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狂想曲》:他註定是個傳說

作者 | 夏蟲

3月22日,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正式登陸內地院線。

這部講述皇后樂隊(Queen)發跡史的歌舞傳記片在榮膺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後,又斬獲四座奧斯卡小金人。

對音樂涉足不深的讀者可能會對皇后樂隊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是當聽到《We Will Rock You》或《We are the champions》的節奏響起時,卻都忍不住隨聲附和。

在這個群氓販賣焦慮的時代,《波西米亞狂想曲》像春日裡一組格外遒勁的和絃,來回撩撥著清亮的音色,讓人難以抑制呼喚狂歡的衝動,回憶起那些一去不復返的熾熱搖滾歲月。

《波西米亞狂想曲》:他註定是個傳說

正如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莫庫裡(Freddie Murcury)短暫而又璀璨奪目的一生。

有的人生下來就受到神的眷顧,當他在舞臺上第一次歌唱,往後數十年,整個世界都只是他的回聲。

在BBC推出的一部講述皇后樂隊表演歲月的紀錄片中,曾有人這樣回憶弗雷迪·莫庫裡:

“有一次我看到他坐在角落,用手捧著臉……他沮喪地說,自己好像不能成為一個搖滾巨星了。然後,他張開手臂對我講到,‘我將會成為一個傳說!’

電影片頭採用倒敘手法,追溯了1985年那場舉世矚目的搖滾樂演唱會——“拯救生命”(Live Aid)

這場為援助非洲饑荒而進行的慈善義演,聚焦了全世界15億人的目光。在這個曠古絕今的舞臺上,皇后樂隊徹底征服現場熱血沸騰的七萬名觀眾,把溫布利球場的天吼出一個窟窿。

《波西米亞狂想曲》:他註定是個傳說

隨後畫面閃回至1970年,那時的弗雷迪還是個無人知曉的毛頭小子。每天結束在機場搬運工作後,他習慣混跡在酒吧的人群中,似乎只有樂隊的歌聲才能盪滌他疲憊的身心。

這個擁有帕西人血統的青年羞澀而內斂,註定只有音樂才能斬斷束縛他不羈靈魂的韁繩,與這條狂熱的生命發出共鳴。

他穿過酒吧後臺,憑藉驚人的嗓音天賦拿下樂隊臨時空缺的主唱席位,並邂逅了此生摯愛——瑪麗(Mary)

《波西米亞狂想曲》:他註定是個傳說

弗雷迪給這個四人樂隊取名叫皇后樂隊。

吉他手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博士學位,鼓手與貝斯放棄溫飽的生活,弗雷迪更是摒棄原本的姓名,以決裂的姿態出走家庭。

為了音樂夢四處奔波,為了出專輯賣掉唯一的卡車,他們似乎靠音樂和愛便能維持生命。

偶遇伯樂,專輯大賣,美國巡演,電影絢麗嫻熟的剪輯技巧與影中人縱情恣意的風度碰撞出一首壯麗的交響樂,光影用宇宙通行的語言詮釋著皇后樂隊的輝煌。

在霓虹和聚光燈的照射下,弗雷迪小指輕勾話筒,嘴角是野性而驕矜的笑,舉手投足間盡是天生的風騷,只需稍稍示意,便能挑逗起數萬觀眾的神經,放棄思考任他擺佈。

《波西米亞狂想曲》:他註定是個傳說

一切都水到渠成,直到他們寫出這首與電影同名的歌曲——《波西米亞狂想曲》,並決定把它作為第四張專輯主打歌。出品人認為6分鐘時長有違市場規律,堅決不同意將其作為主打歌。

那是最與平庸相斥的年紀,搖滾樂在他們手上變成了韻腳鏗鏘的詩。

弗雷迪當即解除與出品人的合作,憤然摔門而出。當出品人言語譏諷時,窗外突然拋來一塊石頭將玻璃衝撞成飛濺的渣子,參差不齊的碎片在陽光的照射下只剩脆弱的華而不實。

《波西米亞狂想曲》:他註定是個傳說

這似乎是個混不吝的隱喻,昭示著四個天命不凡的後生將踹開傳統與市場架設的藩籬,讓搖滾野蠻的觸角生長至前人未到過的角落。

他們就像是那首大爆單曲所唱得那樣——“She is a Killer Queen”,像個殺手中的皇后,革掉所有陳腐觀念的命。

尤其是弗雷迪,他對歌曲的吹毛求疵,對細枝末節的親自操刀和無數次的嚴苛審核,使當今這個流量橫行的音樂批發市場相形見絀。無數個所謂“歌手”被金錢和慾望裹一層皇帝的新裝延街賣唱,而用靈魂供奉音樂的信徒卻能在一個小作坊中改變世界。

在6分鐘旋律中,《波西米亞狂想曲》用整整5個部分講述一位失手殺人的少年懇求母親與神赦免他的罪過,反抗失敗最終被處刑的故事。全曲變換4個風格,副歌更是石破天驚地採取歌劇方式模擬了眾神審判的宏大與肅穆。

在逼仄的空間內,四個人卻圍繞著一支話筒唱出史詩般的壯闊,這首單曲亦以違背市場規律的姿態征服了市場。

《波西米亞狂想曲》:他註定是個傳說

光榮而澄澈的歲月中,沒人預料到這首歌竟成為弗雷迪結局的縮影,甚至連他自己都未意識到,當他借歌唱之名呼喚母親時,心中對愛的渴望。

記者在詢問電影主創究竟哪首歌才能詮釋弗雷迪一生時,他們的答案驚人一致——《找一個人來愛》(Someone to love)。

這也是電影中唯一出現過兩次的插曲。

弗洛伊德說,“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對愛的追尋貫穿了弗雷迪的短暫的生命。親情,友情,和那命途多舛的愛情。

弗雷迪的父親對他的搖滾夢想嗤之以鼻,母親與妹妹也只能在電視和廣播中捕捉他的行蹤。

命運給弗雷迪的愛似乎格外吝嗇。

而他對自身性取向的後知後覺,也使得他與瑪麗的婚姻無可避免地走向悲劇。

沒有人能夠懷疑弗雷迪與瑪麗四目相對時迸擦的火花。在熙攘的人群中,瑪麗柔軟的眼神注視著弗雷迪赤誠的靈魂,如焚的白日融化孤寂的黑夜,迅速升溫的悸動甚至模糊了弗雷迪本能的趨向。

《波西米亞狂想曲》:他註定是個傳說

在他最貧困潦倒的時候,瑪麗用微薄的薪水默默支持他的音樂事業。二人像世間最平凡的戀人一樣依偎、深吻、喁喁私語。因為清貧,他們用鋼琴充當床頭櫃。弗雷迪交叉的雙手在黑白鍵間靈巧地舞動,在瑪麗深情的注視下甘之如飴。

弗雷迪為瑪麗寫了《一生摯愛》(the love of my life,實際上當他們的婚姻結束後,瑪麗仍舊是他一生摯友。

他們的愛是杜絕任何平庸和私慾的一種大愛,是一旦參與對方的生命便無法置之不理的羈絆。

電影對瑪麗角色的塑造,堪稱亮點。作為一名女性,她以獨立的精神與偉大的善行,詮釋了“摯愛”的分量。

《波西米亞狂想曲》:他註定是個傳說

當弗雷迪因為認識到自己的性向而手足無措時,瑪麗甚至比他更加理智和清醒。

面對她的追問,他痛苦地向她啟齒,自己可能是個雙性戀。

而她早已洞悉一切:

“不,弗雷迪你是個gay(同性戀)。”

她雖悲痛,卻並無責難。

“我很難熬,但這不是你的錯。”

表明心跡後,她並沒有苦苦維持這段已然異變的感情。她依然愛著弗雷迪,但這已由愛情轉變為親人之間的關慰。

對世界而言,弗雷迪擁有被上帝親吻過的歌喉,他驕傲、不羈、舉止輕佻,習慣遲到且出言不遜,然而在他心裡,始終住著一個羞赧敏感的波斯裔小男孩兒,他永遠騷動,永遠不安,哪怕你只是稍微放鬆了拉他的手,他都以為會被所有人遺棄。

當皇后樂隊的其他成員均已成家,瑪麗也尋到歸宿之後,被孤獨反覆折磨的弗雷迪變成了脆弱的孩子,被心懷叵測之人所利用。

他以為傷害了最親愛的人,就能成為強者。

《波西米亞狂想曲》:他註定是個傳說

他私自決定脫離樂隊,夜夜笙歌,借酒消愁,在歹人的誘惑下,成為酒精、毒品和性的奴隸。他被當作搖錢樹一般任人宰割,在荒廢音樂事業的同時也拖垮了身體。

若不是瑪麗冒著風雨叩響他那座空蕩城堡的窗,喚醒躺倒在沙發上疲憊不堪的他,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錯過了“拯救生命”義演的邀請。

瑪麗已嫁作人婦,她本無義務介入弗雷迪的生活,卻仍義無反顧地將他從泥濘中拖拽出來。世間最高尚的情感無過於此,彌足珍貴卻又問心無愧。

金錢與慾望只會用妖豔的皮囊掩飾黑暗,只有愛與音樂才能驅散孤獨。

弗雷迪沒有告訴瑪麗,由於放縱無度的生活,自己已罹患艾滋。

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後,他終於學會成熟地去愛身邊每一個人。他懇求隊友的原諒,經歷千辛萬苦重新獲得在“拯救生命”演出的機會,在演出前的排練中才宣佈這個噩耗。

面對隊友奪眶而出的淚水,他依舊瀟灑地笑著:

“不必大驚小怪,也不必為此皺眉,或更甚的是,用你們的同情心來煩我。這些都是在浪費時間。我餘生僅剩的時間,只想用來搞音樂。我沒時間扮演受害者。”

《波西米亞狂想曲》:他註定是個傳說

他本是神的孩子,註定不需任何同情與憐憫。如果屬於他的時間已不多,與其苟延殘喘,何如縱情燃燒?

時光終於迢遞至1985年7月13日,“拯救生命”演唱會如期召開。

一個完美的俯拍搖移鏡頭掠過溫布利體育場七萬觀眾,聚焦在弗雷迪高高擎起的臂膀。他承載著無數熱切的目光,驕傲得像統治世界的國王。

《波西米亞狂想曲》:他註定是個傳說

他仍然習慣反手彈鋼琴,伴著黑白鍵的起合輕輕哼唱起那首詮釋他一生的《波西米亞狂想曲》:

“太晚了,我的歸宿要來了,

我的脊樑開始發顫,

渾身上下疼痛難忍,

再見吧,各位,我要離開了,

我將離你們而去,去接受現實的審判,

媽媽,

我也不想死去,

甚至有時我希望自己未曾來到這世上” 

《波西米亞狂想曲》:他註定是個傳說

他的生命在熾熱地燃燒,而他卻愈戰愈勇。他是在為非洲飽受饑荒之苦的孩子們歌唱,是在為那所剩無幾卻又註定壯闊的崢嶸歲月歌唱。

他是在用愛歌唱生命。他是在用生命歌唱生命。

那個時代,人們相信僅憑愛與搖滾就能拯救世界。

電影在《We are the champions》一曲終結後戛然而止,彷彿皇后樂隊永遠是那個站在世界搖滾巔峰的冠軍。

《波西米亞狂想曲》:他註定是個傳說

而我也無法面對,在弗雷迪生命的盡頭,他腐爛的右腳和瘦骨嶙峋的軀殼。我有時甚至會認為他從未離去,而是永遠活在世界某個角落。

只要活著的人還活著,死去的人就不會死去。

他還是那個神眷顧的波斯裔小男孩,周圍環繞著一群愛他的人,他總在忘情地彈奏鋼琴,不經意就將世間滌盪了幾回。

或許弗雷迪·莫庫裡本不屬於這個世界,他的生命太過傳奇。他是時光褶皺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用歌聲鞭撻了一切跟低俗和平庸相關的事物,讓那個貧窮時代決心與焦慮和挫敗為敵。

人間的苦難總是趁虛而入,但是無數個故事讓人類相信,信仰與愛能夠消彌所有痛苦。

弗雷迪臨終前,囑咐瑪麗將他的骨灰埋葬在一個只有她才知道的地方。因此這個世界上只有瑪麗才知道弗雷迪到底埋在了哪裡。

所以,弗雷迪啊,如果你執拗地不肯告訴我們你在哪裡歌唱,那麼神的孩子,你要懲罰世界永遠銘記你的名字。

清歡簡介:

一味清歡,90後天蠍女,愛寫作愛自由,願攜清歡一味,度人生百年。微信公眾號:一味清歡說,微信號:yiwei_qinghuan,希望遇見可愛又有才華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