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刷臉支付元年,小蟻科技助力微信

2019刷臉支付元年,小蟻科技助力微信

在移動支付和人工智能的兩大時代趨勢下,刷臉支付已成為時代的新秀。

其實,早在2015年漢諾威電子展,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就現場演示了刷臉支付,這是刷臉支付的“首次亮相”。但由於刷臉支付的設備成本非常高,一臺自助刷臉設備價格上萬元,一般商戶負擔不起;且設備體積大,無法與傳統收銀臺集成使用,使得刷臉支付未能及早在市場中普及。

縱觀支付寶與微信近些年來的角逐戰我們不難看出,支付寶本就起步於電商,誕生至今已有14年,在移動支付方面的經驗是別人比擬不了的;而微信支付上線至今只有4年,雖有微信強大流量的依託,追趕勢頭很猛,但是要想超過支付寶的移動支付手段,理論上還是有難度的。

2019刷臉支付元年,小蟻科技助力微信

不過我們都知道,微信支付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果不其然,就在2019年3月19日,微信不負眾望,緊隨支付寶“蜻蜓”支付之後,發佈了微信“青蛙”支付。至此,微信進入到一個更高、更極致的支付領域。

青蛙支付是一種非常方便的刷臉支付設備,設備小巧、費用低廉,能接受多種支付方式。“青蛙”有著8寸1280*800像素的高清屏幕;L型的一體化設計機身佔地面積小,設計乾淨利落;40度的傾角讓其適用於不同高度的檯面,滿足不同身高的用戶,隨放隨用;配備3D結構光的攝像頭模組;配備豐富的連接接口,支持連接多種外接設備,通過軟件的升級讓設備不斷作功能擴展和升級。

2019刷臉支付元年,小蟻科技助力微信

青蛙的研發,得益於小蟻科技的AI視覺技術的助力。專注於人臉檢測和活體檢測技術的小蟻科技,以及出色的產品設計,獲得微信支付的合作機會。小蟻科技的AI視覺技術能夠實現對背景複雜、低質量的圖片或多人群監控視頻,可以在移動設備和個人電腦上實現毫秒級別的人臉檢測。該技術可適應側臉、遮擋、模糊、表情變化等各種實際環境。

刷臉支付採用3D結構光攝像頭,通過光線距離精確協定毫米級的人臉信息,例如臉部縱深、鼻子高低、眼睛凹凸程度等,容錯率可以達到百萬分之一,配合活體檢測技術和大數據風控系統,能快速判斷是否本人刷臉。目前刷臉支付已經在四五線城市中投入使用,至今為止都沒有出現一例盜刷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