距今800餘年!

一塔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座挺立了800餘年的古塔,仍然以其倔強的身姿,見證著中國新時代一帶一路建設的蓬勃興起,或許在幾百年之後,它又成為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重要物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