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高校每年研究生招不夠,可是每年考生都抱怨調劑很難?

考研的整個流程為初試——調劑——複試——錄取,在這個過程中最令大學生無奈的就是調劑了,因為一旦你要調劑那說明的是你初試成績已經順利的通過國家線,但是沒有通過第一志願的複試線,這種情況對於很多考研學子都是很無奈的,因為接下來他們將會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而且還不一定能夠順利的完成。

於是慢慢的在每年的調劑工作開始時,便會有很多考生抱怨調劑是真的難,有的抱怨沒有高校要調劑的學生,可是另一方面是諸多高校每年都招不夠碩士研究生,每年缺額。

為什麼有的高校每年研究生招不夠,可是每年考生都抱怨調劑很難?

那麼為什麼有的高校每年研究生招不夠,可考生卻感嘆調劑太難呢?

首先,對於接受調劑的高校來說。

在制定本年度的調劑工作時,更多的高校在選擇調劑生的時候更多的傾向於那些初試成績較好的,本科院校較好的或者是本科所學專業和考研報考專業相一致的考生,而在這麼多條件的限制下必然會有很多學生很難順利的進入高校的調劑。

為什麼有的高校每年研究生招不夠,可是每年考生都抱怨調劑很難?

同時,高校其實也是在等待,因為每年的調劑時間長達一個月左右,很多考生有在211985高校的複試中被淘汰,於是便會再次接受調劑,而這個時候高校也希望能夠將這一部分考生能夠順利的調劑到自己的高校中,畢竟其生源相對於其他考生來說更加的具有競爭力。

再有,這些沒有招收夠的專業大多是非常冷門的專業,沒有足夠的報考學生,同學高校在該專業在全國高校中比較的落後,也是造成缺額的一個原因。

為什麼有的高校每年研究生招不夠,可是每年考生都抱怨調劑很難?

所以,在最後便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偏差,研究生沒有招收充足。

其次,對於要調劑的考生來說。

其實,凡是要調劑的考生都會有這樣一種心態,那就是爭取在調劑中順利的被一所相對來說比較優秀的高校能夠順利的錄取,所以他們在找調劑目標院校時,更多的是選擇在學科建設和高校知名度上有一定成就的高校,同時高校的所在地也是較為發達的地區。

為什麼有的高校每年研究生招不夠,可是每年考生都抱怨調劑很難?

在這樣的調劑理念下,勢必會忽略很多偏遠地區或者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校,這樣只能是造成調劑越來越難,越來越多的考生最終也沒有能夠順利的調劑到相應的高校中。

為什麼有的高校每年研究生招不夠,可是每年考生都抱怨調劑很難?

因此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高校和調劑考生二者之間的不協調,作為考生如果想調劑在選擇目標院校時要合理,切忌好高騖遠;高校也應該更多的歡迎有意願調劑到該校的考研考生,在門檻設置上或許需要更人性化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