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張被破壞前敦煌莫高窟壁畫,極大視覺震撼,可惜再也看不到了


這組圖片來自《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由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編著。

全書共六卷,收錄1908年伯希和考察團從新疆進入敦煌所拍攝:莫高窟外景、洞窟彩塑、壁畫等照片。

1908年2月25日伯希和考察團從新疆進入敦煌,他們來到莫高窟以後,進行洞窟的編號、測繪、攝影和文字記錄工作。

從伯希和考察團拍攝到今天已有百年的時間,在這百年當中,由於自然、歷史以及人為的關係,洞窟已經發生了這樣那樣的變化。

但之後,伯希和的舉動讓中國人都非常憤怒。當然對於這段史實有兩種說法,一是說當時伯希和與保護莫高窟的王道人談判進入藏經洞的事項。這裡伯希和流暢的中文又一次發揮了作用

伯希和經過3周調查了藏經洞的文件,並選出最有價值的文件約二千餘卷。伯希和與王道人談判,計劃重建莫高窟的王道人最後同意以500兩銀子的價錢把這些文物賣給伯希和。

於是伯希和購買了大批敦煌文物,帶回法國,今藏法國國家圖書館博物館。

也有資料說,伯希和是從敦煌莫高窟劫走六千餘種文書,此外還有多幅唐代繪畫與幡幢、織物、木製品、木製活字印刷字模和其他法器。

1909年,結束考察的伯希和在北京向直隸總督端方和一些學者如羅振玉、王國維等出示了幾本敦煌珍本,這立即引起中國學界的注意。伯希和發表《中國藝術和考古新視野》向歐洲介紹羅振玉、王國維的研究成果。

探險隊一行於1909年10月24日回到了巴黎。之後伯希和還為調查中國文史學的發展,併為巴黎大學中國學院採購普通應用書籍,再度來華,經香港、上海到達北平。

在當時完好的彩塑壁畫,到了今天早已不存,但卻在伯希和圖錄中意外得到保留,彌足珍貴。

如今再看伯希和出版的關於敦煌的圖集,面對滿目的藝術瑰寶,文化典籍讓人感慨,中國古人是如何完成這麼大的一個成就。

但由於風化、沙化等原因,目前很多照片裡的畫面在敦煌已經看不到了。目前敦煌現在只開闢了一些洞窟供有人參觀,並且嚴格限制人數。

而在敦煌研究院,也有無數的修復師、學者在與時間爭分奪秒來修復古蹟。

敦煌的修復,不光有敦煌研究院幾代人的摸索,也有來自外部機構的助力。1987年,敦煌研究院建立了與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的合作。1988年,經時任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駐華代表泰勒介紹,敦煌研究院與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建立了聯繫。兩年後,國家文物局和蓋蒂正式簽訂了支持敦煌莫高窟的協議。這一合作,便是25年。至今,蓋蒂保護研究所依舊保持著一年兩次的造訪頻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