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盤:兩市高開滬指漲0.68% 區塊鏈概念爆發

开盘:两市高开沪指涨0.68% 区块链概念爆发

金融界網站4月1訊 開盤滬指漲0.68%,報3111.66點;深成指漲0.71%,報9976.98點;創業板漲0.98%,報1710.16點。區塊鏈、券商等板塊漲幅靠前,ST概念、旅遊酒店等板塊跌幅靠前。

【機構策略】

廣發策略:A股主邏輯仍是金融供給側慢牛

市場在組合配置中權重上升期外資加速流入是大趨勢,預計4-5月A股將再度迎來外資流入小高峰。但隨著年初全球risk-on告一段落,流入節奏波動放大,跟蹤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及新興市場風險暴露對速率形成的擾動。近期高層講話進一步加強信號,看好慢牛持續性。短期面臨實體亮相、監管修正、海外波動,“慢牛中的震盪期”提供配置機會。“金融供給側慢牛”主導邏輯,“慢牛中的震盪期”提供配置機會。(1)短期經濟與盈利驗證期,“去偽求真”推薦景氣度有支撐、4月1日減稅傾斜受益的製造業如軍工、工程機械、重卡;(2)戰略配置“金融供改供需兩端”,需求端新經濟科創成長電子(半導體、消費電子)、計算機(軟件),供給端券商。主題關注科創板映射(半導體、機器人)、養老服務。

國君策略:峰迴路轉 市場迎來週期消費搭臺成長唱戲

當下,盤整後大漲意味業績和貨幣政策的預期修正;後續,早週期表現超預期將帶來經濟預期上修,同時CPI並不會掣肘貨幣政策。市場將迎來“週期消費搭臺,成長唱戲”行情。伴隨基本面和業績悲觀預期釋放,市場繼續修復、風險偏好有望進一步提升,受益科技創新政策紅利以及科創板輻射,科技成長概念主題如人工智能、氫能源等將迎來表現機會。

華泰策略:當下是較好的調倉窗口 行業配置迴歸基本面

二季度進入逆週期政策效果觀察期,盈利角度,我們認為短期盈利增速大概率下行且缺少彈性,4月財報集中公佈,關注盈利有望超預期的板塊。估值角度,我們認為流動性環境良好、寬信用趨勢明朗,但對股票市場邊際影響弱化,難以形成對估值的單邊拉伸,A股估值修復步入溫和期。資金面看,我們認為資金面對A股市場邊際影響有望增大,要更加關注外資和兩融,以及兩者的配置方向。我們認為短期市場對盈利關注度增加,大勢或將繼續“糾結”,市場表現或均衡化,策略上當下是較好的調倉窗口,應更重視性價比,行業配置迴歸基本面,中長期可隨市場波動適時加倉。

國金策略:4月積極可為 聚焦消費與成長兩條配置主線

展望4月份A股市場,我們判斷當前諸多因素仍有利於A股行情的進一步向上的展開,市場處於積極可為的階段。主要基於以下5點因素的考慮:1)全球流動性仍處於寬鬆狀態,美聯儲調整了自2015年以來的“收緊”貨幣政策,從而給予了新興市場喘息的機會;2)中美貿易階段性緩和可期;3)國內經濟雖有所企穩,但基礎並不牢固,國內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均延續偏積極的態勢,短期內看不到“收流動性”的必要性(4月下旬需觀察);4)自去年11月監管層調整了再融資市場政策,修訂了兩項關鍵規則,表明監管思路有所轉變;5)A股估值自2440點底部起來已有了35%-45%的修復,但A股當前3090點所對應的估值水平與歷史中樞比仍不算高,仍具有修復空間;另外,滬深兩市融資餘額9114億元,兩融業務仍處在一個相對可控的槓桿水平。與此同時,隨著A股中樞的不斷上移,市場的波動也相應的與之加大。4月份我們判斷消費與成長將成為配置兩條主線,具體到行業,我們推薦“食品飲料、休閒服務、醫藥生物”;受“豬瘟”事件驅動的“生豬養殖”;對沖經濟下行的“設備”類板塊,如“電氣設備、通信”等。另外主題投資上,我們主推“新能源、創投、軍工、西部大開發、上海自貿區、一帶一路”等。

海通策略:牛市孕育期高波動難免 防回撤侵蝕收益率

核心結論: ①最新PMI數據回升,基本面5個領先指標中已經有3個企穩回升,符合歷史上市場反轉的背景,1月4日市場搶跑成功。②牛市有三個階段:孕育準備期、全面爆發期、泡沫瘋狂期,目前市場類似05年下半年,處於牛市孕育期,輪漲後波動會加大。③3月市場波幅小,未來波幅下軌擴大的誘因如基本面同步指標較弱、金融監管、美股下跌,上軌擴大的催化如中美貿易談判出現重大突破,階段性銀行攻守兼備。

安信策略:今年A股宛如2012年與2014-2015年的結合體

市場在近期呈現持續震盪,這反映了市場分歧。這個位置的謹慎派,往往是從宏觀乃至中觀產業趨勢看A股的投資者,會覺得今年像2012年,貨幣寬鬆,經濟尋底,產業方向孕育中,這個位置的樂觀派,往往是從政策、風險偏好、資金的角度看A股的投資者,會覺得像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在我們看來,沒有一年是完全相同的,如果要描繪勾勒2019年的A股,目前看接近是12與14-15年的綜合體。整體上我們認為市場在未來一個階段將維持震盪,將逐步由β驅動轉向α驅動,未來將進一步迴歸基本面,聚焦一季度業績有望超預期高增長的優質公司。短期需要關注美股下跌風險,以及全球美元流動性收縮引發的對新興市場的擔憂。行業上重點關注食品飲料、醫藥、旅遊、零售、通信、傳媒、地產等,主題上重點關注一帶一路、燃料電池、上海自貿區、長三角一體化等。

方正策略:佈局第二波反彈 首選非銀、地產、食品飲料

3月份開啟的市場調整正在接近尾聲,4月份迎來第二波反彈的佈局期,目前的股票市場正處於估值向業績切換的時間窗口,更加關注業績變化帶來的結構機會。第二波反彈的催化劑在於四個層面:一是流動性具備進一步寬鬆的基礎,二季度初降准將是大概率事件;二是流動性寬鬆以及減稅降費政策將帶來經濟預期的修復和改善,經濟企穩預期在增加;三是股權風險溢價水平仍處於2005年以來的均值上方,權益類資產仍具備吸引力,估值存在提升空間;四是改革開放進一步提速,金融開放和外商投資均有突破進展,貿易摩擦進一步緩釋,中美雙方達成協議的概率在增加。抑制市場的風險因素總體可控,發達經濟體方面,美債利率倒掛並不意味著衰退馬上到來,美聯儲不再加息同時年內停止縮表,美國經濟短期衰退的憂慮緩解;新興市場的風險尤其是土耳其風險資產下跌更多為事件性因素,大概率不會蔓延。行業配置層面佈局三條主線:一是業績穩定和顯著改善的行業,如非銀、工程機械、食品飲料、地產等;二是通脹邏輯,CPI在3-6月份持續溫和抬升,關注農林牧漁和食品飲料;三是硬科技,科創板預熱,細分領域關注通信、計算機、電子等。綜合來看,4月份超配非銀、地產和食品飲料。

金融界網站投資工具箱:

必讀資訊:早盤內參 24小時要聞滾動 24小時上市公司新聞速遞

題材寶典:機會早知道 概念板塊大全

漲跌停面面觀:漲跌停溫度計 漲跌停原因揭秘

白馬追蹤:業績預告 預披露時間 高送轉個股一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