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們不招30歲的女人

對不起,我們不招30歲的女人


中國的女性,向來不缺少標籤。

強勢一點的,被稱為“女強人”;柔弱一點的,被稱為“傻白甜”;

爺們一點的,被稱為“女漢子”;清純一點的,被稱為“綠茶婊”。

還有一個詞,與性格無關,與能力無關,與相貌無關,那就是“老女人”。

前段時間,《我家那閨女》焦俊豔的一句話,紮了無數女人的心:

“剛畢業就像熱氣騰騰的包子,慢慢就涼了。”

“試戲就像顆菜一樣被人挑選,嫌你菜葉子老了,嫌你日期不夠新鮮了。”

對不起,我們不招30歲的女人


女人的年齡,似乎都是有保質期的。

30歲,就是保鮮的期限。

一旦邁過30這條線,女人彷彿就從如水的女孩變成了死氣沉沉的魚目珠子:蒼老、邋遢、暮氣沉沉。

成了所有人眼中的“老女人”。

30+的愛情:就像郊區房

這個社會,大齡女性特別不受待見。

沒到30,七大姑八大姨就團團圍住,語重心長地進行“逼婚教育”;

過了30,更是婚姻市場的爛尾貨,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曾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

“女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喜歡不同類型的男人;男人卻始終如一,不論他是未成年還是年逾花甲,都只是喜歡18到25歲的漂亮女人!”

雖有些玩笑的意味,卻也反映了部分現實。

就連教育部都將“剩女”納入了漢語新詞,指已經過了27歲的適婚年齡,仍未結婚的大齡女性。

有一位相親紅娘,暴露了相親市場殘酷法則:30歲是眾多男人選擇對象的最大接受年紀。

在一個速配活動中,一位35歲的男人說:“30歲以上太老了,我可以接受一個女人陪我走過歲月後的蒼老,但是我不能接受初見時的老。”

去年,有一位34歲的美女學霸來到全國有名的相親角——上海人民公園做了一場行為藝術。

她將自己的學歷和能力寫下來掛在相親角上,原本自信又驕傲,沒想到卻遭到了百般侮辱和恥笑。


對不起,我們不招30歲的女人



一位阿姨對她挺感興趣,一問年齡83年的,馬上來了一句:

“勇氣可嘉!”扭頭就走了。

一位老阿叔對她的高學歷產生了質疑:

“你看她讀到碩士,沒什麼用。女孩子不要讀太多書,讀個大專、本科就蠻好的。

嫁出去,嫁完生個小孩,也挺穩定的,多好。

讀了好多書,把自己都耽誤了,現在很難配,相當難配!”

對不起,我們不招30歲的女人


還有個阿姨說:

“在這裡,男的就是銀行卡,你有錢,

你就可以買房子,所以女的就是房產。

你看她,長得還行,又沒結過婚,

這個房型還可以。但是她年紀大了,

所以她這個房子在郊區。”

對不起,我們不招30歲的女人


女人過了30歲,就成了郊區房。

學識、能力、職位、相貌,這些都不重要,年齡是橫在愛情之間的一塊頑石,打不破,也繞不開。



30+的工作:只能成為社畜

朋友安安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她和女兒走在路上,女兒突然抬頭問:

“媽媽,你們是35歲退休嗎?”

安安疑惑地說:“不是啊,怎麼這樣問?”

女兒指了指路上的牌子:“那為什麼他們只招18-35歲的人呢?”


對不起,我們不招30歲的女人



35歲,似乎成了就業上限,還有很多單位30歲已是最大的招聘年齡。

在《我就是演員》裡,“醜女”任素汐的一番話曾讓無數人淚目。

“我看到很多好劇本,但他們不來找我,但我在想我其實可以演得很好,所以我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我,我可以演得很好,你們可以信任我。”


對不起,我們不招30歲的女人



一個原本無比抗拒綜藝的演員,竟然為了得到一個劇本,選擇在綜藝上推銷自己。

何其荒唐,又何其可悲。

但又能如何,社會就是這樣,職場就該如此。

不美,還老,活該被淘汰!

任素汐只是其中一個,很多演員邁過30這道門檻,就像一下子被冰封在海底最深處。

演過很多絕世佳人的楊蓉說:

“自己演了那麼多年的戲,年齡現在也是30++了,因為在這個市場上一直還在維持著一種少女人設,怕被淘汰,所以我想來這個舞臺,作為給自己充電的機會。”


王媛可會演戲,有顏值,卻一直不溫不火。她說:

“今天我來到這兒,我覺得我不用再面對鏡子表演給自己看,有很多人看我的表演。”

《甄嬛傳》中的沈眉莊,因為結婚生子,耽誤了最佳的年齡,當她再度復出時,已經天翻地覆。她說:

“我是一個不想停下腳步的媽媽。”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灘上,那些年輕漂亮的小姑娘上場時,剩下的只有努力勤奮的你默默退場。

那就是為什麼姚晨在星空演講中聲淚俱下地訴說“一箇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這個年齡適合的角色已經不多,於是焦慮不安,不知所措。

這就是為什麼《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30歲的OL新垣結衣那麼努力地甘願成為社畜,因為一旦被辭退,等待的就不知道是怎樣的生活。

那就是為什麼我們這些普通人,吃著10塊錢的盒飯,在大城市的寫字樓里加班到凌晨。沒有家人呵護,沒有男友保護,只為了在職場留有一席之地。

職場,也禁不起老,對女人尤甚。


30+的朋友圈

只能偷偷看,已經無力發

愛情是有年齡歧視的,職場是有年齡歧視的,就連朋友圈也是有歧視的。

但見20歲的姑娘天天曬自拍,50歲的阿姨天天曬圍巾。遇到三四十歲髮圈的,不是代購,就是集贊。

不是因為沒有想法,而是因為不敢發,怕被人屏蔽,怕被人誤會,怕被人評價。

SK-II做過一個各國年齡心態的問卷調查,結果令人大吃一驚。

66%的中國受訪女性認為因年齡問題產生的壓力主要來自內部; 超過半數年近30的受訪女性都提到父母的期望也是她們因年齡產生壓力的最主要原因;、 60%的中國單身女性對於沒有結婚而焦慮; 女性的黃金年齡是27歲,男性為32歲; 10個亞洲女性中有8個對於變老而焦慮; l 10個亞洲女性中有4個對於變老而焦慮。

革命成功了,日子變好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變了,唯獨年齡關依舊強勢如前。

30歲,是一個被人評判的年齡,設定了一整套標準:你應該ABCDE,如果沒做到,就說明你是失敗的。

所以30+的女人,不敢在朋友圈曬生活,怕被人評價矯情;

30+的女人,不敢在朋友圈裡曬娃,怕被人評價“大媽”;

30+的女人,不敢在朋友圈裡曬首飾,怕被人評價“炫富”;

30+的女人,不敢再朋友圈裡曬旅遊,怕被人評價“不務正業”!

於是大波大波的中年婦女從朋友圈裡消失了,隨便打開一個,要不就三天可見,要不更新還在半年前。

從前我們會有約會,有自拍,有party;

現在的我們只有家務、孩子和狗。

有啥好發的!

村上春樹說:“你要做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海洋裡。”

於是過了30歲,學會了自己舔舐傷口,也學會了自己翩翩起舞,將一切喜怒哀樂慢慢消化,不再昭告天下。

就像作者瑪丫說的:

“中年的女人,早就過了將情緒昭告天下的年紀,他們的生活中有太多無奈。”

30+的中年婦女,根本不配發朋友圈。


30歲,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有太多人,給年齡設置一個保質期,彷彿過了30,一切都晚了。

於是很多人便給30歲的女性貼上標籤:

相夫教子,照顧家庭,工作穩定,賢良淑德。

如果能做到,就勉強及格;如果做不到,那人生就太失敗了。

可是30歲真的有那麼那麼可怕嗎?

劉同曾經說過:“活在自己的年齡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如果20歲的女孩,擁有20歲的青春洋溢;那麼30歲的女人,也會有30歲的優雅知性。

30歲,並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

泰國的一部勵志短片,女主角的一句話,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我30歲的時候做了一個決定,我想去實現當攝影師的夢想,所以毅然辭掉了工作。”

當然,當她說出這個決定時,所有人都只說了兩個字“不行”。

他們認為30歲的女人,就應該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嫁一個丈夫,柴米油鹽過完往後餘生。

夢想什麼的,都是扯淡。

因為,這個年紀的人,已經經不起失敗了。

可是,每一個年紀開始夢想都不晚,因為:

“我很清楚我想做什麼!”

30歲,不是夢想的終點,反而可能是另一個起點。

因為經過了更多的生活閱歷,見慣了更多的人生百態,經歷了一些成功,也經歷了許多失敗,這才開始明白人生的道路該走向何方。

比如高圓圓,拍戲遇到瓶頸,家庭遇到變故,消失在熒屏很多年,但三十多歲的她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淡定又從容,比二十多歲的她更添了幾分成熟的美麗。


對不起,我們不招30歲的女人



比如董卿,在事業最輝煌的時候選擇了出國進修,再次迴歸我們視野的她,雖然已經失去了最青春的年齡,卻更加知性優雅,恣意瀟灑。

《最好的年齡才剛剛開始》中說:

“最好的年齡是,那一天,你終於知道並且堅信自己有多好,不是虛張,不是誇浮,不是眾人捧,是內心明明澈澈知道:是的,我就是這麼好。”

30歲,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可能沒有嬌嫩的容顏,但可以擁有平靜的內心和智慧的頭腦。

她們不再年輕,卻也不再慌張莽撞。

30歲,最好的年齡才剛剛開始,有夢就去追,有愛就去說,有機會就去把握。

馬雲說過:“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只要開始了,永遠都不晚!


已過30,換一種活法更舒服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文豪加西亞·馬爾克斯曾說過:

“任何年齡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個年齡階段所呈現出來的無法復刻的美。

她因年齡而減損的,又因性格而彌補回來,更因勤勞贏得了更多。”

每一個年齡段,都有其不同的活法,30+的女人,換一種活法更舒服。

第一,投資知識,比投資外表更重要。

韓雪曾說:“地心引力我控制不了,肌膚變衰老我也控制不了。但是我知道女孩子可以做什麼,通過學習擴充我的知識邊界,這些都是我自己可以努力做得到的。”

容顏可以老去,但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和愛過的人將一直埋藏在心裡,體現在你的氣質裡。

第二,愛自己,才是真正的浪漫。

我們都曾是別人評價的奴隸,感覺自己不夠優秀,不夠漂亮,不夠有錢。

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反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感受。

但是30歲的女人,應該學會愛自己。

讓自己在繁忙中能偷閒,在疲憊中能夠放鬆,在壓力中能夠舒緩。

就像王爾德曾經說的那樣:“愛自己,才是一生浪漫的開始。”

第三,永遠不要停止成長。

復旦美女講師陳果說:“人們也經常談論衰老,其實應該分開來解讀,衰是人精神的沉淪,而老是人身體的退化。老是關於生理層面的,是現象界的”

她還講過兩個詞組:grow old(變老)和grow up(成長)。

Grow old,是一種向下的力量,是重力,是人生必經的生理退化。

Grow up,是一種向上的力量,是光,可以照亮人生並對抗grow old。

一些人,未及30,就未老先衰。

一些人,年近古稀,依舊精神不老。

願每一位30+的女性,都能活出一束光。

自由浪漫,萬丈光芒!

作者/宋清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