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LP究竟是如何盡調GP的?

“如果需要花費1000萬美元才能成為一個好VC,那麼這1000萬美元最好來自隔壁的LP。”

——某匿名LP

基金的盡職調查與創業公司調查區別不大,都離不開對團隊和投資策略的評估。投資成功的概率也是一樣的——LP搜尋評估大量的基金,然後選擇一小部分進行投資,最終只有其中的幾隻能為它帶來回報。對LP而言,盡調從團隊開始,也從團隊結束。LP苦苦追尋的答案只有一個——這個團隊能否為我帶來豐厚的回報?

那些在基金週期中的頂級GP往往有著漂亮的、經得起檢驗的歷史業績,它們正是LP一直以來尋找的對象。但一些其他的LP也會關注可能會帶來全新思路的新銳GP。對新銳GP來說,所有能募到的錢都是市場給予的“憐憫”,十分來之不易。當錢站在它那一邊時,即使是一個資質平平的團隊,往往也能打造一隻超越預期的基金。

01 LP如何對GP進行首輪篩選?

當一些LP選擇頂級的、有認可度的老牌基金進行投資時,其他的LP也在尋找新銳GP。他們從某些特定的投資領域開始搜索,然後再通過附加的標準縮小範圍。對LP而言,首要的過濾條件,也是盡調評估表上佔比最重的——業績表現

Lisa Edgar是一家頂級母基金的董事總經理,她表示FOF傾向於從公司業績表現開始進行篩選程序。她說:“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評估GP在各種技術和經濟週期中,是否有產出高回報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而GP的這項能力只有從他們過往的募資和投資的基金中才能看出來。現任Fisher Lynch Capital總經理、前斯坦福大學PE投資組合管理人Georganne Perkins同樣表示,每年會看200多個基金的PPM,但是會很謹慎出手,他認為經歷過4只基金完整週期的GP,在投資圈才能建立穩定、優異的基金品牌和不俗的業績回報

大多數機構LP一年裡通常會看200到600多隻基金募資材料。在如此大的篩選量下,想要脫穎而出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被引薦去與LP建立關係

。對於那些沒有經過引薦的不知名基金,它們的資料通常都會被直接丟進垃圾桶,但這也讓選擇對的引薦人變得十分重要。通常來說,和這家LP同等地位的LP、知名的GP、有聲望的律師,有這些人的引薦就會讓募資之路更加順暢。而如果第一步就走錯了,那麼接下來只會步步錯。

“在美國,對州養老金管理人來說,接到政府官員的電話,包括州長辦公室的電話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他們一上來便從虧損開始說,向你施壓,即使你有非常出色的業績。”來自密歇根和印第安納州退休基金的Robert Clone說,儘管他管理超過500億美元的資產,但通常在跟進一個新的GP投資機會時,依然會循序漸進,謹慎地觀察基金的進展和表現

一位全球私募股權家庭辦公室的總經理G. Thomas Doyal說道,“我們在投資之前,通常會觀察好幾年,主要看GP在多個投資週期中的具體表現。”Doyal一年會收到約50家基金的募資資料,但他只會在與GP團隊建立了可靠的關係之後才會評估他們的材料。他說,“我們通常不會去看我們不熟悉的GP。”

所以對於新銳GP來說,通過引薦且主動地去與潛在的機構LP建立關係是至關重要的。同樣,持續向LP彙報關鍵的投資進展和表現也會讓這條路好走許多。一位頂尖LP表示,“像很多企業家尋求下一個商機一樣,我們也一直在尋找最具潛力的基金管理人——下一個KPCB”。

02 LP如何對GP的盡調進行打分?

Thomas Meyer 和 Pierre-Yves Mathonet合著的一本名為 Beyondthe J Curve 的書中,提出了十分具體的定性打分標準,包括4大類型,共計13個分項,主要涵蓋基金團隊、基金策略、基金投資條款和合理性,以及市場變量,其中管理團隊和基金投資策略佔到最高的兩項比重。


海外LP究竟是如何盡調GP的?



1、管理團隊能力 30%

投資和運營經驗、領域專業性、跨地區的關係網絡、團隊規模和團隊互補能力。

2、團隊穩定性 10%

清楚的職能、職責、決策劃分,過往離職員工及員工穩定性、利益一致性、基金財政穩定性和基金傳承。

3、團隊驅動力 10%

GP在基金中的出資佔比、團隊激勵機制、品牌聲譽、團隊獨立性、外部合作活動和內部利益衝突。

4、基金投資策略 15%

項目Sourcing、階段、投向、基金規模、退出策略等整體策略的合理性。

5、基金結構 10%

運營成本、Fee,公司管理和合規。

6、外部視角的驗證 10%

過往基金的歷史業績、與其他基金的Performance對比、與過往LP聯合投資的效果和過往LP復投情況。

7、整體合理性 15%

考慮基金整體,比如基金團隊、基金規模和基金策略三者的合理性。

但是,在具體操作層面,也有觀點認為基金歷史業績是決定性的,在“What Drives Venture Capital Fund Raising?”這篇論文中,作者Paul A. Gompers and Josh Lerner總結到,“基金業績是基金募資能力的決定性因素。聲譽、公司成立的時間和規模同樣影響著新基金的募資。”

“業績是重中之重”這個主題不斷地在各種各樣的學術文章中出現。在一項投資標準的調查中,美國超過200家LP證實了業績的重要性。而在進行業績篩選時,

LP通常希望GP的IRR最低達到12%,最好能夠接近30%,才會納入考慮範圍,並根據IRR表現來確定投資GP的優先級。

其中所有提到的回報通常也和基準數據指標緊密相連,以便進行業績的比較。Rusell3000、S&P500,或者超過基準線400點以上,這些都是機構LP設立的基本門檻標準。其他的標準包括長期的歷史業績、過往LP構成的多樣性、團隊經驗和基金投資策略等。

雖然所有列出的標準都很重要,但Top Tier Capital Partners的Lisa Edgar提出了一個最基本問題,那就是:“我們是否會在這隻基金中賺錢?

作者 / Thomas Meyer & Pierre-YvesMathonet

編譯 / 出類-孫策 何卿妍

Thomas Meyer and Pierre-Yves Mathonet, Beyond the J Curve—Managing a Portfolio of Venture Capital and Private Equity Funds(Chichester, UK: John Wiley & Sons, 2005), 221

來源:中國證券報更多資訊請瀏覽母基金研究中心網站:www.china-fof.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