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兩招,讓你看問題入木三分,福爾摩斯都在用

你有過這樣的情況嗎?

在決策時,認為自己的判斷八九不離十,但最後結果卻表明你的判斷幾乎是相反的。在做出許多重大決定後,常常追悔莫及。

學會這兩招,讓你火眼金睛,看穿真相,利弊得失瞭然於胸,不再後悔自己的決定。

學會這兩招,讓你看問題入木三分,福爾摩斯都在用

歸納法

回想你過去學習數學的過程,老師是否經常帶領你通過一組數字或一組同類的算式來推導一個數學公式、定理?

這種方式通常是通過對這組數字的排列順序或一組算式的構成或結果進行分析,找到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再以這個相同點為基礎提出一個假設,然後再使用更多的同類例子進行驗證,最後證明這個公示、定理。

上面這樣的思維方式是否看起來嚴謹,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推導公式定理的方法當然是具有科學性的。

平時在社會交往中,我們常通過談論家鄉來找尋認同感。但有幾個地區總是容易被歧視,被施加容易對人產生不利影響的刻板印象,如偷竊、暴力、欺詐。我們都知道這樣的歧視是站不住腳的,是缺乏有力的事實依據的。

那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點在這麼廣泛的範圍內流傳呢?

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在那些地區大抵是發生過傳聞中所描述的這樣的行為,也許是數量較多、影響較大的原因,導致這些事例傳播到了更廣泛的範圍。而人們通過這樣的案例,歸納出了這些缺乏有力事實依據的傳聞。

我們是否會常輕信類似的傳聞呢?多數人是常常會輕信這類的傳聞的。

推導公式和地域歧視傳言產生的方式是不是有些相似?都是通過一組案例歸納出一定的共性特徵,然後提出這樣那樣的假設。但推導公式相較於傳言的產生多出了再證實假設的步驟,因此推導公式是具有科學性的,而無法得到普遍性證實的地域歧視傳言則是無稽之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習慣性地使用這樣的缺乏再次驗證的歸納方法,因此常常對事物做出錯誤的,甚至是與事實嚴重相悖的判斷。

歸納法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通過對一定數量的個別樣本的歸納,抽象提煉出一般樣本的共同特徵,由特殊具體的事例推導出一般原理、原則的解釋方法。

這種方法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之一,只有對個別、特殊事物的認識的總結歸納,才能認識一般的事物。但這種認識方法往往受到我們認識能力的限制,因此需要通過驗證來進行證明。

盲目地相信自己的推理會讓我們犯錯誤,只有能夠論證的假設才能變為真理。

學會這兩招,讓你看問題入木三分,福爾摩斯都在用

演繹法

前段時間社交媒體上沸沸揚揚的趙宇案終於塵埃落定,趙宇被認定為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並被頒發了見義勇為證書。

網友們都對趙宇被拘留表示憤慨,但趙宇被拘留同樣也有一定的事由。趙宇在見義勇為時踹了不法侵害人,導致不法侵害人重傷二級。趙宇對不法侵害人進行的身體攻擊是導致不法侵害人重傷的直接原因,二者之間存在因果關係,而這樣的情況滿足我國法律對故意傷害罪的構成要件。

那末,趙宇又是以什麼為依據被認定是正當防衛呢?

正當防衛,指行為人為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對不法侵害人採取的合理的防衛行為。趙宇為了對鄰居進行幫助而實施的侵害了不法侵害人的行為顯然是符合正當防衛的條件的。關鍵就在於對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傷的性質認定。

趙宇案從認定為故意傷害到過失致人重傷再到防衛過限,關鍵的一點是趙宇的最後導致不法侵害人重傷的一腳是否是故意以給對方造成重傷為目的的。在故意傷害的情況下,趙宇的主觀心態是故意;過失致人重傷的心態則是過失;防衛過限的心態則是以防衛為目的但超出必要限度。

從有關部門對趙宇行為性質的認定的變化結果來看,趙宇顯然不具有重傷對方的故意。未經專業訓練的正常人在同樣的危急情況下是不可能準確評估自己的行為所能夠造成的後果,且在正常情況下這樣的行為是不足以造成重傷的。

我們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前提下,趙宇的行為有著截然不同的性質和後果,這是法律事實的認定和法律適用的問題。

在工作生活中,以不同的原則適用到同一事物上,也會是類似的情況。那麼我們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正確處理問題呢?

首先,要有一定的可以確信的基礎性原則、原理作為理論支撐,然後對事物的真實情況進行全面、細緻的觀察、研究,確定觀察、研究得出的結果與基礎性的原則、原理相互間的因果關係。

結合上文中的案件性質變化的過程來看,不同的法律條文所推定的趙宇的心態是截然不同的,而唯有符合事實的法律條文才能被適用。

這便是演繹法,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推論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繫是必然的,是一種確實性推理。

在大前提肯定的情況下,當推定的結果和事實不符合時,說明此大前提是不適用的或對事實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同樣的,當事實確定的情況下,推定出此結果的前提不符合常理,說明當前用於推理的前提是不適用的。


演繹法和歸納法並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輔相成且不可分割的。歸納得出的一般結論需要通過演繹進行驗證,演繹需要歸納提供一定的前提進行試錯。

靈活運用這兩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就能不再被表面現象迷惑,穿過層層迷霧,直擊事物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