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淡水湖,大部分面積都在逐漸縮小


鄱陽湖地處江西,是世界上七個重要溼地之一和我國最大的吞吐性淡水湖、 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其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長江洪水的調蓄和長江水資源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達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湖體面積32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

洞庭湖位於荊江南岸,湖南省的北部,界湘鄂兩省之間,面積遼闊,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洞庭湖北有三口與長江相通,南有湘、資、沅、澧四水匯入。面積2579.2平方公里,總容積220億立方米。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強大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渡汛。

太湖古稱震澤,又名五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里,有大小島嶼48個,峰72座。這裡山水相依,層次豐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畫卷。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發育在淮河中游的沖積平原上,原是洩水不暢的窪地,後瀦水成許多小湖。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注洪澤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蘇北灌溉總渠是洪澤湖分洩入長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內蒙古呼倫湖方圓八百里,碧波萬頃,象一顆晶瑩碩大的明珠,鑲嵌在呼倫貝爾草原上。 呼倫湖也稱呼倫池、達賚湖,是中國第五大湖,也是內蒙古第一大湖。湖長93公里,最大寬度為41公里,平均寬度為32公里,周長為447公里。

南四湖是串聯在一起的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四個湖的總稱,因位於山東省西南部的濟寧以南而得名,為淮河流域第二大淡水湖。其中微山湖面積最大,故又統稱為微山湖。湖泊北高南低,南北長約125公里,東西寬5.6~30公里,湖區面積1225平方公里(一說1266平方公里),儲水量19.3億立方米。環湖大小支流汛期洪水彙集後,南出韓莊運河與不牢河洩入中運河。


興凱湖唐代稱為湄沱湖,以盛產“湄沱之鯽”馳譽;又因湖形如“月琴”,故金代有“北琴海”之稱;清代後改為興凱湖,興凱湖是中俄邊界上的淺水湖。為中俄界湖。在黑龍江省東南部,位於黑龍江墾區的興凱湖農場和八五一零農場區域,距密山市35公里,北三分之一的面積為中國,南部屬俄羅斯。

博斯騰湖古稱“西海”,唐謂“魚海”,清代中期定名為博斯騰湖,位於焉耆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博斯騰淖爾,蒙古語意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於湖中而得名。博斯騰湖距博湖縣城14公里,距焉耆縣城24公里,湖面海撥1048米,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5公里,略呈三角形,大湖面積988平方公里。

高郵湖,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高郵市。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江蘇省內第三大淡水湖。高郵湖連接江蘇省、安徽省兩省,又稱珠湖、璧瓦湖,水域總面積為760.67km²,水位5.55米時。高郵湖也是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的主陣地。


巢湖,曾稱南巢、居巢湖,俗稱焦湖。長江水系下游湖泊,位於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巢湖、肥東、肥西、廬江二市三縣環抱,東西長54.5公里,南北平均寬15.1公里,湖岸線最長181公里多公里。巢湖南可截天塹長江,北控"淮右襟喉"合肥,左與大別山形成犄角之勢,右威脅古都南京。巢湖軍事地位歷來為"天下有事是必爭之地"。建國後,劉伯承、陶勇等高級領導人,數次視察巢湖。歷史上發生過許多知名的戰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