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韜:清原人民與三十八軍(四)


黃韜:清原人民與三十八軍(四)


1970年早春,還是這個38軍114四師偵察連來了一位年僅十四歲,小學還未畢業的新兵。他就是趙連山的次子,五十年代342團家屬院人見人逗的“二黑子”趙建國。

新兵集訓還沒有結束,“二黑子”在師偵察連當兵的消息傳到了三四二團,團首長立刻派人到師裡要人。原來早在頭一年(1969年),趙建華(趙連山之長子)在偵察連當兵時,342團就曾熱切地希望把他要到團裡安排到三連。結果遲到一步,趙建華被總參三部挑走了。這一次,342團搶先下手,在叔叔(首長)們的哄勸下,趙建國揹著揹包來到了他父親的“老家”團隊,並且加入了“好漢們排成的”特功三連。

到了三連兩年後,趙建國的各項軍事技術水平已接近或超過了全連最高水平,其中投彈取得了全團“特等射手”的稱號。七十年代中期入了黨,而且成為特功三連英雄一排排長的趙建國,連連獲得“全團木槍對刺第一名”、“基層幹部練兵五項全能冠軍”、“投彈能手”、師“優秀教練員”等稱號。尤其擔任了三連副連長以後,連、排攻防戰術的指揮水平愈加成熟、多次受到上級首長的表彰。為此,1978年趙建國榮立三等功一次。

在那熱火朝天的大練兵歲月裡,伴隨特功三連惟旗是奪的風采,“黑排長”、“黑子副連長”的名聲鵲起,成了全師遠近聞名的人物。然而,趙建國內心渴望的卻是戰爭,憧憬著血與火的英雄夢。但是,和平年代的軍人並不悲,當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危害時,子弟兵的身影就是一座座閃光的雕像,一支隊伍就是一道永固的長城!

1970年的一個夏夜,河北省定縣棉麻倉庫發生重大火災。剛到三連才兩個月的趙建國奮勇當先,積極搶救國家財產,事後他受到營嘉獎;

1972冬,三連一排在定縣衛生材料廠搞收繳武器軍宣,該廠車間突然燃起沖天大火。當時擔任一班長的趙建國,在排長外出的情況下,果斷指揮全排奮力救火,使國家財產免遭更大損失。事後,趙建國受到了營通令嘉獎,事蹟登上了《戰友報》和《保定日報》。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唐山發生了強烈地震,部隊奉命火速趕往災區。汽車一進唐山,趙建國立即率領著一班冒著高溫酷暑,日夜奮戰在廢墟內,清理一具具遇難同胞的屍體。有一天中午,趙建國和戰士們施著拖著疲的身體剛剛吃過千飯,準備短暫休息。這時唐山礦冶學院的領導同志來到部隊駐地。原來,國家冶金部一位幹部到礦冶學院檢查工作,不幸遇難已經十餘天了,屍體一直壓在學院招待所的廢墟內得不到處理。趙建國聞訊主動請纓,面對全部垮塌的招待所三層樓房,在找不到屍體具體位置的情況下,他選擇了一個大致方向,帶領大家迅速挖出一個通往廢墟深處的洞穴。然後,趙建國不顧再次發生餘震的危險,隻身鑽進洞內,一邊向前爬行,一邊用嗅覺探尋屍體的腐敗氣味,就這樣冒著生命危險,幾盡周析,終於將屍體找到扒出來,妥善處理。

直至八月上旬,趙建國率領一班共清理了200多具同胞屍體。緊接著,他們又相繼奉命執行了空六軍家屬院搬遷、重建唐山醫院和唐山礦冶學院職工住宅,以及建設小學等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使百餘名災區兒童得以復課,並收留移交給民政部門一位12歲的孤女。災後部隊黨委為趙建國榮記三等功一次,為三連一班榮記集體二等功一次

1998年8月9日,縱橫中原大地的一條高速公路上,由38軍114師改編不到二年的武警第114師,正浩浩蕩蕩,風馳電掣般向長江沿岸摩托化疾進。在這滾滾鐵流之中,342團“特功三連”那面迎風飄揚的“英雄部隊”大旗下,有一位年輕英武的少尉軍官,他就是趙連山的長孫、剛從軍校畢業,新任三連二排長的趙大為。

趙大為自幼就知道,與自己素未謀面的爺爺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戰鬥英雄。受家庭的薰染,從小學開始他就特別關注關於爺爺當年英雄事蹟的宣傳記載。從小人書《三炸敵橋》,到葉雨萌的《黑雪》、柴成文的《板門店談判》;從江擁輝的《三十八軍在朝鮮》以及38軍的軍史、戰史、等史料,到電視紀錄片《和平備忘錄》……趙大為都認真閱讀和細心觀看。那血與火的戰爭歲月,爺爺的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都深深打動了他。當兵扛槍報國是趙大為自幼就形成的美好願望,特別是回爺爺的老部隊當兵,到三連當一名真正的軍人,更是他的志向。

1993年冬季,38軍114師到清原徵兵的消息使趙大為一家為之驚喜。趙大為那顆盼望已久的心,頓時迸發出渾身的熱力。在父母、二叔、四叔(曾在342團機槍二連復役)的支持下,已經身為縣電視臺技術值機員的趙大為毅然辭去這份難得的工作於12月12日凌晨,踏上了漫漫軍旅。

被譽為“114師第一團”的步兵340團,接納了這位英雄的後代。趙大為沒出新兵營,便受到了團政治處的通令喜獎。也就是在受到了團首長的刮目相看之後,才令各位首長們驚喜的得知:這個“厲害的新兵”竟是本部隊赫赫有名的全國戰鬥英雄趙連山的孫子。團長驚呼:將門出虎子!

1995年10月1日趙大為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被評為“優秀士兵”、“優秀班長”。翌年8月8日,被集團軍黨委批准,保送進入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學習深造。

1998年8月10日,114師奉命參加“98抗洪”——這個世紀之交,人與自然災害的大決戰。11日,342團奉命趕赴漢北河參加民樂閘合龍大會戰。三連的任務是將幾百公斤、上千公斤重的大石頭從船上卸下來,再裝到汽車上。排長趙大為率領他的二排擔任全連突擊隊,從夜半時分開始,趙大為就身先士卒,一邊高喊“共產黨員跟我來”!一邊揮如雨地大幹。經過一夜爭分奪秒的苦戰,勝利完成。

8月19日,部隊全力投入猩子山搶險。這裡處於長江轉彎處,大堤高度11米,長江第六次洪峰正在通過這裡,洪水已漫過子堤。三連居全團最險要地段,而作為突擊隊的二排地段則是險中之險,重中之重,在這緊要關頭趙大為邊幹邊高喊“人在堤在,誓與大堤共存亡”的口號,激勵戰士們咬緊牙關,與洪魔廝殺。在他的帶動下,全排戰士用血肉和忠誠,向災害挑戰,他們吼著幹著,肩扛腫了,手磨出了血,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經過一夜激戰,大堤保住了,人民群眾安然無恙了,而趙大為和勇士們卻一個個躺在大堤上睡著了。

在那三十幾個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裡,無論是狂暴的風雨,還是蒸人的酷暑,無論是惡浪滔滔的激流,還是險象環生的大堤,突擊隊長趙大為和戰友們都英勇頑強,連續作戰。抵禦著一次又一次洪峰的侵襲,築起一道又一道衝不垮的大堤,使洪峰順利通過了荊江險段。

2003年10月,趙大為在武警廣州指揮學院本科畢業獲得學士學位的一年後,被部隊正式任命為上尉連長。這個英雄的後代以自己高尚的品種為家鄉人民爭得了榮譽。

解放戰爭期間,清原人民送上數百名子弟參加38軍,壯大革命力量;繆澂流早年走出清原大山,馳騁大江南北,帶領57軍英勇抗日,為民族作出來許多有益的事情;東北軍114師因他後期的劣跡而起義成為人民軍隊的勁旅;清原子弟趙連山祖輩三代在38軍屢建奇功;清原人是值得驕傲的人民,清原也是如38軍114師李欣政委所說,是一個永遠值得懷念的地方。讓我們不要忘記清原這些塵封往事吧!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些曾經生活在清原的人們!(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