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生活,從整理內心開始》:三個習慣,把家變成最舒適的樣子

《整理生活,從整理內心開始》:三個習慣,把家變成最舒適的樣子

”我家怎麼會變得如此雜亂?”

我們經常會陷入這樣一種生活。不管我們住多大的房子,購買多好的傢俱,哪怕裝飾一新。很快家裡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

為了放下這些新增加的東西,我們把家裡面的儲藏空間塞得滿滿當當,甚至又添加了很多收納的工具。有了收納工具,我們又買了更多東西回家……這些行為讓我們的整理困難重重,卻沒有什麼意義。

而本書就將教我們怎樣培養一些習慣,並養成一些思維模式,使整理變得毫不費力且毫無停頓,以便對自己、家人和生活少一些壓力,多一些欣喜。

讓我們不會陷入整理變亂,再整理再變亂的怪圈,最終焦頭爛額,甚至放棄了整理的想法。

這本書的作者阿曼達·沙利文,美國人。擔任職業整理師有20年,成功幫助數百位客戶培養良好的整理習慣,給他們帶來持久的變化。

她認為其實只要養成一些好習慣,你的整理就會變得持久而且簡單。這裡我主要介紹三種最簡單實用的習慣。

第一個習慣:少買些,但是買好些。

作者說,她經歷了16年的整理生涯,自己都無法告訴我們,她到底扔掉了多少東西?

每個家庭之所以有那麼多東西,很大的一個原因是:所有的商品都太便宜了,而我們也擁有得太多了。

比如一件襯衫只需15美元,因此一口氣買了三種顏色,不知不覺你的衣櫃就塞滿了便宜的襯衫。

當你家裡出現了雜亂,你又習慣於大量購買便宜貨時,就會想到買一些廉價的塑料容器來裝它們。而這些東西,稍微用下就會不可避免的散架。你又會把它們扔掉,畢竟它們不值錢,你也不會心疼,不會捨不得。

接下來你又買下一件便宜貨,你彷彿就成了站在消費這個轉輪上的倉鼠。

買廉價商品的並不限於貧困的家庭,無論處於什麼背景的家庭,都有一個普遍現象,幾乎每個人家裡都擁有太多的東西。

所以作者確信“少就是多”的理念十分重要。

少買些但買好些之衣服篇:

如果我們一直買便宜廉價的衣服,其實我們在衣服上浪費的錢也不少,只是多拿回了幾件新衣服。很多衣服穿髒了卻幾乎無法拿去洗,洗一次就會壞掉,洗過幾次以後就會淪為只有在家裡面才能穿的衣服。但是我們到底需要多少件這種只有週末才能穿的衣服呢?

現在網絡購物也讓人上癮。不知不覺我們就會用自認為便宜的價格買回過多的東西。

所以作者建議,買少一點,但是買好一點,這樣其實花的錢是一樣的,但是東西少,穿的機會反而更多。

作者自己就只買可以機洗的衣服,並且堅持用黑顏色來當作調色板,以此來搭配所有的衣服。

少買些,但買好些之傢俱篇。

隨著廉價的家裝零售商、在線設計雜誌的興起,人們產生了強烈的衝動,都想立刻精心的重新裝修自己家。

人們只需要敲幾下鼠標,刷幾次信用卡,就能從窗戶裝飾到小飾品,為家裡添置不少東西。

雖然我們能承受幾次數百美元的衝動購物,但並不意味著就應該衝動去購買這些廉價的傢俱。這隻會讓整個家也顯得很廉價。

再加上很多人買了新東西后,往往不願意把舊東西清出去。尤其是舊東西還很好時,更捨不得清理了。這就造成了新的進來,舊的不去。

第三個涉及到一個裝修風格的問題。人們現在受網絡和雜誌的影響,通常使用了當前時尚的材質,比如宜家的風格。房間看起來很好,乾淨整潔,煥然一新,卻更沒有人情味。過了一年半載,就很容易厭煩這種風格,你就會徹底想重新裝修。

網上有人說過,你用買十件衣服的錢,買一件衣服,你的衣服就經典;那你用買十件傢俱的錢買一件傢俱,你的傢俱就高級了,甚至可以一直用下去。

第二個習慣是:用十分鐘保潔。

作者稱之為像忍者那樣整理的秘訣。

我們有時候為什麼逃避打掃?明知道有些東西很雜亂,但是就一直讓它放在那不願去動手,甚至都不想看到它。

第一個原因是,對很多人來說,需要下大決心來整理很多東西,比如衣櫃、書籍、郵件、房間,甚至某個最難打掃的地方。而他們卻對此手足無措。尤其是在疲勞倦怠時。

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是完美主義者。但完美的想做好某件事情,實在太過困難。

假如你已經採用了過於複雜的方法。花十分鐘時間保持就顯得比較容易行動。

比如我們花十分鐘時間把桌面整理乾淨,花十分鐘時間清理我們的收件箱。這樣我們就很快能看到成果,就會對自己的整理產生信心和興趣,就可以長久的保持好這樣的習慣,再也不會出現那些讓我們覺得難以入手的整理。

第三個習慣是:每晚最後的清掃。

如果我們養成習慣,每晚花10分鐘時間把家裡的東西放回原處,第二天早上醒來,發現家裡整齊有序,新的一天會讓我們很開心。

很多人早起就是為了享受早晨家裡人都沒醒來,一個人獨處的時光。在這樣的氛圍裡,冥想,喝一杯咖啡,思考即將到來的一天。

不過房間裡一片雜亂,這段清晨的時光就不會給我們帶來寧靜。所以不管我們昨天已經多麼累,花幾分鐘時間收拾一下亂丟的衣服,把喝過的杯子清洗乾淨,把桌上的書本疊放整齊。

讓家人們也保持這樣的好習慣,尤其是提醒上學的孩子,在頭天晚上收拾好他們的書包、作業,整理好他們的衣服,第二天他們就不會為找東西而抱怨,甚至因為拖延而遲到,大人和孩子都會有一天的好心情。

作者稱這樣一種狀態為中性狀態。中性狀態,並不是親戚要來我家吃晚飯要求那種完美,但也不應當是這邊堆著成堆的衣服,那邊放著成堆的碗筷茶杯沒有清洗的狀態。

中性狀態應當是一個好的起點,每樣東西都歸回它的原處。

你的家庭要天天都一塵不染,你是很難做到的,但是因為這些小習慣可以讓它保持一種既不完美無缺又不髒亂差的中性狀態,我們就可以感覺一切都很舒適。

只要養成三個好習慣:少往家裡買廉價物品,每天花10分鐘整理,臨睡前把物品整理好,我們的家就永遠不會一團糟,我們呆在家裡就會覺得很舒適放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