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漫談植物分佈的地域性

相思

[ 唐 ] 王 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漫談植物分佈的地域性

這首《相思》是唐朝著名詩人王維青年時期所作,該詩題名又作《江上贈李龜年》。詩人用短短二十個字,表達了對朋友的眷戀之情,單純質樸而又韻味雋永。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死與樹下,血淚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紅豆為“相思子”。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漫談植物分佈的地域性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中,寶玉赴馮紫英家宴,席中寶玉唱詞中有“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之句,就是從此而來。紅豆性喜溫暖,耐高溫,所以我國只在南方才有。紅豆結實如豌豆,鮮紅渾圓,古人常用來鑲嵌飾物。

為什麼紅豆只生長在南方呢?這就涉及我國氣候及植物分佈的地域性了。

植物分佈的地域性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複雜多樣,因而適宜世界上大多數動植物生長。例如玉米的故鄉在墨西哥,引種到我國後廣泛種植,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紅薯最早引種在浙江一帶,目前已在全國普遍種植。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生物界的自然法則,因氣候等因素的不同,動植物分佈也有著明顯的地域性,而且部分相同物種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漫談植物分佈的地域性

要闡述植物分佈的地域性,自然帶這個概念我們得在這裡值得一提。各個地區由於所處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不同,分別有一定的熱量和水分的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類型,並且佔有一定的寬度,在地球上呈長帶狀的分佈,叫作自然帶。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漫談植物分佈的地域性

自然帶反映氣候、土壤、動植物等地理事物構成的自然環境整體。氣候是構成自然帶最活躍的因素,是劃分自然帶的基礎,而自然帶最容易從植被類型的差異上反映出來,因此,陸地上的自然帶常常以植被類型來命名。

我國自然帶大致分東部季風區森林區、西北內陸區草原沙漠區、青藏高原高原植被區。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漫談植物分佈的地域性

森林區則又可分為寒溫帶針葉林區(包括黑龍江最北部和內蒙古最東北部),中溫帶落葉闊葉和針葉混交林區(包括黑龍江大部、吉林全部、遼寧北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包括遼寧中南部,河北、山西、山東、北京、天津全部,河南、安徽和江蘇省淮河以北地區,陝西省秦嶺以北地區,甘肅東部,寧夏南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包括河南、安徽和江蘇省淮河以南地區,四川東部,重慶、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浙江、福建、廣西、貴州全部,廣東大部,臺灣北部,陝西南部,雲南除西北部、南部外地區),以及熱帶雨林去(包括臺灣南部、廣東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全省、雲南南部)。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漫談植物分佈的地域性

草原沙漠區又可分為草原區(內蒙古賀蘭山以東地區、寧夏北部、甘肅中部、新疆高山地區)和沙漠區(新疆大部、內蒙古西部、甘肅西部)。高原氣候區則包括青海、西藏全部,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新疆南部崑崙山區和帕米爾高原等。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漫談植物分佈的地域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